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微创取石加药物治疗前列腺增生并膀胱结石2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并膀胱结石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本院2005年6月~2009年9月采用微创经皮膀胱取石术及联合服用坦索罗辛、非那雄胺治疗BPH并膀胱结石患者28例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疗效。结果 28例患者结石均一次性取尽,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前列腺增生症状缓解,疗效稳定。随访3~24个月所有患者症状控制良好,生活质量较前改善,无结石复发,前列腺体积未继续增大,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平均(9.5±3.4)分,生活质量评分(QOL)(1.8±0.4)分。单纯行微创经皮膀胱取石加联合药物治疗是BPH并膀胱结石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特别适应有前列腺切除手术禁忌症和无法取截石体位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联合用药的理论基础张安年李挺山*(药理学教研室,滨州市256603*东营市人民医院)联合用药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或序贯应用。其结果可有以下情况:①疗效或毒性的增强;②互无影响或简单相加;③疗效或毒性的减弱;④出现新的毒副作用。其中负面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4.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22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将223例249侧输尿管结石患者分为3组,并对151侧下段输尿管结石,56侧中段结石,42侧上段结石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总结。结果输尿管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各段结石均可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下段结石清除率98.0%(148/151),中段结石清除率达94.6%(53/56),上段结石清除率达88.1%(37/42)。其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5%(19/223),包括结石移位、输尿管穿孔、改开放手术、发热等。结论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方式,尤其对中下段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处理失败的结石及伴肾绞痛者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汤剂,古代称汤液,是用煎煮或浸泡去渣取汁的方法,将药物制成的液体剂型。中药汤剂是我国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一种剂型。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灵枢经·邪客篇》中就有治目不暝的半夏汤,晋代皇莆谧的《针灸甲乙经》自序中有“伊尹……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的记载,说明早在商周时代已开始应用汤剂。由于它制备简便,奏效迅速,加减灵活特别能适应中医辩证施治的需要,虽苦口难咽,也深受广大患者的宠爱。汤液的制备在我国历史悠久,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发生中药药源性疾病患者一般资料、药品名称、用法用量、给药途径、主要临床表现、转归等。方法收集2004-2012年东营地区(东营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提供数据)中药及制剂导致的药源性疾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药及制剂导致的药源性疾病共计3446例,共涉及603种中药,包括中药制剂599种,中药饮片4种。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结论急需建立中药制剂致药源性疾病的防御体系,对中药药源性疾病进行系统的资料收集、监测和分析,并通过有效途径及管理措施为临床医生提供合理用药信息及咨询服务,为药品管理行政部门提供修改说明书的依据,最大限度降低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维护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 ,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认为服用中药安全无毒 ,有些因服用中药而引起的中药毒副作用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因而放松了对中药药源性疾病的警惕。中药药源性疾病 ,系指由中药所引起的疾病或药物反应性疾病 ,是由于中药不良反应而导致的症状和诊断上酷似自然或生理发病的一种机体异常表现 ,现就《中国中药杂志》1996~ 1997年单味中药及制剂的不良反应报道作统计 ,并按其损害的系统给予分述 ,希引起同行注意 ,进而加强防范措施。1 中药药源性循环系统疾病 冲服三七引起过敏性紫癜 1例 ,服药 1日发现双下肢有少许红色出血点。 2天…  相似文献   
8.
9.
<正>甘草经蜜炙具有补中益气功效。早在唐代孙思邈的《千金翼方》中就有蜜炙甘草的记载。甘草的炮制方法是:先将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后,加入甘草片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一定程度。此法被广泛运用,但存在一定弊病;炙成品色泽暗淡,粘手且久凉不散,易回潮,生虫、发霉。炼蜜较粘稠,又不易进入甘草组织内部,用蜜量也较大。鉴于此我对传统的炮制方法进行了改革,采用酒蜜炙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利胆护胆汤对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后胆囊结石复发率的影响。方法:按照入选病例标准,随机选择183例胆囊结石患者,分为治疗组92例和对照组91例。治疗组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后1年内在消炎对症治疗基础上,分阶段给予中药利胆护胆汤口服治疗;对照组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后仅给予消炎对症治疗。所有病例术后定期随访,观察反流性胃炎食道炎、胆总管结石发生率;2年后B超检查胆囊壁的厚度、胆囊收缩功能,统计胆囊结石复发率等。结果:对照组2年后胆囊结石复发7例(复发率占7.7%),治疗组胆囊结石复发1例(复发率1.1%),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2年后胆囊壁厚度为(2.5±0.5)mm,薄于对照组(3.5±0.6)mm,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2年后胆囊收缩功能(48.0±4.5)%也优于对照组(34.0±3.6)%,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所有患者自诉服药后无腹胀、纳差、呕吐等现象,食欲好,服药后未发现消化系统以外的其它不良反应或症状。3例患者自诉服药后偶尔出现大便次数增加,但不影响生活,未予处理,数天后症状消失。而对照组有5例患者在劳累、过量进食油腻饮食后出现程度不等的右上腹胀满、纳差,需要口服利胆药物干预,2例胆囊结石复发病例经再次保胆取石手术后按照治疗组方案给予治疗,康复。2组术后2年内均未发现胆总管结石和反流性胃炎食道炙。结论:中药利胆护胆汤能改善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后胆囊壁厚度和胆囊收缩功能,降低术后胆囊结石的复发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