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楝科溪桫属植物溪桫[Chisocheton cumingianus subsp.balansae(C.Candolle)Mabber-ley]的小枝及茎皮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相、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制备HPLC等方法分离化合物,运用MS和NMR等波谱方法解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其乙醇提取物之三氯甲烷萃取部位中分离鉴定出10个化合物,分别为4个三萜类化合物:odoratone(1),grandifoliolenone(2),24-表-匹西狄醇A(24-epi-piscidinol A,3),chisiamol F(4);3个倍半萜类化合物:1β,6α-二羟基-4(15)-桉叶烯(1β,6α-dihydroxy-4(15)-eudesmene,5),1β,8α-二羟基-4(15)-桉叶烯(1β,8α-dihydroxy-4(15)-eudesmene,6),环氧泽泻烯(alismoxide,7);3个蒽醌类化合物:大黄酚(8),大黄素(9),大黄素甲醚(10)。结论:10个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张耀  汪俊松  孔令义 《中草药》2010,41(10):1733-1739
甘遂烷型三萜是一类具有四环体系三萜类型的化合物,在植物分布中比较罕见,是一类数量较少的三萜类化合物。为了进一步研究甘遂烷型三萜,通过查阅有关甘遂烷型这一类化合物的文献,对该类三萜的植物分布、化学结构分类及典型核磁共振碳谱数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圆锥石头花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用75%乙醇回流提取,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依次萃取,采用硅胶、SephadexLH-20、Rp—C18柱色谱法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圆锥石头花根中分离得到8个多糖三萜皂苷。结论:化含物1-8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对加拿大红豆杉Taxus canadensis针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多种色谱手段进行分离,通过波谱解析确定化合物结构。从加拿大红豆杉针叶中分离并鉴定了1个双黄酮化合物3-hydroxy-4,7-dimethylamentoflavone(1),该化合物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野八角果实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方法:应用硅胶、反相、凝胶色谱及制备 HPLC 对野八角果实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 并且通过光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进一步用 MTT 法对所分离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7 个化合物被分离并鉴定为:veranisatin F (1), anisatin (2), (1S)-minwanenone (3), honokiol (4), macranthol (5), (+)-pinoresinol (6),matairesinol (7)。结论:化合物 1 是一个新的高氧化裂-prezizaane 型倍半萜, 化合物 6 和 7 首次从野八角中分离得到。5-氟脲嘧啶作为阳性对照, 化合物 2 和 3 对人大细胞肺癌细胞株和人肝癌细胞株的增长有较强的的抑制活性, 7 则比较微弱, 其他化合物显示无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6.
中药药代动力学以及中药药效物质基础长期以来都是中药学研究的瓶颈问题。考虑到中药化学成分的多样性及其复杂性带来的困难,以及内源性功能小分子对人类代谢影响的重要性,本文提出了整合药代动力学和代谢组学的方法。以代谢组为桥梁,从机体对中药产生的内源性小分子应答这一角度,通过同时监测 中药原型及被代谢成分(药代)和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代谢组)的变化,将二者通过多变量统计分析技术进行关联。这一方法合理简化了中药和人体这两个复杂系统,可以全面探索彼此的交互效应,考察单个药物成分在 这两个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7.
加拿大红豆杉针叶的化学成分(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加拿大红豆杉(Taxus Canadensis)针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手段进行分离,通过波谱解析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加拿大红豆杉针叶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1),putraflavone(2),sequoiavone(3),7,13-dideacetyl-9,10-debenzoyltaxchinin C(4),baccatin Ⅵ(5),taxumairone A(6)。结论:化合物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正> 我院自1984至1991年共收治急性结肠梗阻25例,6例因病情危重或肿瘤广泛转移行肠造瘘或捷径术,19例行结肠一期切除吻合术,无1例发生吻合口瘘。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情况:男12例,女7例,年龄最大66岁,最小11岁,平均46.5岁。其中单纯性梗阻13例,绞窄性梗阻6例。疾病分类:粘连性肠梗阻致盲肠升结肠坏死1例;腹股沟斜疝嵌顿、盲肠坏死2例;盲肠扭转、坏死1例;回盲部癌5例;横结肠扭转、坏死1例;结肠脾曲癌1例;降结肠癌1例;乙状结肠癌7例。治疗情况:本组行盲肠切除、回肠升结肠  相似文献   
9.
张耀  汪俊松  孔令义 《医学教育探索》2010,41(10):1733-1739
甘遂烷型三萜是一类具有四环体系三萜类型的化合物,在植物分布中比较罕见,是一类数量较少的三萜类化合物。为了进一步研究甘遂烷型三萜,通过查阅有关甘遂烷型这一类化合物的文献,对该类三萜的植物分布、化学结构分类及典型核磁共振碳谱数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野八角果实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方法:应用硅胶、反相及半制备HPLC色谱法对野八角果实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用MTT法对所分离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包括1个新的苯丙素糖苷2,4-dihydroxy-allylbenzene-2-O-β-D-glucopyranoside(1)和7个已知的倍半萜内酯oligandruminB(2),oligandruminD(3),anisatin(4),veranisatinD(5),pseudomajucin(6),1α-hydroxy-3-deoxy-pseudoanisatin(7),8α-hydroxy-10-deoxycyclomerri-llianolide(8)。结论:化合物1,2,3,58为首次从野八角果实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株均无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