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6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不同时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50例,根据尿微量清蛋白水平分为3组:正常微量清蛋白尿组25例(A组),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30mg/24h;微量清蛋白尿组14例(B组),UAER30~300mg/24h;临床清蛋白尿组11例(C组),UAER〉300mg/24h。另设正常对照组(NC组)30例。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结果A、B、C组血浆Hcy水平较NC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B、C组又较A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2型糖尿病高Hcy患者糖尿病肾病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24h尿微量清蛋白呈正相关。结论高Hey血症可能是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与发展的一个危险因素,检测血浆Hcy对糖尿病肾病的病情评估及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根据尿清蛋白排泄率,将95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1)正常微量清蛋白尿组44例,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30mg/24h;(2)微量清蛋白尿组36例,UAER30~300mg/24h;(3)临床清蛋白尿组15例,UAER〉300mg/24h。另外设正常对照组18例。采用免疫法测定血清hs-CRP。结果微量清蛋白尿组、临床清蛋白尿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微量清蛋白尿组(P〈0.01),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hs-CRP与尿清蛋白排泄率呈显著正相关(r=0.412,P〈0.01)。结论炎症反应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祖宙 《海峡药学》2010,22(9):109-111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BG)≥10mmol.L-1〕随机分为诺和灵30R治疗组20例(A组),甘精胰岛素治疗组20例(B组),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组20例(C组)。根据空腹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治疗目标值FBG〈7.0mmol.L-1,治疗时间12周。观察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各组水平(P〈0.01),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诺和灵30R治疗组(P〈0.05),低于甘精胰岛素治疗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组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低于治疗前,并且明显低于其他两组治疗后水平(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能较好控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且低血糖发生率低,胰岛素抵抗改善明显,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是一种安全、方便、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立普妥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立普妥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观察40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应用立普妥治疗前后血脂及CRP水平的变化。结果应用立普妥治疗8周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及CRP分别下降24.01%(P<0.01)、21.30%(P<0.01)、14.53%(P<0.05)及32.56%(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12.92%(P<0.05)。结论立普妥不仅能有效地降低血脂,还能降低CRP水平,明显减轻老年高脂血症患者的血管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分析福州市健康体检的老年人体质量指数(BMI)与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12月期间福建省立医院≥60岁的老年人健康体检的资料,回顾性分析该人群血压水平及高血压、超重或肥胖的患病率;按BMI分层,评价不同BMI类型人群的血压水平和高血压发病率。采用SPSS 11.7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非配对资料t检验或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BMI与高血压风险的相关性。结果在资料完整的1659例体检者中,高血压患病率为34.2%(568/1659),其中男性患病率为36.2%(363/1003),女性患病率为31.2%(205/656);该人群超重或肥胖患病率为48.1%(798/1659),其中男性患病率为48.4%(485/1003),女性患病率为47.7%(313/656);随着BMI增加,收缩压、舒张压及高血压患病率逐渐增高(BMI18.5,18.5~23.9,24.0~27.9,≥28.0 kg/m~2组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7.0%,27.4%,40.4%,5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超重或肥胖、空腹血糖高、高尿酸和高甘油三酯血症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高血压风险相关ROC曲线显示,对收缩压性高血压风险,男性BM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值为0.601(切点为25.55 kg/m~2),女性BMI的AUC最大值为0.609(切点为25.85 kg/m~2);对舒张性高血压风险,男性BMI的AUC最大值为0.665(切点为25.55 kg/m~2),女性BMI的AUC最大值为0.609(切点为26.35 kg/m~2)。结论随着BMI的增加,收缩压、舒张压及高血压患病率逐渐增高。超重或肥胖、空腹血糖高、高尿酸和高三酰甘油血症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BMI对预测高血压风险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地高辛间歇维持量与持续维持量两种治疗方法对于窦性心律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的比较。方法83例窦性心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1例,采用间歇维持量地高辛治疗;B组42例,采用持续维持量地高辛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比较心率(HR,次/分),A组分别为96±13、75±14;B组分别为100±12、75±13。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A组分别为0.36±0.12、0.44±0.11;B组分别为0.36±0.13、0.44±0.10。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HR与LVEF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间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地高辛过量和中毒的发生率两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两组疗效相似,但A组洋地黄过量或中毒的发生率减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给药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