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利用长波紫外线和8-甲氧基补骨脂素光敏化物质诱变处理红霉素链霉菌14-74,在含有红霉素或和前体的培养基中,筛选得到了红霉素高产变株。在含有红霉素2万μg/ml 的种子培养基中,筛得活性提高6.2%的耐性变株;在含有6%正丙醇的种子培养基中,得到活性提高12.4%的耐性变株。将耐红霉素3万μg/ml 的变株进一步用长波紫外线诱变处理,在含有5%正丙醇的种子培养基中进行筛选,得到耐红霉素和正丙醇,活性提高19.1%的变株。  相似文献   
2.
单组分妥布霉素产生菌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提高妥布霉素产生菌的发酵单位。方法 以黑暗链霉菌UVS-51为出发菌株,采用UV和NTG为诱变剂,结合耐受妥布霉素,运用固体循环诱变筛选高产菌株。结果 获得两株高产稳定变株NS-81和NT-26,这两株菌的授瓶发酵效价分别比出发菌株提高53%和77%。经薄层层析检验,该两变株的产物仍为单一的氨甲酰妥布霉素。结论 出发菌株经UV和NTG诱变处理后结合耐自身代谢物的驯育,正变率显著提高。通过引入循环诱变筛选的思路,大大缩短的实验周期有交待 提高了诱变育种的工作效率,能在较短时间内选育到理想变株,因此,循环诱变筛选法是一种较好的选育方法。  相似文献   
3.
提高抗生素产生菌有效组份产量的途径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熊宗贵 《中国抗生素杂志》1990,15(4):313-320,F003
抗生素是微生物产生的一大类次级代谢产物。它们的化学结构不仅是非常复杂和特殊,而且有时差别很小,往往在同一发酵液中形成结构相近的多组份混合物。各组份的生物活性不一,有时相近,有时差别较大,甚至迥然不同。随着分离分析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抗生素的多组份不断被揭示,其内在质量问题已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如我国  相似文献   
4.
5.
抗生素生物合成控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绪言 抗生素是微生物产生的最大一类次级代谢产物。关于次级代谢产物的名称始用于植物生理学,后来Bu’lock将该名称引入微生物学。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定义有多种说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叙述了无机磷酸盐对弗氏链霉菌(S.fradiae NRRL 2702)生物合成泰乐菌素(tylosin)、胞内腺苷酸水平、能量负荷和合成泰乐交酯(tylonolide)前体有关酶活性的影响。在生产期中,增加无机磷酸盐的水平(2.3、4.6和9.2g/l),菌体代谢未受影响,细胞干重和抗生素合成都未变化。生长最适磷酸盐浓度常常对抗生素合成产生抑制效应,基础培养基中的磷酸盐浓度达4.6g/l,泰乐菌素的合成就受到明显抑制,胞内腺苷酸水平明显增加,整个发酵过程中,水平都  相似文献   
7.
玫瑰链霉菌能登亚种OS-3966(Streptomyces rosa subsp.notoensis OS-3966)经紫外线和亚硝基胍处理,研究了变株产生七尾霉素能力的变化。利用紫外线和咖啡因复合诱变处理母株,筛得了500-90-1,500-90-5,500-150-1和500-120-1等高产变株,七尾霉素的产量比母株提高了近3倍,其产物组分与母株相同。同时观察了这些变株在各种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  相似文献   
8.
本文考查了各种无机、有机氮源和黄豆饼粉酶解液对地中海诺卡氏菌(Nocardiamediterranei)C_(?)-8菌株生物合成利福霉素SV的影响。结果以蛋白胨、硝酸钾的效果为最佳。通过均匀设计的实验,获得了最佳发酵培养基的组成,使利福霉素SV的产量提高30%.  相似文献   
9.
利福霉素SV(Rifamycin SV)具有抗革兰氏阳性菌及分枝杆菌活性,又是合成利福平的中间体,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但地中海诺卡氏菌在发酵培养末期,发酵液突然起泡,由棕黄色转变为紫色,发酵液效价大幅降低,因此生产中要求严格控制放罐时  相似文献   
10.
通过紫外线和紫外线-咖啡因对生米加链霉菌1748变株进行处理,筛选出5株产麦迪霉素高产菌株。经紫外线照射40sec和50sec并加500μg/ml咖啡因处理所产生的变异菌株比原株产量提高30%,且稳定。我们还研究了变异菌株的形态与产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