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篇
  2019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评价国际华法林药物基因组学联合会(IWPC)模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DVT)华法林初始抗凝疗效的影响。方法:100例DVT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68例和对照组32例,均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荧光染色原位杂交分析技术进行CYP2C9和VKORC1基因检测,利用IWPC模型计算华法林初始剂量,并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监测结果调整华法林至合适剂量;对照组直接根据INR监测结果调整华法林至合适剂量。比较两组患者在INR首次达标时间、INR达标维持时间、华法林抗凝治疗3、5、7天INR、INR达标率和INR总达标率、7天华法林累积剂量及治疗范围时间(TTR)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CYP2C9 1075A>C基因以AA型为主(91.18%),C等位基因突变率5.15%,VKORC1 1639AA型79.41%,G等位基因携带率11.03%。研究组患者INR首次达标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01),INR达标维持时间明显增加(P=0.02),华法林抗凝治疗3天INR及INR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TTR为47.27%,较对照组29.01%明显增加(P<0.001)。结论:IWPC模型有助于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华法林初始抗凝疗效,但其在华法林长期抗凝中的应用价值有待于临床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
3.
洪淑超  曹任凤 《安徽医药》2012,16(1):130-132
目的 初步分析非甾体抗炎药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方法 统计2006年1月~2009年5月该院临床报告的使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归纳总结,分析发生ADR的危险因素.结果 非甾体类抗炎药引起ADR以胃肠道症状例数最多.结论 非甾体抗炎药致ADR的危险因素很多,临床用药应遵循个体化用药的原则,并加强用药后观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