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5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病例] 男,37岁.因右上腹痛、发热5天入院.腹痛呈持续性,伴阵发性加剧,发热,体温最高达39.6 ℃.无恶心、呕血及黑便,无咳嗽、咳痰、心慌及胸闷.查体:体温38.6 ℃,血压正常.全身皮肤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无肝掌及蜘蛛痣.无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92/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莫菲征阳性,肝脏于右肋下2cm可触及,质中等,无触痛.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derive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emia,SAA)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血液科2007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行不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SAA患者14例,按是否应用UCMSCs分为两组,单纯干细胞移植组7例,为亲缘性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不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加UCMSCS组7例,为亲缘性HLA不全相合造血干细胞和UCMSCs联合移植。观察两组移植后造血重建、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其他移植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4例均获供者型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中位植活时间、血小板中位植入时间加UCMSCS组分别为移植后17(14~21)d、19(18~22)d,单纯干细胞移植组分别为移植后21(19~25)d、21(20~26)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556,P=0.007;F=6.644,P=0.024)。a GVHD、c GVHD发生率加UCMSCS组分别为29%、43%,单纯干细胞移植组分别为43%、71%。14例经预处理后均未出现明显肝肾功能损害,仅1例出现肝静脉闭塞症状,经治疗后好转。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4.5(6~74)个月,12例无病生存,单纯干细胞移植组2例因发生GVHD,应用免疫抑制剂后引发感染死亡。结论对SAA行亲缘性HLA不全相合造血干细胞和UCMSCs联合移植,可促进造血重建,提高疗效,明显降低GVHD发生率及相关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免疫抑制治疗的疗效及对免疫T细胞亚群和血清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所有患者给予基础治疗和密切护理,试验组联合免疫抑制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半年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并检测患者免疫T细胞亚群和血清因子水平影响变化。结果试验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CD3^+、CD4^+细胞数、CD4^+/CD8^+比值和sFas水平较对照组高, CD8^+细胞数及IL-2、TNF-α、INF-γ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抑制治疗疗效显著,促使患者免疫T细胞亚群和血清因子趋向于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介导外周血免疫T细胞亚群水平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机制及疗效。方法将再障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2组再障患者均接受常规检查和密切护理,给予试验组常规联合免疫抑制疗法(IST),对照组仅用常规疗法。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结果试验组基本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无效或进展患者所占的比例及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试验组CD3^+、CD8^+亚群明显低于对照组,CD4^+亚群明显高于对照组,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再障患者存在CD4^+/CD8^+比值失调,其发病与免疫异常相关,免疫抑制联合传统方法治疗再障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HLA半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PBSCT)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4例急性白血病行HLA半相合PBSCT,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移植时均处于完全缓解状态.HLA配型1、2个位点不合各1例,3个位点不合2例.预处理方案由全身照射或白消安、阿糖胞苷、环磷酰胺、甲基洛莫司汀组成.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的预防采用环胞素、甲氨蝶呤、麦考酚吗乙酯、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四联方案.结果:4例均获得造血功能重建.2例出现Ⅰ度急性GVHD,2例出现Ⅱ度急性GVHD.1例并发巨细胞病毒间质性肺炎,2例并发真菌肺炎.至今3例无病存活29、15和2个月,1例死亡.结论:HLA半相合PBSCT疗效较好、安全可行,为无HLA完全相合供者的白血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但要特别注意移植后病毒和真菌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肌激动器在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畸形早期治疗的应用。方法根据头颅X线定位侧位片及其测量,筛选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病例20例,其中男9例,女11例,磨牙远中关系,覆盖〉7mm,牙列基本排列整齐或轻度拥挤,侧貌较突,无矫正史。头颅侧位片显示处于生长发育高峰前期或中期,∠ANB〉5°,应用肌激动器治疗。平均治疗时间为10个月左右。结果20例患者的∠ANB经治疗后减小约1.5°,Ⅱ类关系明显改善。结论肌激动器早期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畸形患者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改良Nance弓牵引导萌上颌埋伏牙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上颌恒埋伏牙常导致多种错畸形,对口腔美观及功能有较大不良影响,开窗牵引导萌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常规牵引方法是利用较粗主弓丝牵引或者是主弓丝加辅弓的双弓丝牵引,牵引埋伏牙的同时使临牙压低或者唇倾,不可避免的导致一定程度的开[牙合],为矫治开[牙合]再作颌间牵引从而导致治疗程序多疗程长。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研究多曲方丝弓(MEAW)技术在开[牙合]病例矫治中的应用。方法应用MEAW技术治疗开[牙合]12例,根据投影定位测量评价其矫治疗效。结果12例患者经过平均17个月的治疗,开[牙合]消除,殆关系理想。结论应用MEAW技术配合前牙颌间牵引治疗前牙开[牙合]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Ⅰ对小鼠成骨细胞增殖的调节作用,及其受体表达的变化,初步了解TGFβⅠ促成骨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以小鼠成骨细胞株MC3T3-E1为TGFβⅠ检测的细胞模型.10ng/ml TGFβⅠ作用MC3T3-E1细胞后,采用3H-TdR细胞增殖试验,检测成骨样细胞增殖改变,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TGFβⅠ,TGFβⅡ受体mRNA的表达.结果:(1)在10ng/mL浓度时,TGFβⅠ对MC3T3-E1细胞有明显的增殖促进作用,使MC3T3-E1成骨样细胞在24小时内成倍增殖.含转化生长因子组TGFβⅠ受体,TGFβⅡ受体的mRNA表达的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3)10ng/mLTGFβⅠ具有维持MC3T3-E1细胞活力的作用.(4)TGFβⅠ可能,通过MC3T3-E1细胞表面TGFβⅠ受体,TGFβⅡ受体途径表达,传递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