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
3.
建立妇宁颗粒剂中芍药甙含量的检测方法。采用无水乙醇超声振荡提取,经聚酰胺层析柱提纯,反相液相色谱法测定芍药甙的含量。平均回收率为95.1±1.0%(n=5)。本法可用于妇宁颗粒剂中芍药甙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比较BG-trap捕蚊器在现场使用CO2和BG-lure引诱剂(BG)的诱蚊效果。方法 2020年8—9月,设置2处现场,间隔100 m,每个现场设置2个点位,分别布放1个BG-trap捕蚊器,彼此间隔 5 m。每个点位设置不同流量CO2及不同数量BG,次日同一现场2个捕蚊装置交换位置。收集各捕蚊器所捕捉的蚊虫,分类和记录捕获的蚊虫种类、性别和捕获数,并进行统计。结果 BG +/ CO2 -和BG -/ CO2 +捕获白纹伊蚊密度分别为14只和31只,淡色库蚊分别 2只和16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75,-4.873,P<0.05)。在BG +条件下,CO2 +组白纹伊蚊雌蚊、淡色库蚊雌蚊和白纹伊蚊雄蚊密度分别是CO2 -组的2.6(25/9.5)、12.0(12/1)和3.0(12/4)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19,-4.592, -3.284,P<0.01),提示吸引白纹伊蚊雌蚊、淡色库蚊雌蚊和白纹伊蚊雄蚊CO2更有效;在BG -条件下,CO2 +组白纹伊蚊雌蚊、淡色库蚊雌蚊和白纹伊蚊雄蚊密度分别是CO2-组的1.8(18/10)、15.5(15.5/1.0)和2.0(9.0/4.5)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68,-5.259,-2.508,P<0.05);在CO2 +条件下,BG +组白纹伊蚊和淡色库蚊密度分别是BG -组的1.4 (43.5/31)和0.78(12.5/16.0)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43,0.709,P>0.05);在CO2 -条件下,BG +组白纹伊蚊和淡色库蚊是BG-组的1.0(14/14)和2.0(2.0/1.0)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00,-1.000,P>0.05);在BG -条件下,添加0、 1和2份干冰捕获白纹伊蚊雌蚊密度分别为10只、17.5只和18只,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42,P<0.05),捕获淡色库蚊雌蚊分别为1只、13只和18只,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881,P<0.05),但添加1份和2份干冰捕获白纹伊蚊雌蚊和淡色库蚊雌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2,-0.540,P>0.05);在CO2 -条件下,添加0、1和2份BG捕获白纹伊蚊和淡色库蚊雌蚊分别为10只、10只、9.5只和1只、1只、1.5只,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20,0.477,P>0.05)。 结论 使用BG-trap捕蚊器监测中,CO2诱蚊效果优于BG引诱剂,且用100 mL/min流量CO2能更节省使用成本。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建立测定药物中N,N-二甲基甲酰胺(DMF)残留量和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以10%PEG20M和2%KOH为固定相,以N,N-二甲基乙酰胺为内标物。结果:实验证明,DMF与内标物分离良好,浓度在9.44~188.8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3%,RSD0.48%。本方法最低检测限量为10ng。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良好,适用于药物中DMF残留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上海市中心城区各类学校环境蚊虫侵害水平,评估学生人群发生蚊媒相关疾病的风险.方法 随机选取黄浦区的5所托幼机构、4所小学和3所中学作为调查对象,采取孳生地调查和人诱法成蚊监测结合的方法,分别对各学校6、8月蚊虫侵害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012年8月与6月相比,托幼机构、小学和中学的白纹伊蚊平均密度均出现较大幅度上升(0.25vs.0只/30 min·监测点;3.67vs.0.92只/30 min·监测点;0.11vs.0.06只/30 min·监测点,上升幅度均超过100%),其中8月托幼机构和小学的成蚊密度分别达到0.45和3.67只/30 min·监测点;托幼机构和中小学小型积水孳生地阳性率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47.1%vs.16.7%;34.5%vs.28.6%),托幼机构阳性率增加,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70,P=0.046).结论 研究发现,上海市中心城区学校的蚊虫侵害指标和蚊虫孳生地平均阳性数均高于上海市地方标准的相应指标,且暑期出现明显上升趋势;建议教育部门及相关学校应加大校园环境的治理力度,确保师生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上海市黄浦区不同生境蜚蠊密度和种群构成,以及德国小蠊对3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情况,为有效防治德国小蠊侵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粘捕法开展蜚蠊监测,采用药膜法开展德国小蠊抗药性实验测定。结果 黄浦区2022年1—12月共布放粘蟑纸1 200张,有效粘蟑纸1 139张,阳性49张,粘捕率为4.30%,捕获蜚蠊253只,总密度为0.22只/张夜,其中德国小蠊248只,黑胸大蠊3只,美洲大蠊2只。监测结果显示不同生态环境的蜚蠊密度有明显差异,农贸市场密度最高,其次为中小餐饮机构。抗药性结果显示高效氯氰菊酯、乙酰甲胺磷、残杀威对黄浦区德国小蠊现场品系的半数击倒时间(KT50)分别为213.51、155.36、96.02 min,德国小蠊对3种杀虫剂的抗性倍数分别是90.09、3.84、8.45。结论 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是黄浦区蜚蠊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为全面掌握上海中心城区蚊虫种群动态及新变化,选取城区蚊虫较易出现的公园和绿化区域环境类型(人民广场及人民公园地区),采用CO:诱捕法进行连续超过220d的成蚊动态监测研究。结果显示,2012年224d共捕捉到蚊虫20826头,包括3属6种;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为上海中心城区优势蚊种(构成比分别为71.8%和19.7%);不同蚊种季节分布差异性显著,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高峰期分别位于5~6月和7~8月,且整体上淡色库蚊密度高于白纹伊蚊(除8月下旬外,其余均P〈0.05),三带喙库蚊在7月中下旬显著上升(分别为681和580头/旬);蚊虫13变化趋势波动幅度较大,在相同的月份或季节亦出现较大日变化差异;将2008~2011年历史监测数据与2012年进行趋势比较,仅个别年份间有显著相关性:不同年份间的旬分布亦存在统计学差异。本研究提示,上海市中心城区的优势蚊种仍为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该两种蚊种的季节分布与某些文献报道存在差异,主要由上海城区的气候特点决定;上海城区的蚊媒防治工作仍应针对这两种蚊虫的季节分布采取针对性的有效防控措施,此外三带喙库蚊对城市环境的适应性不断提高,为上海城区的蚊媒防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首当颗粒剂质量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首当颗粒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用薄层层析法对其中的炒当归,补骨醌和陈皮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中的指标成分大黄素进行了定量测定。紫外检测波长为λ436nm。结果:线性范围0.02-0.2μg,平均回收率为101.1%,RSD为1.20%。结论: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中各阴性对照品均无干扰,含量测定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