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6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糖尿病大鼠肾小管TGF-β1和MAPK1/3表达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动态观察糖尿病大鼠肾小管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1/3)和纤维连接蛋白(FN)的变化,探讨其在肾小管间质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1周、2周、4周和8周组。用链脲菌素复制糖尿病模型;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管间质TGF-β1、MAPK1/3和FN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GF-β1蛋白质;HE和PAS染色,光镜观察动物肾组织形态;生化法测定血糖、血肌酐及尿蛋白。结果: 正常肾小管可见少量MAPK1/3表达,而未见TGF-β1表达。糖尿病1周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TGF-β1,并且随着病程发展而增加。MAPK1/3和FN从糖尿病两周开始表达亦呈持续增加,并且与TGF-β1及肾重/体重比呈正相关。糖尿病1周时MAPK1/3与TGF-β1无显著相关,但与FN呈正相关。 结论:大鼠糖尿病状态诱导肾小管表达TGF-β1并激活MAPK1/3,MAPK1/3介导高糖和TGF-β1的信号而促进FN的生成和沉积,在糖尿病肾脏肥大和纤维化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地黄不同方法提取物制剂降糖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万昌武  张雅丽  桂华珍  郭兵  张国忠 《贵州医药》2003,27(12):1112-1113
水煎煮中药是中成药生产中最常用的提取方法 ,亦符合传统中医用药习惯。我们的研究表明 ,地黄、黄芪、丹参配伍的中药复方具有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症状和一定的降糖作用[1、2 ] 。鉴于地黄水煮提取物的量很大 ,超出生药干重量的 5 0 % ,不适用于制成胶囊剂。为了减少地黄提取物的总量 ,而又不影响其效果 ,我们观察了地黄水提、醇提及水醇法提取物制剂对小鼠肾上腺素诱发高血糖的降糖作用 ,以寻找合适工艺。1 材料与方法1.1 药物 全部中药材购自贵阳市药材公司。 (1)丹参水煮二次 ,第一次 2h ,第二次 1h ,过滤 ,合并滤液 ,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  相似文献   
3.
目的: 原代培养及鉴定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探索分离、培养GMC的最佳条件.方法: 对大鼠双肾灌洗后,筛网滤过分离肾小球,并用Ⅳ型胶原酶消化处理,然后种植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同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亚代GMC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波形蛋白(Vimentin)、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Ⅷ因子相关抗原抗体的表达,鉴定GMC,并绘制其生长曲线.结果: 种植4 d后,约80%肾小球贴壁,可见卵圆形上皮细胞生长,18 d左右镜下细胞多呈星状或三角形并伴有不规则的突起,21 d后细胞生长密集, 细胞团簇之间形成网络.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荧光证实抗α-SMA及抗Vimentin染色阳性,而抗Cytokeratin、抗Ⅷ因子抗体染色为阴性.GMC亚代倍增时间为4 d. 结论: 结果表明,用改良的培养方法成功率高,培养的细胞为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丹芪合剂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7 (BMP-7)、蛋白激酶Cα(PKCα)、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纤维连接蛋白 (FN) 表达的影响,以期进一步探讨丹芪合剂防治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 SD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丹芪合剂组,以链脲佐菌素(STZ)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喂养 12 周后处死大鼠,生化方法测定大鼠血糖、血肌酐 (Scr) 和 24 h 尿蛋白及肾脏指数;PAS 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 BMP-7、PKCα、AngⅡ和 FN 蛋白的表达;RT-PCR 方法检测肾皮质 BMP-7、PKCα和AngⅡ mRNA 的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糖、Scr、24 h 尿蛋白及肾脏指数均显著升高,肾小管上皮细胞 PKCα、AngⅡ的蛋白及 mRNA、FN 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多,而 BMP-7 蛋白和 mRNA 的表达明显减少;丹芪合剂组上述升高指标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并且 PKCα mRNA 未见表达,同时 BMP-7 蛋白和 mRNA 的表达却明显增加;相关分析显示模型组、丹芪合剂组肾小管上皮细胞 BMP-7 分别与 PKCα、AngⅡ和 FN 蛋白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 (P<0.05)。结论 丹芪合剂可能通过下调肾小管上皮细胞 PKCα和 AngⅡ及上调 BMP-7 表达,使 FN 的沉积减少,从而发挥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是存在于■啮动物和人体内的一类不需要经过抗原致敏不依赖抗体和补体介导对靶细胞有直接杀伤作用的淋巴细胞亚群。由于NK细胞能够非特异地识刚病毒、八侵的细菌等感染性病原体和外源性细胞、肿瘤细胞对机体抗感染和免疫监视等功能起重要作用。近十年来国外对NK细胞的生物学性状与效应有一些报道,国内有少量报告。我们研究了老年个体NK细胞活性以及性别对NK细胞活性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DM)病程中高血糖和蛋白尿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糖尿病组,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分别于糖尿病2周、4周、8周、16周和24周处死动物;检测血糖和24 h尿蛋白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Bcl-2和Bax蛋白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相似文献   
7.
肾小管间质α-SMA表达与大鼠肾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肾毒血清肾炎大鼠肾小管间质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与肾炎预后的关系及强的松治疗对其影响。方法:复制大鼠加速型肾毒血清肾炎(NTN)模型,随机分为非治疗和强的松治疗组,在肾炎第7、30、60和90d分别测定血清肌酐(Scr),尿蛋白(UP),肾小管间质形态和α-SMA的表达及分析相互关系。结果:肾小管间质α-SMA的表达与Scr,UP和肾小管间质病变相一致,强的松可抑制α-SMA的表达。结论:α-SMA的表达与肾炎病变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强的松影响α-SMA的表达,减少间质细胞的异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肾炎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研究口服芦笋干粉对腹腔注射环磷酰胺造成大鼠骨髓抑制的影响。结果表明环磷酰胺注射5天后芦笋组大鼠外周血白、红细胞数的减少明显轻于对照组,注射十天后芦笋组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外周血白、红细胞数量的回升也明显快于对照组。本研究表明芦笋对环磷酰胺造成的骨髓抑制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蛋白和mRNA的表达较N组低,至24周时BMP-7蛋白仍有少量表达但mRNA无表达,DMT组表达显著增多;p-p38MAPK蛋白于N组无表达,DM组显著增多,8周时达高峰,DMT组则显著减少;α-SMA开始表达于DM 16周组,而DMT组无表达.24周DM组和DMT组BMP-7蛋白表达与24h尿蛋白、肾脏指数、α-SMA、FN和p-p38MAPK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BMP-7与p38MAPK之间可能相互调节,共同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p38MAPK介导高糖下调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BMP-7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高糖环境中培养的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表达及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p38MAPK阻断剂SB202190+高糖组和高渗组,处理72h后收集贴壁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检测BMP-7和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Westernblotting检测p38MAPK和磷酸化p38MAPK(p-p38MAPK)的表达;RT-PCR法检测BMP-7和FNmRNA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肾小管上皮细胞BMP-7主要表达于细胞浆,有少量总p38MAPK与FN表达,未见p-p38MAPK;高糖状态激活了p38MAPK,p-p38MAPK蛋白表达明显增加,FN的表达也明显增多而BMP-7的表达显著减少;与SB202190共同培养72h后,p-p38MAPK的表达较高糖组减少约80%,BMP-7的表达却被显著上调,而FN的表达减少。高渗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高糖状态下肾小管上皮细胞BMP-7蛋白和mRNA均减少,阻断p38MAPK信号通路可促进内源性BMP-7增多,提示p38MAPK可能参与高糖下调肾小管上皮细胞BMP-7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