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杨燕军  沙聪威  聂阳  谢岚 《今日药学》2015,(3):167-168,171
目的 观察酸浆苦素(physalin)B和E的抗炎、抗菌作用。方法 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试验方法,考察酸浆苦素B和E对小鼠的耳缘肿胀率的影响;采用体外抑菌试验,观察酸浆苦素B、E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卡塔球菌的抑制作用。结果 酸浆苦素B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具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酸浆苦素E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酸浆苦素B、E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酸浆苦素B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卡塔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6.25、25、200、200、400μg/m L。酸浆苦素E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卡塔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50、50、400、400、800μg/m L,酸浆苦素B较之酸浆苦素E抗菌活性更强。结论 酸浆苦素B和E具有一定的抗炎、抗菌作用,酸浆苦素B活性较酸浆苦素E强。  相似文献   
2.
高良姜活性部位的镇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摘要] 目的 研究高良姜活性部位镇痛活性。方法 采用热板法、甩尾法、扭体法对以高良姜素、芹菜素组成的高良姜活性部位进行镇痛活性研究。结果 热板法试验中高良姜活性部位大、中剂量,甩尾法试验中、小剂量组,扭体法试验小剂量组以下与空白对照能明显提高小白鼠痛阈。结论 高良姜活性部位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3.
枫香槲寄生抗肿瘤有效部位总皂苷的提取及含量测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枫香槲寄生抗肿瘤有效部位总皂苷的提取工艺条件及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设计提取条件,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品,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皂苷的含量,优化提取方案。结果回收率为100.3%,RSD=1.54%。各因素对总皂苷提取的影响程度依次为:乙醇浓度>提取次数>提取时间>乙醇倍量。结论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5倍量60%乙醇回流提取两次,1.5 h/次,该方法稳定,准确,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4.
枫香槲寄生三萜及三萜皂苷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进一步研究枫香槲寄生Viscum liquidambaricolum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ODS中压制备、SephadexLH-20等色谱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采用理化数据分析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枫香槲寄生分离并鉴定出8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为杨梅二醇(myricadid,1),马斯里酸(maslinic acid,2),2α,3β,23-三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2α,3β,23-trihydroxyolean-12-en-28-oic acid,3),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6'-O-甲酯(oleanolic acid 3-O-β-D-glucuronopyranoside-6'-O-methyl ester,4),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oleanolic acid 3-O-β-D-glucuropyranoside,5),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oleanolic acid 3-O-β-D-glucopyranosyl.(1→2)α-L-arabinopyranoside,6),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3-O-β-D-glucuronopyranosyl-oleanolic acid-28--O-β-D-glucopyrsnoside,7),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3-O-β-D-glueuronopyranosyloleanolic acid-28-O-β-D-glueopyrmmsyl-(1→6)-β-D-glucopyranoside,8).结论: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亦为首次从槲寄生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瘤果槲寄生中总皂苷的提取和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正交实验优选提取瘤果槲寄生药材中总皂苷的最佳工艺,并测定不同批次药材中总皂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在536 nm处测定总皂苷的含量.结果 2002~2004年药材总皂苷含量测定结果 表明,以2003年采摘药材的总皂苷含量最高(4.54%).结论 测定方法 简便、灵敏、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肩腰通搽剂的抗炎药理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炎症模型和大鼠棉球肉芽肿炎症模型。结果肩腰通搽剂0.03ml/只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肩腰通搽剂0.2ml/只/次,2次/天,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形成也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结论肩腰通搽剂外用对急慢性炎症都具有明显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进一步研究瘤果槲寄生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各种色谱技术对瘤果槲寄生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理化数据分析和光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出8个三萜及三萜皂苷化合物,分别为羽扇豆醇硬脂酸酯(Ⅰ)、羽扇豆醇棕榈酸酯(Ⅱ)、β-香树脂醇乙酸酯(Ⅲ)、常春藤皂苷元(Ⅳ)、丝石竹...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枫香槲寄生中黄酮化合物的提取工艺并测定总黄酮含量.[方法]选用乙醇浓度、提取时间、乙醇用量、提取次数4个因素,每个因素3个水平,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优选,确定枫香槲寄生黄酮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以圣草酚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样品中总黄酮含量.[结果]各因素对黄酮化合物提取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提取次数>乙醇浓度>溶剂量>回流时间.枫香槲寄生中黄酮化合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10倍量体积分数为90%的乙醇溶液回流提取3次,回流时间依次为2.0、1.0、0.5 h.[结论]本方法灵敏,快速准确,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枫香槲寄生总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并测定总皂苷的含量。【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最佳提取工艺,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品通过比色法测定总皂苷的含量。【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10倍量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 h。显色后的样品稳定,测定方法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该植物药总皂苷的含量测定。其中第3批药材总皂苷含量最高,其百分含量为8.16%。【结论】该提取工艺操作简单,经济省时,方便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