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运用数字化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90例采用数字化成形钛网进行颅骨修补,分析数字化颅骨修补术的手术过程、术后病人的恢复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90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未出现头皮坏死、感染,无头皮下或钛网下积液。钛网无松动。病人头部正面及侧面均无不规则凹陷等情况,患者对术后外观满意度高。结论数字化塑形钛网颅骨缺损修复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快捷,塑形的钛修复体高精准度恢复生理曲度外形,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基层医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3.
杨丛  郭泳钿  李登锋 《河北医学》2005,11(3):259-26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管饲营养素预防和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对69例重型颅脑损伤并昏迷病人常规早期置留胃管鼻饲,及观察消化道出血情况。结果:69例中,有8例发生消化道出血,无1例死于消化道大出血。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尽早营养素管饲,可以预防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而胃液监测有助于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入路行血肿清除手术和常规传统经皮层开颅清除血肿手术在基底节区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优劣。 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汕尾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入路行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传统经皮层开颅清除血肿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炎症指标,以及临床预后的差异。 结果2组患者在术前GCS评分、术前血肿体积、血肿清楚率上差别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清醒时间、住院时间小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癫痫、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再出血、颅内感染、应激性胃肠道出血、深静脉血栓上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第3个月时生活质量评分平均秩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6、12个月时的平均秩次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基底节区脑出血血肿清除外科手术入路选择上,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入路较常规传统经皮层开颅入路能够减少手术出血量,缩短术后清醒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炎性因子水平,节约医疗成本,以及改善患者远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汕尾地区开展全脑血管造影术(DSA)对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有造影指征的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60例,进行DSA全脑血管造影,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2例:发现异常(出血性颅内动脉瘤)32例;颅内动静脉畸形(AVM)10例;出血性烟雾病2例;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3例;海绵状血管畸形(CA)2例;脑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1例。结论汕尾地区开展脑血管造影术.有助于该地区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尽早明确病因,有助于病情判断和评估,并作为进一步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开颅术后早期应用尼莫地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开颅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尼莫地平组,对照组采用脱水等常规治疗方法进行对症治疗,尼莫地平组在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静脉使用尼莫地平。观察尼莫地平的临床有效率。结果应用尼莫地平组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及治疗后总有效率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开颅术后早期应用尼莫地平,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杨丛  李登锋  郭泳钿 《河北医学》2005,11(4):324-325
目的:探讨微创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将32例入院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例在头颅CT片指导下,行颞部直切口,小骨窗约3cm×3cm,直视下清除血肿,活动性出血以电凝止血。结果:28例中,18例完全恢复,生活半自理5例,偏瘫3例,无植物生存,死亡2例,死亡率10.7%。结论:应用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既有简便,直接,微创和有效等优点,是比较理想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分析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经颞叶皮质入路清除颅内血肿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接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30例),对照组接受经颞叶皮质入路手术治疗(3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后颅内血肿清除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再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观察组预后良好率(73.4%)高于对照组(36.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能有效清除血肿,减少术后再出血的发生,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内外减压术辅助治疗颅脑损伤合并脑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科就诊的95例颅脑损伤的患者,所有入选患者均合并脑疝。机械抽样随机将其中45例分为A组,常规治疗基础之上给予加用内外减压术;余者50例分为B组,常规治疗基础之上给予加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结果 A组预后良好率为73.4%(33/45),B组预后良好率为40.0%(20/50),A组患者V级者构成比显著高于B组(P<0.05),而Ⅰ级者构成比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患者术后24 h和72h颅内压显著低于B组(P<0.05),而术后GOS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患者术后急性脑膨出、切口疝、脑梗死及外伤性癫痫发生率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应用内外减压术辅助治疗颅脑损伤合并脑疝,可显著提高疗效及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