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黄连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CDK4和cyclin D1表达的调节以及黄连素可能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5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给药组(n=15)、正常组(n=5)、假手术组(n=15)和模型组(n=15).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缺血 1 h后再灌注1 d,3 d,5 d,用HE染色观察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缺血中心区和半暗带Bcl-2、cyclin D1和CDK4的表达.结果 HE染色显示给约组3 d和5 d动物脑组织半暗带神经元数目丢失少于模型组.免疫组化表明给药组1 d与模型组比较Bcl-2免疫阳性细胞数没有明显区别,给药组3 d和5 d与模型组比较,半暗带Bcl-2免疫阳性细胞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yclin D1与CDK4免疫阳性细胞减少.结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时,黄连素抑制半暗带神经元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与CDK4的表达,表明黄连素可能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其可能机制为通过抑制cyclin D1的表达,并阻止其从细胞质转入细胞核内,从而阻断级联反应,抵抗cyclin D1介导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人院内获得性肺炎何种情况下需要早期联合使用抗生素治疗.HT5"H方法 回顾2011年至2016年期间我科患者,使用倾向匹配方法,匹配单一用药组44例,联合治疗组44例.用危险因素分层资料的χ2检验研究各因素与治疗率的关系,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单药组患者与联合治疗组患者14天治疗率(26 of 44[59.1%] vs 37 of 44[84.1%](P=0.017)相比,联合治疗的治愈率显著提高.有慢性肺部疾病及APACHEII分值≥15 分两因素与治愈率相关,联合治疗的治愈率显著提高.((OR值为0.110(95% CI 0.024~0.500);0.073(95% CI 0.012~0.431)),APACHEII评分分值<15 分及不存在慢性肺部疾病与治愈率不相关,单药治疗与联合治疗效果一致.按照年龄分层或致病菌分层,年龄因素与致病菌因素与治疗率不相关.结论 APACHEII评分分值≥15分的感染患者及存在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能从联合治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尼日菌素对前列腺癌DU145细胞的作用及其对Wnt/β-catenin信号传导的影响。方法 体外使用5μmol/L、10μmol/L、20μmol/L的尼日菌素处理前列腺癌DU145细胞,同时以DMSO处理作为对照组。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检测尼日菌素对DU145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以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检测药物对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用Western免疫印迹技术、免疫荧光及TOP/FOP-flash荧光报告试验检测尼日菌素对DU145细胞中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及其下游靶基因c-myc及cyclin D1的表达以及对TCF/LEF转录因子活性的影响。结果 尼日菌素对前列腺癌DU145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可以抑制其侵袭和转移;尼日菌素可以降低DU145细胞中β-catenin蛋白的表达,从而阻断Wnt信号的传导,抑制下游转录因子的活性、降低靶基因的表达水平。结论 尼日菌素可显著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侵袭与转移,可能与其抑制Wnt/β-catenin信号传导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大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模型建立的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将75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15只,大肠杆菌法模型组20只,内毒素试剂法模型组20只,酵母多糖法模型组20只),钳断模型组大鼠左下肢,4h后无菌条件下分别于腹腔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酵母多糖,比较各组大鼠造模成功率,记录各模型组所需费用和造模难易度.结果 各模型组造模成功大鼠符合MODS实验诊断标准.大肠杆菌组成功率明显高于酵母多糖组(90.0%vs35.0%,P<0.05),与内毒素组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0% vs 60.0%,P>0.05),大肠杆菌法、内毒素试剂法、酵母多糖法造模总费用分别为40.0、123.3、325.7元.酵母多糖造模过程复杂.结论 钳断大鼠左下肢联合腹腔注射大肠杆菌造模成功率高、成本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局灶性脑缺血对脑神经元损伤的机制是多种因素参与的过程,其中细胞周期相关蛋白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在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中,许多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增加,且多分布在半暗带。多数学者倾向认为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参与细胞凋亡过程,并在此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例如Timsit等认为脑缺血后半暗带神经元内Cyclin D1和CDK4的表达是评估缺血神经元是否再次进入细胞周期的关键标志。本文就目前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在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机制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