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苦石莲(Hance)系豆科植物南蛇竻的种子,又名喙荚云实,老鸦枕头;其性苦寒,是一种药食同源植物[1],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苦石莲主要含二萜类、黄酮类、不饱和脂肪酸等多种化学成分.有清热化湿,散瘀止痛等功效,常用于风热感冒,痢疾淋浊,哕逆,痈肿,疮癣,跌打损伤等症[2].本文通过对近几年国内外有关苦石莲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文献进行整理,以期进一步为开发利用苦石莲这一中药资源和指导苦石莲的临床用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白苏子中挥发性成分的组成,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法萃取白苏子中的挥发性物质,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其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60个色谱峰,并且确定了其中47个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89.73%。其中主要化学成分是羊脂酸(8.94%),正己醛(8.31%),天竺葵醛(6.27%),(E,E)-3,5-辛二烯-2-酮(5.19%)。结论白苏子中含有丰富的挥发性成分,SPME-GC-MS联用能全面快速获得其组成信息,可应用于白苏子挥发性成分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艾叶挥发性成分的快速分析方法,研究不同产地艾叶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及分布特征。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联用技术,结合安捷伦化学工作站对不同产地的艾叶中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并通过化学计量法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艾叶中的挥发性成分含量进行分析。结果:初步鉴定出84种化合物,主要为酮类、烯类、醇类化合物。不同产地艾叶挥发性成分有一定差异,采用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法能有效区分不同产地的艾叶,其中湖北蕲春产的艾叶品质最好,其次为湖南广布、河南汤阴的艾叶质量较佳,聚类分析结果将不同产地艾叶分为5类。结论:此方法稳定可靠,适用于艾叶挥发性成分的快速分析,并为艾叶挥发性成分的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主成分分析神农香菊挥发油成分,为神农香菊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15批次神农香菊样品,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其分析,实验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PCA)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最终通过5个主成分对原有指纹图谱中共有的23个指标信息作出概括,包含原指标88.966%信息量。第一主成分PC1可作为神农香菊挥发油平喘作用的描述指标,第二主成分PC2可作为神农香菊挥发油镇痛作用的描述指标,第三主成分(PC3)可作为神农香菊挥发油止咳作用的描述指标。结论: 本研究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神龙香菊挥发油的共有成分进行分析,为神农香菊挥发油平喘作用、镇痛作用、止咳作用的物质基础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川芎嗪注射剂在临床使用中的配伍禁忌。方法查阅、分析近年来国内医药期刊公开发表的有关川芎嗪注射剂与其他药物间的配伍禁忌文献。结果川芎嗪注射剂与头孢曲松钠、阿洛西林钠、夫西地酸钠、丹参注射液等药品可能存在配伍禁忌。结论临床使用川芎嗪注射剂配伍需谨慎,以免因配伍不当而造成药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丹参素与川芎嗪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学网、PubMed、Elsevier等中外文数据库文献,分析、归纳、总结近年来丹参素与川芎嗪复方制剂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联合用药等方面的进展。结果与结论:丹参素与川芎嗪联合制备的复方制剂广泛应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今后应加强对该复方中药制剂在不良反应及联合用药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明确其不良反应发生机制,以规避应用风险,使其得到更好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7.
白扁豆为常用中药,又名扁豆,沿篱豆,蛾眉豆,系豆科植物扁豆DolichoslablaJ)L.的干燥白色成熟种子,原产于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地,在汉、晋时期引入我国。《本草纲目》中指出“扁豆调肝和胃,清暑祛湿,止泄泻”,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大腹皮中挥发性成分的化学组成。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萃取大腹皮中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大腹皮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从大腹皮中共分离出60个色谱峰,鉴定出其中36种化合物,占总量的87.48%。其中主要成分为萘(54.93%)、二丁基羟基甲苯(7.21%)、3,4-二甲氧基甲苯(4.74%)等。结论:首次采用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大腹皮挥发性成分,为大腹皮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HS-SPME-GC-MS分析香荚兰豆中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香荚兰豆中挥发性成分的化学组成。 方法: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对香荚兰豆挥发性成分进行萃取、富集,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进行分离分析,并筛选了固相微萃取纤维头,优化了SPME的操作条件。 结果: 共分离并鉴定出28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8.17%。香荚兰豆挥发性成分中含量最高的是香兰素(48.28%),其次为愈创木酚(15.54%)。 结论: 采用HS-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香荚兰豆挥发性成分,为香荚兰豆进一步研究及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了神农香菊挥发油GC-MS指纹图谱分析测定方法,为神农香菊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神农香菊挥发油,用GC-MS联用技术对神农香菊进行指纹图谱测定,并采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推荐的中药指纹图谱计算软件进行计算,建立神农香菊挥发油的共有指纹图谱。结果:神农香菊挥发性成分中含有23个特征性指标成分,初步建立了以此23个共有峰为特征指纹信息的GC-MS指纹图谱。结论: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重复性、精密度和稳定性(RSD均5%),建立的神农香菊挥发油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