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洁  毕建朋 《中草药》2019,50(6):1395-1399
目的研究犀角地黄汤加味对败血症导致的炎症和肺损伤的影响,探讨其对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制备败血症小鼠模型,测量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反映败血症小鼠的器官损伤程度;HE染色观察败血症小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肺组织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小鼠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MIP-2)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粒细胞分化抗原-1(Gr-1)的阳性表达;TUNEL法分析败血症小鼠肺中的TUNEL阳性细胞数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肺组织中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犀角地黄汤加味减轻了败血症小鼠的炎症反应和肺损伤程度,以及嗜中性粒细胞浸润。犀角地黄汤加味显著减少了败血症小鼠肺中的TUNEL阳性细胞数量。结论犀角地黄汤加味可以减轻败血症导致的炎症和肺损伤,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肾盂血管瘤临床罕见,2002年至2007年我院共收治4例,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本组4例.男2例,女2例.年龄29~61岁,平均48岁.右侧2例,左侧2例.临床表现为间断全程肉眼血尿3例,无症状体检时发现左肾盂占位1例.病程5 d~2年.瘤体大小1.2 cm×1.0 cm×0.8 cm~4.6cm×2.2 cm×3.1 cm.CT检查平扫加增强均表现为肾盂占位.1例误诊为左肾盂癌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直视下行肿瘤切除术2例,行单纯右肾切除术1例.  相似文献   
3.
肾盂血管瘤临床罕见,2002年至2007年我院共收治4例,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本组4例.男2例,女2例.年龄29~61岁,平均48岁.右侧2例,左侧2例.临床表现为间断全程肉眼血尿3例,无症状体检时发现左肾盂占位1例.病程5 d~2年.瘤体大小1.2 cm×1.0 cm×0.8 cm~4.6cm×2.2 cm×3.1 cm.CT检查平扫加增强均表现为肾盂占位.1例误诊为左肾盂癌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直视下行肿瘤切除术2例,行单纯右肾切除术1例.  相似文献   
4.
肾盂血管瘤临床罕见,2002年至2007年我院共收治4例,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本组4例.男2例,女2例.年龄29~61岁,平均48岁.右侧2例,左侧2例.临床表现为间断全程肉眼血尿3例,无症状体检时发现左肾盂占位1例.病程5 d~2年.瘤体大小1.2 cm×1.0 cm×0.8 cm~4.6cm×2.2 cm×3.1 cm.CT检查平扫加增强均表现为肾盂占位.1例误诊为左肾盂癌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直视下行肿瘤切除术2例,行单纯右肾切除术1例.  相似文献   
5.
肾盂血管瘤临床罕见,2002年至2007年我院共收治4例,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本组4例.男2例,女2例.年龄29~61岁,平均48岁.右侧2例,左侧2例.临床表现为间断全程肉眼血尿3例,无症状体检时发现左肾盂占位1例.病程5 d~2年.瘤体大小1.2 cm×1.0 cm×0.8 cm~4.6cm×2.2 cm×3.1 cm.CT检查平扫加增强均表现为肾盂占位.1例误诊为左肾盂癌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直视下行肿瘤切除术2例,行单纯右肾切除术1例.  相似文献   
6.
肾盂血管瘤临床罕见,2002年至2007年我院共收治4例,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本组4例.男2例,女2例.年龄29~61岁,平均48岁.右侧2例,左侧2例.临床表现为间断全程肉眼血尿3例,无症状体检时发现左肾盂占位1例.病程5 d~2年.瘤体大小1.2 cm×1.0 cm×0.8 cm~4.6cm×2.2 cm×3.1 cm.CT检查平扫加增强均表现为肾盂占位.1例误诊为左肾盂癌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直视下行肿瘤切除术2例,行单纯右肾切除术1例.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不可触及睾丸的隐睾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08—2016-01间在郑州儿童医院接受腹腔镜睾丸探查的78例(86侧)不可触及睾丸的隐睾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腔内睾丸26例(34侧),腹股沟内睾丸2例。其中行Ⅰ期睾丸下降固定术8例(10侧),(F-S)分期睾丸固定术20例(24侧)。睾丸缺如36例,睾丸残余14例。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不可触及睾丸的隐睾,创伤小、术野清晰、能明确睾丸位置及与精索和输精管之间的关系,有助于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男性儿童尿道下裂患者与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的相关性,以获得可靠数据为后续研究提供重要的生物学材料.方法 选取来本院接受治疗的男性儿童尿道下裂患儿3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观察尿道下裂与先天性儿童尿道下裂与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的关联性.结果 尿道下裂与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存在关联性(P<0.05),且男性儿童尿道下裂导致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的危险性是无尿道下裂儿童的9.89倍,二者呈正相关,是导致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的危险因素(OR=9.00,95%CI:4.49~18.03);阴茎头型尿道口下裂构成比最大,占47.33%,最低为会阴型,占15.33%.所有类型尿道下裂中会阴型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发生率最高68.75%,其次为阴囊型(21.05%)、阴茎型(14.42%)以及阴茎头型(7.75%),相关系数(φ)=0.353,相关性较好,呈正相关.结论 男性儿童尿道下裂与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具有一定相关性,且会阴型以及阴囊型尿道下裂患儿发生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几率大,故应加大产前诊断力度,保证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期管形包皮岛状皮瓣术式和分期尿道板重建卷管术式治疗重度尿道下裂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2月该院收治的62例重度尿道下裂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儿各31例。观察组患儿采用分期管形包皮岛状皮瓣术式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分期尿道板重建卷管术式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效果,并监测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90.32%(28/3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61.29%(19/31)(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68%(3/31),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的32.26%(10/31)(P0.05)。结论重度尿道下裂采用分期管形包皮岛状皮瓣术式治疗效果更佳,较分期尿道板重建卷管术式预后更佳,且显著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