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作者自1993年6月——1996年6月运用Saltet——Harris分类法。对39例儿童长骨骺板损伤的患儿进行手法复位或切开复位内因定(钢丝、螺纹钉、克氏针,)术等治疗。其中男性26例,女性13例,年龄最大15岁,最小3岁,平均10.23岁,随访时间最长2年,最短3月,平均随访0.9年。骺板损伤中,最常见是:桡骨远端10例,其次是肱骨内上髁7例,肱骨外髁6例,肱骨上端4例,其余各部位均为1——2例。作者认为:通过Salter——Harris分类法,对骨骺板损伤进行分类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进行治疗,可以降低成角畸形,骨桥生长及短缩畸形等骨骺损伤后遗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颈椎侧块钢板固定术在颈椎骨折脱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Magerl螺钉植入技术并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结果 本组10例随访6~28个月,平均13个月.10例均获得牢固固定.术后在围领保护下离床活动时间6~14d,平均8d.术后5~8个月均获得良好骨性融合.合并骨折脱位的完全获得复位,合并完全性截瘫神经功能恢复不明显,不全截瘫Frankel评分均改善1-2级.发现螺钉松动1例,无钢板、螺钉断裂.结论 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术是颈后路固定的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因其具有适应范围广、操作简单安全、固定节段短、且牢固,可早期活动等优点.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髓心减压配合丹参注射液动脉灌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86例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单纯采用髓心减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seldinger法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注入丹参注射液40 mL,3周1次,治疗2次,于治疗后6个月常规双髋正、蛙位X射线摄片、MRI及髋关节功能检查(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关节活动度评分。结果: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疼痛、关节活动度方面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5)。但观察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动脉灌注联合髓心减压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能够起到提高疗效、显著改善关节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作者自1993年3月——1996年8月采用“髌骨切开复位改良张力带内固定术”治疗髌骨横形和斜形骨折31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1例,年龄最大56岁,最小18岁,平均36.45岁,随访时间最长有3年,最短有3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76年。且横形骨折26例,斜形骨折5例。作者认为:采用改良张力带内固定髌骨,不仅有一般性张力带的优点,而且使髌骨内固定的稳定性及牢固性得到更进一步的加强,从而缩短了功能锻炼的时间,促进了骨折的早期愈合,降低了股四头肌萎缩,膝关节强直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报告11例交叉韧带1区断裂患者行I期修复治疗的体会。方法本组32例患者中男23例,女9例,其中前交叉韧带及后交叉韧带断裂11例;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断裂合并内侧副韧带(MCL)断裂17例;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断裂合并后外侧复合体(PLC)损伤4例,32例患者均在伤后7~14d手术。结果本组32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8~28个月,优16例,良12例,差4例,优良率87.5。结论 I期修复交叉韧带断裂能较好促进膝关节稳定性及运动水平恢复。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前后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胸腰椎结核患者采取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前后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本组患者术后进行12~36个月随访,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丢失高度平均恢复86.7%,丢失角度平均恢复89.45%。28例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无骨质吸收、骨不连、假关节形成及内固定松动、断钉、断棒等并发症发生。采用Kirkaldy-Willis改良评价标准,本组优25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前后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便、创伤相对较小、出血较少手术方法 ,可有效的稳定脊柱,且可避开病灶,对来自椎管后壁的压迫减压彻底,疗效满意,但要严格掌握手术时机及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期病变椎体切除椎体间植骨前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手术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病变累及1-5椎节的胸腰椎结核患者临床资料。结果:随访1-4年,平均3.5年,结核病灶顺利愈合,术前伴有脊髓功能障碍的18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基本恢复,植骨均融合,内固定无失效,畸形明显娇正,无复发病例。结论:前路一期病灶彻底清除、椎体间植骨、内固定的手术方式有利于病变切除彻底,椎管减压满意,脊柱稳定性重建可靠,术后结核无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在椎管狭窄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椎管狭窄患者58例分别采用TLIF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通过比较手术各项指标和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Prolo评分,评价TLIF手术的临床效果.结果 TLIF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失血、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均明显小于PLIF组(P<0.05);TLIF组融合率达94.29%明显高于PLIF组(P<0.05);TLIF组优良率为91.43%,PUF组为82.61%;两组术后3个月ODI及VAS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TLIF组ODI及VAS评分明显优于PLIF组(P<0.05);两组术后6、12个月的ODI及VAS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后3个月(P<0.05).结论 TLIF手术在椎管狭窄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PLIF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应用多枚螺纹针固定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股骨颈骨折16例进行回顾生分析以期了解经上述方法治疗后,骨折愈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情况.方法本组16例,平均年龄31.5(20-45)岁,其中头下型l0例,经颈型6例,均采用多枚螺纹针固定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术,术后制动12周,平均随访1年6个月.结果16例股骨颈骨折全部愈合,l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结论良好的骨折复位,高质量的内固定以及重建股骨头血运,早活动晚负重,是股骨颈骨折早期愈合,避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