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6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MRI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该院确诊收治的63例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首先给予X线片检查未发现明显症状,再进行MRI诊断。MRI检查序列主要包括T1WI、脂肪抑制PDWI以及T2WI。结果所有患者经MRI诊断发现45例合并韧带损伤、29例合并半月板撕裂、47例合并膝关节不同程度积血或者积液。其中19例患者TIWI序列呈现低信号、脂肪抑制PDWI序列呈现高低混杂信号;23例患者T1WI序列呈现不均匀信号、脂肪抑制PDWI序列呈现边界不清高信号;所有病灶在脂肪抑制T2WI序列呈现显著混杂高信号或者高信号。结论采用MRI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脂肪抑制T2WI对于骨髓病变的敏感性较强,对于临床症状较为明显,X线片检查无异常的膝关节外伤患者应给予常规MRI诊断,减少误诊、漏诊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CT和MRI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恶性骨肿瘤软组织肿块的特征性表现和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恶性骨肿瘤并软组织肿块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首先进行CT检查,再进行MRI检查,对比观察两种检查方法对于肿瘤的恶性诊断符合率和良性诊断符合率,并且分析恶性骨肿瘤软组织肿块的MRI表现情况。结果 CT诊断的恶性肿瘤诊断符合率为76%(38/50),良性肿瘤诊断符合率为84%(42/50);而MRI的恶性肿瘤诊断符合率为94%(47/50),良性肿瘤诊断符合率为96%(58/50),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软组织肿块与恶性软组织肿块组在肿块范围、边缘以及信号均匀性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软组织肿块与恶性软组织肿块在水肿、侵袭性情况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恶性骨肿瘤患者采用CT和MRI检查均具有较好诊断效果,CT能够很好的显示肿瘤的范围,而MRI能够更为准确的发现肿块和病变侵入的范围,其对于软组织肿块的诊断价值更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延迟增强MRI对基质诱导自体膝关节软骨移植术的临床评估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行自体膝关节软骨移植术患者45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软骨损伤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MRI扫描,对扫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CR值(0.92±0.08)较术前(1.33±0.15)明显降低,且随着患者病情分级的不断升高,其CR也随之增高(P<0.05);各部位的MRI增强扫描结果明显优于平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基质诱导自体膝关节软骨移植术患者进行MRI增强扫描,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高质量的膝关节软骨检查图像,同时通过对手术前后软骨强化率进行分析,有助于对手术效果进行有效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脊柱MRI检查对脊柱外伤的诊治中意义。方法对56例脊柱外伤患者的X线(或CT)和MRI的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X线(或CT)的检查结果与MRI的检查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柱外伤患者行全脊柱MRI检查,能对损伤程度进行正确的评估,在诊治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神经鞘瘤病人的MRI资料,分析其特点。结果 椎管内神经鞘瘤T1WI为等或(和)低信号,T2WI多表现长T2及更长T2混杂信号,可伴有完整或不完整的包膜,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或环形强化。结论 MRI是椎管内神经鞘瘤的最好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椎管内神经鞘瘤的部位、形态、T2WI信号及增强后的表现有一定特征,对多数肿瘤可作出准确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自体腓骨头及同种异体骨在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 采用自体同侧腓骨头及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骨 ,在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瘤段切除后建腕关节。自体腓骨头取材时保留侧付韧带及关节囊并术中重建 ,接骨端做成梯形增加接骨端接触面 ,短四孔钢板骨固定 ,用克氏针固定于腕关节功能位 ,石膏夹外因定 8周。结果 随访 1年以上 ,未见术后肿瘤复发 ,所有骨移植体X线片上显示理想的替代形态。本组 5例应用自体腓骨头重建腕关节 ,2例同种异体桡腕关节重建 ,关节无疼痛 ,外观基本满意。两种方法术后关节活动度无差异 ;能达到旋前 40°、旋后 5 0°、背伸 40°、掌屈 5 0°。结论 上述两种方法 ,能防止肿瘤复发 ,同时术后腕关节有好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化脓性髋关节炎的CT与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化脓性髋关节炎的各种CT与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化脓性髋关节炎的CT与MRI征象,行CT检查23例,MRI检查13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9例.结果 CT显示软组织肿胀19例(Ⅰ度6例,Ⅱ度5例,Ⅲ度8例),MRI显示12例(Ⅰ度4例,Ⅱ度3例,Ⅲ度5例);CT显示关节腔积液(脓)7例,MRI显示11例;CT显示滑膜肉芽组织增生13例,MRI显示10例;CT显示关节间隙改变13例,MRI显示7例;CT显示髋关节骨质破坏6例,骨质硬化15例,骨质疏松4例,骨内积气6例,脓肿样囊腔1例.结论 CT与MRI检查对化脓性髋关节炎的诊断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宝石CT能谱成像技术(GSI)单能量成像在减除脊柱金属植入物伪影方面的应用价值,寻求图像质量最佳的单能量成像点。 方法 对19例带有脊柱金属植入物的患者行宝石能谱CT GSI扫描。获得能谱扫描数据后,利用能谱技术,每隔10 keV重建40~140 keV共11组单能量图像,于每组图像中分别选取伪影最重层面(A)和无或少伪影层面(B)的两幅图像行ROICT值和SD值测定,分别记录为CT1、CT2和SD1、SD2,计算伪影指数(AI)。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CT值,LSD-t检验比较AI值。 结果 40~140 keV 11组单能量图像中,120 keV单能量图像组,A、B两层面CT值分别为(41.41±9.48)HU和(41.91±7.97)HU(t=-0.21,P>0.05);其他10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70~140 keV时,两两比较,AI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0~60 keV时,与其他能量组两两比较,AI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能谱CT利用能谱成像技术可有效减除金属植入物的伪影,120 keV为图像质量最佳的单能量成像点,70 keV为伪影减除的分界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和分析MRI对于类风湿性腕关节炎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20例类风湿性腕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MRI检查的诊断效果,探讨其临床价值。结果大多数腕关节信号异常,包括血管翳、骨质破坏、骨髓水肿和关节积液表现。120例患者均具有腕关节滑膜增厚、血管翳增生,其中单侧受累50例,双侧受累70例,受累关节均为近端或指间关节。95例患者出现骨质破坏,表现为正常骨组织信号影的丧失,被血管翳组织代替。87例出现骨髓水肿,表现为正常骨髓内出现异常信号,在T1WI 呈低信号,在T2WI及STIR呈高信号。100例出现关节积液,表现为关节间隙增宽,关节间隙内可见液体信号影,在T1WI呈低信号,在STIR 呈高信号。结论 MRI诊断类风湿性腕关节炎效果较好,不仅清晰反映出患者的病变组织的变化,而且能及时发现早期病变,检查安全性高,为临床医生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信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患者 男,4岁,偶然发现右颌下无痛性肿物7d。体检:颌面对称,右颈上部平舌骨水平、胸锁乳突肌前缘上1/3处扪及囊性肿物,质软、边界欠清,无触痛,无搏动性,与皮肤无粘连,体位试验(-)。张口度和开口口形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