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化道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 ,其多见于小肠及结肠 ,发生于食道者就更为罕见。近日 ,我院发现 1例 ,现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 ,女性 ,6 2岁。因吞咽不适 1年就诊 ,在外院曾诊为平滑肌瘤。于 2 0 0 1年 10月来我院就诊 ,经上消化道气钡低张造影检查发现 ,在食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肺癌患者采用CT图像重建技术开展肺磨玻璃结节检查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2017年6月~2020年6月收治肺癌患者130例,根据肺癌患者不同疾病类型分组,其中肺原位腺癌52例设为A组,肺微浸润性腺癌40例设为B组,肺浸润性腺癌38例设为C组。均采用CT图像重建技术开展肺磨玻璃结节检查,对检查结果的结节类圆形率、结节边缘清晰率、结节边缘毛刺征与空泡征率及结节直径与实性成分直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结节类圆形率高于B、C组(P<0.05)。B组结节边缘清晰率高于A、C组(P<0.05)。C组结节边缘毛刺征与空泡征率高于A、B组(P<0.05)。C组结节直径、结节中实性成分直径均高于B组、A组(P<0.05)。结论对肺原位腺癌、肺微浸润性腺癌、肺浸润性腺癌患者采用CT图像重建技术开展肺磨玻璃结节检查有利于对疾病的鉴别诊断,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肺部良恶性病变鉴别应用双源CT双能量技术诊断的价值。方法 100例肺部实质病变者作为研究对象,经手术病理证实后,其中50例患者为肺部良性病变(对照组), 50例患者为肺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采用胸部常规CT和双能量增强扫描。比较两组患者动、静脉期的碘增加值、碘浓度和标准化碘浓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31.24±20.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84±4.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静脉期碘增加值高于动脉期碘增加值,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低于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动脉期碘浓度与静脉期碘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动脉期碘增加值、碘浓度和标准化碘浓度与静脉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部良恶性病变鉴别应用双源CT双能量技术诊断价值较高,借助静脉期的碘增加值、标准化碘浓度等指标能有效判断肺部良恶性病变,帮助临床医师尽快做出诊断并制定治疗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4.
梁吉  郭鹏  段呼兵 《内蒙古中医药》2014,(5):120-121,136
<正>腮腺肿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较多,目前主要依靠腮腺造影、CT、MR、超声检查及核医学等。影像学表现典型的腮腺肿瘤诊断不难,但表现不典型的恶性肿瘤,尤其是低度恶性肿瘤,诊断准确率有待提高。近年来,CT和MR功能成像技术迅速发展,对腮腺肿瘤的诊断有很大帮助。本文就CT及MRI功能成像在腮腺肿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CT导向经皮切割针穿刺活组织检查对肺小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美国普诺麦斯公司生产的单次弹射切割针在CT导向下对122例患者肺结节进行穿刺活组织检查,其中结节直径≤2 cm 63例,>2 cm 59例;结节与胸壁相连30例,结节与胸壁距离<1 cm 32例,1~3 cm 37例,>3 cm 23例。分别统计对直径≤2 cm和>2 cm结节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122例均穿刺成功,其中114例获得组织并有病理结果;71例穿刺确诊为恶性肿瘤;40例穿刺诊断为良性病变,其中2 例随访后手术证实为恶性肿瘤;3例可疑恶性肿瘤,后证实为良性病变;8例不能确定诊断。总诊断准确率为93.44 %(114/122),灵敏度为97.26 %(71/73),特异度为97.96 %(48/49)。其中对结节直径≤2 cm诊断准确率为90.47 %(57/63),>2 cm诊断准确率为96.61 %(57/59)。结论 CT导向经皮切割针穿刺活组织检查可使肺小结节得到确切诊断,诊断准确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64排螺旋CT常规扫描和低剂量扫描对肺结节的检出情况.方法 在健康人群胸部螺旋CT检查中,对40例确诊有肺部结节患者进行对比,所检出结节按直径分为≤5 mm组(第1组)、5~10 mm组(第2组)、≥10 mm组(第3组).结果 两组肺部结节所见均有良好的一致性,均能清晰的显示肺结节的形态、大小及细节.结论 采用低剂量CT扫描检出肺结节,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延长患者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CT引导经皮胸部穿刺术安全、简便、损伤小,可对X线透视和B超不易显示和定位的病灶进行精确定位和穿刺,故临床应用较广.可广泛用于如肺部孤立病灶、多发病灶的鉴别诊断、良性病灶的诊断;放疗、化疗前取得细胞学诊断或为手术前提供病理诊断依据,制定治疗计划;通过穿刺还可对胸膜、胸膜腔、胸壁病灶定性诊断以及肺脓肿、脓胸、胸腔积液等疾病进行治疗.由于胸部的解剖结构特点和胸部扫描需要控制呼吸,胸部穿刺术的扫描摆位也有其特点.总结归纳1992~2004年我院CT引导经皮胸部穿刺资料,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应用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8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均进行CT冠状动脉成像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观察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冠状动脉节段情况,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在冠心病诊断中的诊断效能。结果 80例疑似患者中49例确诊为冠心病, 31例确诊为其他疾病。经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发现冠状动脉节段765个,无明显异常节段650个,狭窄节段115个,其中31个节段为Ⅰ级狭窄, 46个节段为Ⅱ级狭窄, 38个节段为Ⅲ级狭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 602个无明显异常节段诊断准确,Ⅰ级狭窄节段中23个诊断准确,Ⅱ级狭窄节段中40个诊断准确,Ⅲ级狭窄节段中32个诊断准确。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准确率为91.1%(697/765)。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 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灵敏度为91.8%(45/49)、特异度为93.5%(29/31),阳性预测值为95.7%(45/47),阴性预测值为87.9%(29/33)。结论对于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应用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能够较好的确诊疾病,对于冠状动脉的异变情况也有良好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