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鼻针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于 1986年 9月~ 1989年 8月 ,在鼻部上取穴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 10 0例 ,取得满意的效果 ,介绍于下。1 一般资料 :本组 10 0例 ,男 6 5例 ,女 35例 ;年龄 <2 0岁者3例 ,2 0~ 4 0岁者 5 2例 ,4 1岁以上者 4 5例 ;病程在 7d以内者 6 5例 ,8~ 10 d者 11例 ,11~ 15 d者 2 4例 ;扭伤后服中西药和外用止痛膏者 36例 ,曾用针灸、推拿、按摩和外用止痛膏者 34例 ,无其他治疗者 30例。2 治疗方法 :嘱患者取仰卧位 ,在患者鼻骨下端之中、鼻翼上方左右各取一点。常规消毒后 ,用 30~ 32号 5分长的毫针直刺 ,不穿透鼻软骨为度。针刺入后有强烈…  相似文献   
2.
注射用加替沙星与β-七叶皂苷钠的配伍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考察注射用加替沙星与β-七叶皂苷钠的配伍液在室温条件下的稳定性.方法:观察配伍液在室温下8 h内的外观、pH值变化,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其含量变化.结果:两药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后8 h内,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变化.结论:注射用加替沙星与β-七叶皂苷钠以5%葡萄糖注射液作溶剂在室温下8 h内可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微波消融联合化疗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因肝癌于东莞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动脉栓塞化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微波消融治疗。比较两组疗效、预后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联合治疗后病情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年、2年内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肝癌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微波消融联合化疗的应用可明显改善患者病情缓解程度,提高术后生存情况,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研究及时接种乙肝疫苗首针与完成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和麻疹疫苗全程免疫的关系。方法
 利用2006年全国乙肝血清流调福建省资料,采用χ
2 检验比较组间各因素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
响完成3种疫苗全程免疫的影响因素,分层分析研究乙肝疫苗政策对上述关系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共有
1443名儿童纳入分析,χ
2 检验显示,乙肝疫苗首针接种不及时与及时组间(>24hvs.≤24h) 儿童完成
3种疫苗全程免疫不同,及时组儿童显著高于不及时组儿童(χ
2 值分别为457.29,、42.96和74.95,犘值
均<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及时接种乙肝疫苗首针者完成乙肝、百白破和麻疹疫苗全程免疫的
犗犚值(95%犆犐)分别为24.36 (14.46~41.05)、1.71 (1.28~2.29)和2.35 (1.68~3.30)。城区儿童完
成百白破、麻疹疫苗的犗犚值分别为0.59 (0.45~0.77) 和0.36 (0.26~0.48)。分层分析显示,乙肝疫
苗政策有效降低了及时接种乙肝首针与完成乙肝全程免疫的关系(政策实施前后OR 分别为68.09和5.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犘<0.001)。结论 及时接种乙肝首针能提高乙肝、百白破和麻疹疫苗全程免疫。
关键词: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疫苗全程免疫;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
中图分类号:R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4)07 0644 05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福建省乙型肝炎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特征,评价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方法通过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和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福建省截止2013年12月31日报告的2008~2013年乙肝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福建省2008~2013年共报告乙肝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377例(报告发生率为38.90/100万剂次)。其中,一般反应303例,占80.37%;异常反应59例,占15.65%;偶合症12例,占3.18%;心因性反应2例,占0.53%;不明原因1例,占0.27%。男女性别比为1.43∶1,<1岁婴儿占61.54%。乙肝疫苗不良反应中,一般反应报告发生率为31.26/100万剂次,主要临床损害为发热、红肿、硬结(报告发生率1.03/100万剂次~8.25/100万剂次);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为6.09/100万剂次,主要临床损害为过敏性皮疹(报告发生率3.71/100万剂次)。乙肝疫苗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第1剂次和接种后≤1d。结论总体上,福建省乙肝疫苗接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不良反应以发热、红肿、硬结和过敏反应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大肠杆菌对C2株蓝氏贾第鞭毛虫ILP蛋白(Impact-like protein)进行克隆表达,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蛋白结构分析。方法提取C2株蓝氏贾第鞭毛虫基因组DNA,PCR扩增ILP基因,构建pGM-T重组载体,挑选阳性克隆并进行序列分析;将ILP基因连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并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DE3),IPTG诱导表达。运用PSIPRED和SWISS-MODEL进行蛋白结构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28a(+)-ILP,该基因全长831bp。SDS-PAGE结果显示,目的蛋白条带出现在相对分子量约33kD的位置,与预期相符。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大肠杆菌成功表达了重组蛋白。结论成功克隆、表达并分析C2株蓝氏贾第鞭毛虫ILP蛋白,为蓝氏贾第鞭毛虫ILP蛋白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及时接种乙肝疫苗首针与完成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和麻疹疫苗全程免疫的关系。方法利用2006年全国乙肝血清流调福建省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各因素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完成3种疫苗全程免疫的影响因素,分层分析研究乙肝疫苗政策对上述关系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有1 443名儿童纳入分析,χ2检验显示,乙肝疫苗首针接种不及时与及时组间(〉24hvs.≤24h)儿童完成3种疫苗全程免疫不同,及时组儿童显著高于不及时组儿童(χ2值分别为457.29,、42.96和74.95,P值均〈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及时接种乙肝疫苗首针者完成乙肝、百白破和麻疹疫苗全程免疫的OR值(95%CI)分别为24.36(14.46~41.05)、1.71(1.28~2.29)和2.35(1.68~3.30)。城区儿童完成百白破、麻疹疫苗的OR值分别为0.59(0.45~0.77)和0.36(0.26~0.48)。分层分析显示,乙肝疫苗政策有效降低了及时接种乙肝首针与完成乙肝全程免疫的关系(政策实施前后OR分别为68.09和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及时接种乙肝首针能提高乙肝、百白破和麻疹疫苗全程免疫。  相似文献   
8.
研究检验测定泌乳素腺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和补体C3、C4水平的变化的方法,观察并分析泌乳素腺瘤患者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变化并给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9.
<正>复方磺胺甲噁唑于1968年上市,是目前最常用的磺胺类抗菌药物,可用于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除了用于治疗尿路感染、肺孢子菌肺炎(PCP)外,还可超说明书应用作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诺卡菌、弓形虫感染的一线用药[1]。约有3%~8%的患者对磺胺过敏[2],磺胺过敏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皮疹最为常见。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中有1.5%~3.0%会出现皮疹,而HIV感染患者中发生率则高达30%[3]。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某院Ⅰ、Ⅱ类切口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并进行合理性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各外科病房2009年3、4及5月份手术病例各10例,对围手术期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茵药物的种类、用药疗程及联用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手术病例均在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茵药物.Ⅰ类切口平均用药时间为6.14d.Ⅱ类切口平均用药时间为5.8d.手术后单一和二联用抗茵药物率分别为74.55%、25.45%.结论 该院Ⅰ类、Ⅱ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茵药物存在明显不合理现象,应制定相应的监管措施并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