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中医“治未病”之三伏天穴位敷贴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近6年就诊于我院的4200例确诊为PAR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穴位敷贴)和对照组(西药)各2100例,治疗组采用祛风散寒、宣通鼻窍、补益脾肺、温肾纳气的原则,取穴膏肓、大椎、风门、肺俞、百劳、脾俞、肾俞等.对照组采用特非那丁口服.分别观察两组的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近期达82.4%;远期达73.3%.对照组总有效率近期达72.9%,远期达44.8%.结论 三伏天穴位敷贴疗效稳定,复发率低且无毒副作用,可有效治疗和预防PAR。  相似文献   
2.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对化疗及靶向药物的获得性耐药严重影响NSCLC患者的生存期,NSCLC获得性耐药机制复杂,确切机制仍不清楚.肿瘤来源或与肿瘤相关的外泌体是参与调控NSCLC获得性耐药的重要机制,可以通过传递核酸、蛋白质等赋予敏感细胞耐...  相似文献   
3.
嗓音病是指人的发音器官、发声功能及发音异常的一种疾病[1],属中医学“喉喑”范畴,又有“暴痦”“卒痦”“久痦”及“久无音”之称.其病机多为素体不足,卫外不固,风寒热邪趁虚而入,内伤七情致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或咽喉病后余邪未清,迁延不愈,结聚于喉;或发声过度,耗气伤阴,喉咙脉络受阻,喉部失养,导致气滞血瘀痰凝,结于喉部,妨碍发音.中医学充分发挥其整体论治、辨证施治的特点,具有简、便、验、廉的优势,又无西医手术后喉水肿、粘连等并发症的风险,并能消除产生嗓音病的内因,从而减少其复发.谯凤英主任医师经多年潜心研究,在治疗声带息肉、白斑、声带麻痹等嗓音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除第二作者外)有幸跟师学习,特撷取验案3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耳鸣不是外来的声音,而是自身发出的声音,它可发生于单侧,也可发生于双侧,分为客观性耳鸣和主观性耳鸣。耳聋指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耳鸣耳聋是生活中常见、难治的一种疾病,目前发病机理不明。中医学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耳鸣耳聋的记载及病因病机的论述,此后历代医家亦从不同角度探讨其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近年来,临床工作者在继承中医传统理论基础上试图从脏腑、经络、气血等方面阐明耳鸣耳聋病因病机,探索应用方剂、针灸、按摩导引等方法治疗耳鸣耳聋,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本文详细归纳近年来耳鸣耳聋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等方面的文献,以期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化疗患者的生存信息,获得中西医结合治疗背景下影响晚期NSCLC化疗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以更好地探索中西医的融合发展,推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规范化研究和应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15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部接受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通过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历系统查阅并收集患者联系方式,记录研究相关资料,并进行电话随访。主要结局指标为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次要结局指标为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采用乘积极限法(Kaplan-Meier)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绘制生存曲线,同时使用Log-rank非参数检验分析比较组间PFS及OS的差异。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中,通过比例风险回归模型(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COX)分析构建预后模型,获得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背景下影响晚期NSCLC化...  相似文献   
6.
王丹丹  杨仕蕊 《北京中医药》2017,36(12):1145-1146,1151
<正>耳面瘫,是以耳部脉络痹阻所致的以口眼喎斜为特征的一种疾病[1],又称为"僻""口喎""口僻""口喎斜僻"。西医周围性面瘫可参照本病治疗,常由于疱疹病毒感染,中耳的急、慢性炎症,或胆脂瘤等引起面神经水肿、受压和损伤导致,西医多采用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营养神经药物和面神经减压术等,但单纯西药治疗效果欠佳,长期服用不良反应较多[2],患者难以接受手术可能出现的风险,因此多寻求相对安全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银杏叶片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后残留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8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经成功手法复位后仍有残留症状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随机分成对照组(n=60)和治疗组(n=60)。对照组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6 m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银杏叶片,1片/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头晕、平衡障碍的缓解时间、前庭症状指数(VSI)、头晕残障问卷(DHI)总分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半年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6.7%,较对照组的81.7%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头晕缓解时间、平衡障碍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VSI总分、DHI总分、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相关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治疗组复发率为8.3%,较对照组21.7%显著降低(P<0.05)。结论 银杏叶片联合倍他司汀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经成功手法复位后仍有残余症状患者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可安全有效且迅速地改善患者残留症状,并对患者焦虑及抑郁症状亦有显著的改善作用,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复发风险的良好途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中西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对变应性鼻炎(AR)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优势进行了重点讨论并反复推敲论证形成了该建议共识。近年来AR的患病率明显上升,导致较大的疾病负担,给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影响。AR的发生并非单纯的免疫力降低或亢进,而是免疫失衡导致的,契合于中医的阴阳失调。面对如此高的患病率及患者对生活质量改善的要求,西药存在起效快但易复发、手术创伤大、费用高昂等问题,而中医药治疗AR方法多样并且可用于AR的各个阶段。中医药对发作期鼻塞、流涕或嗅觉障碍等症状控制、缓解期预防复发、对经西药系统治疗无效的难治性AR或类固醇抵抗型AR有一定效果和优势,尤其是针刺治疗AR已得到广泛认可,并具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和指南推荐。中医药在治疗AR局部症状的同时可兼顾心身情况的调护,并易于进行慢病管理及长期随访。中西医应当整合优势,在互相借鉴的基础上,发挥中医药的不可忽视和替代的独有优势,形成便于学习和推广的综合诊疗方案,凝练成果,以AR为切入点,在中西医融合的视角下开展深入研究,推动AR相关的中医药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9.
变应性鼻炎是指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为耳鼻喉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可常年发病,亦可呈季节性发病.本病相当于中医学之"鼻鼽".吾师谯凤英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医疗、科研及教学工作30余年,擅长治疗各种耳鼻喉科常见病及疑难杂症.谯师运用补中益气汤合苍耳子散加减治疗本病,屡获奇效,颉取医案一例,以供临床参考. 侯某某,男,29岁,2010年11月3日初诊.主诉:鼻塞,鼻痒,打喷嚏,流清涕,嗅觉下降2a,近3个月加重,伴头目胀痛,面色萎黄,畏寒怕冷.舌淡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缓.检查可见:双鼻黏膜淡白,下甲肿大,可见水样分泌物.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肾癌发病率逐年上升,西医疗效局限。贾英杰教授认为本病的根本原因在于脾肾亏虚,浊毒、瘀浊是本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病理产物。临证以“黜浊培本”为治疗大法,培本固元尤其重视脾肾,燮理阴阳,兼以解毒散瘀黜浊,因势利导,验效颇佳。文章总结贾教授“黜浊培本”法治疗本病经验,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