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8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MRI对放射性脊髓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分析55例经临床证实的脊髓损伤的MRI表现。结果早期症状体征特征不突出,极易误诊。中晚期临床症状多变,MRI特点是在不同时期,T1WI和T2WI信号多变,主要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Gd-DTPA增强扫描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结论结合放射治疗病史,MRI能够对放射性脑脊髓损伤做出准确诊断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头颈部动脉慢性狭窄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将42例可疑头颈部动脉慢性狭窄性病变的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对双侧椎动脉(VA)、双侧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ICA)以及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后动脉(PCA)分别进行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多种后处理并结合原始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42例的动脉重建图像对动脉硬化、狭窄、闭塞有特征性显示,其中17例患者经DSA证实。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可直观显示动脉的异常改变,提供血管狭窄部位、程度、侧支循环情况等有价值的诊断信息,对指导临床医师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及观察、判断疗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武淮昌 《山东医药》2003,43(11):39-39
局灶性机化性肺炎(FOP)的CT表现形式多样,易与肺部肿瘤相混淆.误诊率极高。为提高对FOP的认识,我们对1999年1月至2001年12月经手术、纤维支气管镜活检证实的8例FO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CT及高分辨率CT(HRCT)检查对本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CT三维成像技术在观察正常寰枢关节功能位解剖结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2例正常志愿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中立位寰枢关节CT三维成像术予以观察,其中,20例患者予以加旋转位,分析和比较患者解剖学特点和影像学表现。结果 50例患者经CT三维成像发现,其中,寰枢外侧上和下关节面较整齐,寰齿关节间的间隙为1.0~3.3 mm;齿突侧间距非对称者24例,比例为46.15%;20例加旋转位患者CT影像学图片显示其寰枢外侧上和下关节面表现出旋转性的转移,宽度在5.76~8.18 mm,关节面间的吻合面积减少约1/2~2/3。结论 CT三维成像技术可清晰地显示出寰枢关节功能位面的解剖结构,同时观察发现其寰枢功能位变化规律,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寰枢关节不全性脱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h,PE)是一个国际化的健康问题,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在欧美,PE发病率居心血管疾病的第3位,仅次于冠心病、脑卒中[1~3].在我国,目前尚无准确的流行病学资料.由于PE的发病过程隐匿,症状亦无特异性,对PE的漏诊率和误诊率较高,近年来随着诊断意识和检查技术的提高,诊断例数已有明显增加[4].  相似文献   
7.
武淮昌  韩靖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18(12):1436-143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其三维重建在输尿管移行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总结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MS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常规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部分病例加用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仿真内镜重建(VE)。结果:①发生部位:肿瘤发生右侧输尿管12例,左侧输尿管9例,其中发生于上段输尿管3例,中段3例,同时累及中下段6例,下段9例;②6例肿瘤生长方式:肿瘤向管腔内外浸润生长,形成软组织肿块,15例肿瘤沿输尿管内壁爬行生长;③强化特征:肿瘤呈中度强化,CT值较平扫增加约20~30HU;④伴随征像:病变侧肾盂输尿管扩张,肾脏输尿管显影延迟19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2例。结论:MSCT可准确显示输尿管移行细胞癌的发生部位、病变范围、形态、病侧输尿管积水扩张和周围侵犯情况,增强扫描间接评价患侧肾脏及对侧肾脏肾功能情况,为外科手术方案选择提供指导依据;MPR和CPR图像在显示病变全貌上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各种对PE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中,公认的金标准-选择性肺动脉造影,由于具有创伤性(并发症发生率约4%,死亡率约为0.2%)和受设备限制,未被用于常规检查[1].随着快速采集技术的进展,CT肺动脉成像已成为诊断肺栓塞的一线影像检查技术[2],并逐渐取代传统的的金标准[3].本文就42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16层螺旋CT肺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烟雾病的临床及CT特点 ,探讨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0例CT检查误诊的烟雾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进行综合分析 ,其中儿童 6例 ,成人 4例。结果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语言不利、突发中风、半身活动乏力或瘫痪、头痛、呕吐等症状 ,而成人有 2例则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之症状 ,经CT检查后 ,4例儿童被误诊为动脉内膜炎 ,2例儿童误诊为大脑发育不良 ,2例成人误诊为脑梗死 ,另 2例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后经MRA或 /和DSA检查确诊。结论 CT表现对烟雾病诊断有很大的局限性 ,而MRA和DSA则具有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0.
尹玲  武淮昌 《医药论坛杂志》2011,(9):156-157,159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病理特点和CT表现特征,探讨多层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患者的CT图像,并进行多平面重建。结果 17例GIST发生在胃12例,十二指肠2例,小肠2例,肠系膜1例;良性2例,潜在恶性1例,恶性14例;多为圆形或类圆形肿块。良性GIST密度基本均匀,边界清晰,强化均匀、规则;恶性者密度不均匀,内可见低密度液化坏死区,强化也不均匀。结论 CT能准确显示GIST的部位、形态、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肿瘤良恶性的鉴别也有一定的特点,对于临床医师诊疗方案的制定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