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4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可溶性P-选择素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检测乙肝肝硬化患者在门静脉高压症围手术期血小板的数量及反映血小板功能的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的动态变化,比较其在有门静脉血栓形成组患者及无血栓形成组患者间的差异。结果血栓形成组患者及无血栓形成组患者间,血小板数量无显著差异,而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在术后第4~6天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在行门静脉高压症手术后,血小板功能的变化对门静脉血栓形成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ž�����ѹ֢��������ǰ��HBV DNA�ı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用定量PCR技术对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病人手术前后血清HBVDNA水平进行定量和动态分析。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选取 2 0 0 0年 1~ 10月在我科住院准备手术的乙肝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病人 2 2例 ,年龄 2 5~ 6 5岁 ,平均 4 4 6岁。男 17例 ,女 5例。作单纯脾切除术 10例 ,脾切除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12例。手术前及手术后第 3、7天采集血清标本送检。分别检测乙肝两对半、血清HBVDNA定量、血清谷丙转氨酶 (ALT)和总胆红素 (TB)。统计学处理采用随机单位组设计的方差分析和非参数统计的秩和检验。2…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单独或联合应用谷氨酰胺(Gln)和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9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Gln组(n=6)、rhGH组(n=8)、Gln+rhGH组(n=7)和对照组(n=8)。术后3天开始进行等氮、等热量的全胃肠外营养(TPN)支持,持续7天。对患者手术前、后的尿乳果糖/甘露醇(L/M)、十二指肠降段黏膜绒毛高度及陷窝深度进行测定。结果Gln+rhGH组L/M升高的幅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Gln和rhGH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Gln+rhGH组肠黏膜绒毛高度和陷窝深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Gln和rhGH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Gln+rhGH组术后绒毛高度及陷窝深度均显著大于术前(P〈0.05);对照组术后绒毛高度小于术前(P〈0.05),陷窝深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Gln和rhGH组手术前、后绒毛高度及陷窝深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应用Gln和rhGH能降低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后肠壁通透性并维护肠黏膜形态学完整性,单独应用Gln或rhGH无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脾切除术与脾动脉栓塞术治疗乙肝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近期疗效。方法乙肝肝硬化并脾亢患者76例分成脾切除术组和脾栓塞术组,观察比较术后1周时脾亢改善情况及发热和腹痛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脾亢均得到一定的改善,脾切除术组纠正脾亢的效果明显好于脾栓塞术组。脾栓塞术组的32例患者中,术后1周时有18例血小板<10.0×109/L(占56.3%),而脾切除术组44例患者血小板均>10.0×109/L。两组患者术后均有一定比例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脾切除术治疗乙肝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的近期疗效明显好于脾动脉栓塞术。  相似文献   
5.
自从Bassini首创疝修补术以来,传统疝修补术方法一直沿用至今,100多年来几乎没有任何改革。传统疝修补术除具有复发率高(10%~15%)的缺点以外,尚有损伤精索、股动静脉、生殖股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的可能,且术后慢性疼痛、麻木感等也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近年来,“无张力疝修补”和“腹腔镜疝修补”技术在临床上逐渐得到推广。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对腹腔镜疝修补术,临床医生尚有较多的争议。为此,我们摘译了《Cochrane Library》中的2篇分别对补片法疝修补和腹腔镜疝修补的系统评价文章,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2001-09~2006-09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进行了回顾分析,比较围手术期是否应用奥美拉唑和(或)麦滋林-S与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病变程度的关系,以探讨PHG出血的防治方法。