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总结了19例断指再植术后血液循环观察与护理经验。护理的侧重点为密切观察患指血液循环,及时处理动静脉危象,本组19例均无并发症,4例再植失败行截指术,其它功能锻炼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大咯血窒息的救治工作,探讨如何提高大咯血窒息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7~2009年间收治的大咯血病人中发生窒息的13例病人的抢救护理工作。结果 13例大咯血窒息患者,除1例晚期支气管肺癌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12例均抢救成功。结论大咯血窒息的救治必需做到早发现、早准备、早处理,抢救时争分夺秒,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能,才能为抢救患者赢得宝贵的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普通外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以及实施风险管理的影响。方法通过向患者及家属发放问卷100份,内容为对护士服务的满意度及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分析普通外科护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强化风险管理,提高护理的质量。结果针对普外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通过强化护理风险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促进护患关系和谐,提高护理质量。2010年与2009年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可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产科护理工作中可能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间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58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相应的防范对策。结果: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因素、管理因素、环境因素以及产妇和家属因素,针对不同的因素应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结论:在产科的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复杂多样,需对不同的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措施从而防止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异位妊娠患者进行保守治疗的效果和临床护理经验.方法 对65例异位妊娠患者给予甲氨蝶呤(MTX)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及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的变化,做好精心护理.结果 65例患者中治疗有效56例,有效率86.2%,其余9例中4例因妊娠破裂,5例因疗效不明显而改为手术治疗.结论 MTX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确切,对患者伤害小,治疗期间精心护理及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护理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探讨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对2007年7月至2009年1月间我院神经外科发生的26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的神经外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主要包括:患者因素、护理人员因素以及管理因素等。结论神经外科的护理不良事件由多重因素造成,需针对相应的原因,制定一系列的防范措施,达到控制不良事件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与护理早产儿黄疸患儿正确有效的方法,为提高早产儿黄疸患儿治疗与护理效果提供可靠依据,最终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方法研究组早产儿黄疸患儿给予早期人工排便联合光疗治疗;对照组早产儿黄疸患儿仅进行光疗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体内黄疸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体内经皮黄疸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经治疗2周后,体内经皮黄疸指数为15.37±3.84,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的18.63±3.1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产儿黄疸患儿采用早期人工排便联合光疗的综合性治疗方法,且配合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显著降低患儿体内黄疸情况,保障患儿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门诊与住院老年病人静脉输液需求的心理状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析门诊及住院的静脉输液老年病人的心理需求。方法对门诊200例静脉输液老年病人及住院200例静脉输液老年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两组老年病人在静脉输液中需求的比较,两组老年病人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担心的问题比较,护士对静脉输液老年病人观察内容比较,老年病人静脉输液中不适的比较,均有差异。结论护理老年输液病人要满足其心理需求、做好其心理护理、保证其基本生理需求、提高技术操作水平,使其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并完成治疗。  相似文献   
9.
潘婵  汪荣姬  陈秀清 《中国校医》2008,22(3):324-325
颅脑损伤无论在平时或战时都很常见,发生率占损伤的20%,仅次于四肢伤,但病死率和致残率则居首位。由于伤后病人呈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急增,如能早期通过胃肠补给营养,对于加速病人的康复将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该种病人病情均很严重,由喂养可引起各种潜在的并发症,2004年5月-2007年5月,对9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由于胃管喂养而发生代谢、机械性并发症的病人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对症护理,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胃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给予心理干预,评估干预前后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干预后患者SDS及SA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疲劳、恶心呕吐以及失眠等方面较干预前明显改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明显缓解胃癌患者的不良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