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的重要因素。我们前期发现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能诱导大鼠产生与Aβ相似的认知障碍,提示CRP可能是AD的重要致病因子。本实验目的是利用PC12细胞初步探讨CRP的细胞毒性与Aβ相关因子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β-分泌酶(β-site of APP cleaving enzyme,BACE-1)、早老素1(presenilins-1,PS-1)和早老素2(presenilins-2,PS-2)的表达调控关系。继而以APP/PS1转基因小鼠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脑内CRP和Aβ1-42的相关性;同时脑室给予APP/PS1转基因小鼠CRP以及bis(PC)-H后,观察CRP及其抑制剂是否能影响转基因小鼠的学习记忆,并分析脑内Aβ斑块的形成以明确CRP参与AD早期发病过程的机制。结果显示,CRP诱导PC细胞的相对活力下降,LDH释放增加,表明CRP对PC12细胞产生毒性损伤作用;bis(PC)-H则通过拮抗CRP活性逆转CRP对PC12细胞产生的毒性作用。CRP处理细胞后可诱导Aβ生成相关因子和Aβ1-42的表达显著上调,而bis(PC)-H则可以逆转CRP这一效应,提示了CRP可以调节Aβ的生成。我们在动物实验中发现APP/PS1转基因小鼠脑内CRP与Aβ1-42的水平存在正相关,推测CRP可能通过调节Aβ1-42的生成参与AD早期的发病。我们通过脑室给药的方式给予疾病早期的APP/PS1转基因小鼠CRP及其抑制剂,发现CRP可以影响其学习记忆和Aβ斑块形成。拮抗CRP可以逆转APP/PS1转基因小鼠在物体识别、Morris水迷宫和跳台实验中轻度学习记忆损伤的趋势,并减少Aβ斑块的形成;给予CRP则可以加重APP/PS1转基因小鼠的学习记忆的损伤,并增加Aβ斑块的形成,一正一反地证明了CRP参与AD转基因小鼠的发病。本实验发现了CRP是一个可以作为早期干预AD发病的新靶点,也阐明了CRP参与AD发病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ZFYVE26在肝癌细胞株及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为阐明ZFYVE26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正常肝脏细胞株L-02和肝癌细胞株MHCC-LM3中ZFYVE26 mRNA的表达情况.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ZFYVE26在7例人肝细胞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与L-02对比,ZFYVE26 mRNA在MHCC-LM3中的表达量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细胞癌中,ZFYVE26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P<0.05).结论:ZFYVE26在肝癌细胞株及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提示ZFYVE26的低表达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葡萄籽原花青素(GSP)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改良Pulsinelli四血管阻塞法建立V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每天灌胃给药,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原花青素组(50 mg/kg和150 mg/kg),银杏叶片24 mg/kg。Morris水迷宫检测V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比色法检测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法检测海马Bax、Bcl-2 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原花青素可明显改善V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提高脑组织SOD活性、GSH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降低MDA含量;提高海马Bcl-2/Bax mRNA比值。结论原花青素可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抑制海马神经元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乌参醒脑方(WSXN)对大鼠脑缺血致血管性痴呆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WSXN低、中、高剂量组(28,56,112 mg·kg-1)和EGB761阳性对照组(80 mg.kg-1),每组10只;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制备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学习记忆的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灌胃给药20 d(预防6 d+治疗14 d),对照组给予等容量溶媒。采用Morris水迷宫定向航行试验及空间探索试验检测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光镜观察脑海马神经组织及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引起脑海马神经细胞损伤和学习忆力能力损害;中、高剂量WSXN和EGB761能剂量依赖性地显著增加脑缺血后大鼠海马幸存的活锥体神经元密度和尼氏体数目,还能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和参照记忆能力。结论:乌参醒脑方对全脑缺血再灌注神经损伤和血管性痴呆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