现总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001-09~2006-09在我院肝胆外科行脾切除、脾切除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或脾切除 食道曲张静脉套扎术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共461例,其中资料完备、适宜统计分析的病例176例,男133例,女43例,年龄16~70(44.3±12.8)岁。根据围手术期是否应用奥美拉唑和(或)麦滋林-S将患者归纳到4个组:A组40例,只进行常规治疗,未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海藻酸盐支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物在急性肝衰竭大鼠体内应用的可能性,为人工肝组织的体内应用提供基础。方法: BMSCs用氯甲基苯甲酰氨荧光染料(CM-DiI)标记后种植于海藻酸盐支架形成支架细胞复合物。动物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构建70%肝切除大鼠模型,实验组大鼠给予支架细胞复合物平铺于肝脏创面上,对照组给予单纯支架。4周后取出支架细胞复合物行荧光显微镜追踪观察;切片行白蛋白及糖原染色追踪支架上细胞的分化;同时比较两组大鼠生存率及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CM-DiI能很好地标记细胞。体内应用后BMSCs能够在海藻酸盐支架上分泌白蛋白,合成糖原。实验组大鼠的生存率及肝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 海藻酸盐支架-BMSCs复合物在急性肝衰竭大鼠体内能够起到部分肝功能支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5-FU、氟铁龙、希罗达3种氟尿嘧啶类药物在结、直肠癌术后化疗中的副反应。方法 64例结肠、直肠癌术后病例分成3组:分别采用静脉滴注5-FU/CF、口服氟铁龙/CF和口服希罗达方案。观察3组病例在化疗过程中出现的副反应及其程度。结果 5-FU/CF组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34.6%)、恶心(23%)、呕吐(11.5%)。氟铁龙/CF组副反应主要为腹泻(55%)、口炎(25%)和手足综合征(10%)。希罗达组副反应主要为腹泻(28%)、手足综合征(38.9%)和口炎(16.6%)。结论 3种化疗方案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副反应,尤其是氟铁龙/CF方案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高,且程度较重。  相似文献   
9.
背景:常规干细胞示踪的检测方法,需取实验动物组织进行检查,缺乏示踪的动态检测和无创性。 目的:通过体外菲立磁标记骨髓间质干细胞并进行磁共振成像扫描,明确不同浓度菲立磁对人骨髓间质干细胞细胞活性的影响和检测菲立磁标记的最佳浓度,并筛选出适合人骨髓间质干细胞磁共振成像扫描的成像序列。 方法:使用不同质量浓度菲立磁(100,50,25,12.5 mg/L)与生长状态良好第3代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孵育24~48 h,另设未进行标记的第3代细胞为空白对照组。两组细胞进行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增殖生长情况并描绘生长曲线。细胞普鲁士蓝染色鉴定人骨髓间质干细胞的标记情况。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测,确定最佳磁共振成像序列。 结果与结论:质量浓度≤25 mg/L的菲立磁标记对人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不会产生影响,并且以25 mg/L的标记效果最佳。而≥50 mg/L的菲立磁标记则明显抑制人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增殖。磁共振成像扫描显示菲立磁标记24,48 h或子代的人骨髓间质干细胞标本T1WI、T2WI以及T2*WI 3个序列上均可见信号降低,以T2*WI变化最为明显。证实菲立磁可用于体外标记人骨髓间质干细胞连续性研究。菲立磁标记对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存在浓度相关性,25 mg/L为最佳标记浓度。磁共振成像T2*WI序列更适合追踪菲立磁标记的人骨髓间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10.
林继宗  陈署贤  胡昆鹏  林楠  钟跃思  汤照峰  许瑞云 《新医学》2010,41(7):468-471,F0003
目的:对比研究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与半乳糖化壳聚糖支架的和壳聚糖支架相容性,为未来肝脏组织工程寻求理想的种子细胞载体。方法:制备半乳糖化壳聚糖和壳聚糖支架,体外分离培养大鼠BMSC,将大鼠BMSC接种于这两种支架内进行体外培养,扫描电镜观察显微结构,采用MTT法及荧光显微镜观察大鼠BMSC在两种壳聚糖支架上的生长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扫描电镜显示BMSC在这两种支架内均呈球形方式生长,MTT法和荧光显微镜显示BMSC在壳聚糖支架与半乳糖化壳聚糖支架均能很好地黏附、生长和增殖,MTT法显示细胞接种后10、13、16、19、22d半乳糖化壳聚糖组OD值明显高于壳聚糖组(P〈0.05),细胞接种后14d荧光显微镜下显示半乳糖化壳聚糖支架上的细胞数量明显多于壳聚糖支架(P〈0.05)。结论:大鼠BMSC与壳聚糖支架及半乳糖化壳聚糖支架均具有良好的相容性,BMSC在半乳糖化壳聚糖支架上能更好地黏附和生长,半乳糖化壳聚糖支架可望成为未来肝脏组织工程的良好的种子细胞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