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回顾性分析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与无抑郁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恢复情况,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我院2010-01—2012-12收治急性脑卒中患者50例,男21例,女29例;年龄40~49岁4例,50~59岁15例,60~69岁19例,≥70岁12例。其中基底节区脑梗死10例,多发性脑梗死17例,额叶梗死10例,顶叶梗死6例,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梗死致残率高,约3/4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1],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负担.为探讨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与早期康复的相关性,笔者对2005-08~2008-08在我科住院的4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疗效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地高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联合应用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对65例难治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Ⅲ级28例,Ⅳ级37例)患者采用多巴胺静滴,地高辛、卡托普利或依那普利口服,呋塞米静注5~7d,观察心功能、心脏每搏排出量(SV)、射血分数(EF)、心脏指数(CI)、心肌耗氧量变化情况。结果:显效42例(64.62%),有效18例(27.69%),无效5例(7.69%);EF、SV、CI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心肌耗氧量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多巴胺、地高辛、ACEI、呋塞米联合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疗效佳且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金纳多并用针刺治疗突发性耳聋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金纳多组(18例)和联合组(18例)进行治疗,对比分析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疗效优于金纳多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金纳多并用针刺是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抑郁焦虑的发生率.方法:对54例脑梗死患者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欧洲卒中评分量表(ESS)进行评定,SDS或SAS评定标准分50分以上者可诊断为脑梗死合并抑郁、焦虑.结果:54例脑梗死患者中26例(48%)并发抑郁或焦虑.结论:脑梗死后出现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A、B、C 3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给予依达拉奉静滴,B组给予规范的康复训练,C组在依达拉奉静滴的同时,神经症状、生命体征平稳后48h内进行与B组相同的康复训练。治疗前及治疗后15d、30d、75d,依据ESS评分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30d和75dES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其中C组治疗后ESS评分明显高于A、B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早期康复能明显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7.
<正> 硬膜外腔侧隐窝穿刺方法已有报道。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此法,可使药物集中在病变部位,从而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我们应用此法治疗40例病人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所有病人均经“CT”或“MRI”检查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临时诊断标准依据Mcculloch制定,选择40例单侧腰间盘突出症病人,年龄22~66岁,单间隙突出者28例,2~3个间隙突出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脑钠肽水平的变化与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中的脑钠肽(BNP)水平进行检测,探讨脑钠肽与AMI预后的关系。方法所有患者入院6h内接受治疗,先进行常规冠脉造影,确定梗死相关血管(IRA)后再行常规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溶栓治疗。随访6个月。根据随访期间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不良预后组,比较两组血浆BNP水平。结果两组AMI患者血浆BNP水平在入院时无显著性差异,2周后预后良好组血浆BNP水平较不良预后组有明显下降。结论血浆BNP水平是AMI预后的一个密切相关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AMI预后危险分级的一项快速、简便、有效的检验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痛患者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方法冠心病的诊断采用ISFC/WHO的标准,病例均除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肥胖等因素。胰岛素和c肽用放免法,空腹血糖用葡萄糖氧化法。结果冠心病组和对照组空腹血糖,差异无显著性,P〉0.05。冠心病组较对照组空腹胰岛素和c肽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冠心病组的胰岛素敏感性也较对照组降低。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说明冠心病者周围组织利用葡萄糖时对胰岛素不够敏感,胰岛紊抵抗也是其独立危险因素。且与肥胖、高脂血症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