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生物学特性之一是嗜肝性,但它并不仅仅侵犯肝细胞。已经证实,HBV 相关抗原、DNA 及其复制型还存在于其他组织和细胞(如肾小球、血管壁、骨胳肌、胆道上皮细胞、胰腺、脾脏和白细胞)中。由于淋巴细胞在乙型肝炎的  相似文献   
2.
一、非甲非乙型肝炎的诊断 由于至今尚没有一种病毒被证实为非甲非乙型肝炎所特异,缺乏特异的抗原,不能建立各种特异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故只能依靠排除其他已知肝炎病毒,如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等感染,并通过临床检查除外其他病因如酒精或化学药物、寄生虫或其他疾病引起的肝损伤方可确定。  相似文献   
3.
外周血CD4^ T细胞计数和血浆病毒载量可以相互独立的预测临床进程,我们观察国内HIV/AID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浆病毒载量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 5 6例使用机械通气的极重型乙脑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进行分析。 5 6例患者呼吸衰竭的原因为 :脑水肿、脑疝 1 0例 ,呼吸道分泌物阻塞 8例 ,呼吸肌瘫痪 8例 ,混合因素 3 0例。应用机械通气后 5 6例患者中出现并发症的有 5 0例 (89.3 % )。机械通气 1 0d内仅 4例 (7.1 4% )发生感染 ,机械通气大于 2 0d有 48例 (85 .7% )发生感染(P <0 .0 1 ) ;同时机械通气大于 2 0d患者绿脓杆菌感染高达 2 7例 (4 8.2 % ) ,而机械通气小于 2 0d者仅 2例 (3 .6% )绿脓杆菌感染 (P <0 .0 1 )。结果提示 :极重型乙脑患者使用机械通气极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 ,通气天数减少 ,则并发症减少 ,病人存活机会增加。  相似文献   
5.
脊髓灰质炎病毒(下称“病毒”)侵入机体到发展成麻痹型脊髓灰质炎,受病毒的毒力及宿主的免疫功能状态的制约。脊髓灰质炎病毒属于微小  相似文献   
6.
采用重组HCV抗原片段C22和33c包被酶标板孔,以间接ELISA方法,检测40例输血后急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CV-IgM。40例患者均在起病后40天内出现抗-HCV-IgM阳性,抗-HCV-IgM阳性与HCVRNA阳性密切相关,抗体阳性持续时间因病程是否转为慢性而不同。23例自限性急性丙型肝炎(丙肝)患者,在起病后6个月内抗-HCV-IgM全部阴转并伴有HCVRNA阴转,而17例转慢的急性丙肝患者中15例抗-HCV-IgM持续阳性,其HCVRNA亦持续阳性或间断阳性。提示急性丙肝检测抗-HCV-IgM,可作为抗-HCV-IgG和HCVRNA检测的一个补充,在反映病情和判断预后方面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急性和亚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存活病例的病理和临床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急性和亚急性重型肝炎存活者的病理恢复情况和临床远期转归,我们对存活的24例病理变化和临床恢复过程进行了最长达6年的随访观察。结果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病例是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和亚急性重型肝炎(下称急重肝和亚肝)中存活的24例,其中急重肝13例,亚肝11例。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1978年全  相似文献   
8.
疏肝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化近期疗效观察郑东振,郭雁宾,朱仁平,汪俊韬,金荣华,郝文学,常廷生疏肝酶是从煌蛇毒中提取的复合酶制剂,我院于1993年2~12月,对慢性乙型活动性肝炎(CAH)及肝炎后肝硬化(PHLC)住院治疗的病例分别采用随机配...  相似文献   
9.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药治疗研究的进展和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慢乙肝)的发病机理与HBV持续复制及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有关,因而采用抗病毒复制药物或影响人的免疫功能的药物,单独或联合应用治疗是合理的。但是慢乙肝的机制仍有许多环节尚不清楚,抗病毒药物的应用刚处于研究试验阶段,免疫调节药物的研究更是初步,从总的看来慢乙肝的药物治疗尚未解决,还缺乏特效药物,任何药物的作用均是极为有限的。本文仅就抗病毒复制药物的临床应用加以探讨。一、干扰素类干扰素是有核细胞在对病毒或双股RNA刺激人体产生的免疫应答中所合成及分泌的宿主衍生蛋白。它是病毒感染早期阶段,抗体尚未生成前,机体免疫应答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患者营养不良、能量代谢异常与营养支持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营养不良(dystrophy)是肝硬化患较普遍的临床征象。严重地影响其预后。尽管肝硬化患营养不良与代谢异常的因果关系尚不清楚,但是多数学认为,早期发现肝硬化患的能量代谢异常并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对于预防或延缓肝硬化患营养不良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就肝硬化患营养不良。能量代谢异常做一综述,提出肝硬化患能量摄入与营养支持的原则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