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7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斜视弱视眼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的改变。方法:对20例4~8岁调节性内斜视弱视儿童行mfERG检测,并与同年龄正常儿童进行比较。结果:①内斜视弱视眼各环N1、P1波振幅密度值降低,在中心环存在显著性差异;②各组上半视网膜N1、P1波较下方振幅密度降低、潜伏期延长,存在统计学差异,鼻颞侧视网膜反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内斜视弱视眼mfERG存在异常改变,提示黄斑区视网膜功能可能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VEP检测方法观察内斜视眼的鼻侧视网膜抑制现象在弱视治疗后的改变。方法对34例完全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弱视儿童治疗前及治疗3、6、9个月后进行一般视功能及多导图形VEP检测,并与24例正常儿童进行比较。结果内斜视眼:治疗前,半视野刺激VEP鼻侧视网膜潜伏期较颞侧延长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全视野刺激VEP地形图偏向患眼鼻侧。治疗后:视力及视功能均改善,鼻颞侧视网膜潜伏期差值较治疗前缩短存在显著性差异(<0.05),VEP地形图偏态分布有所恢复。结论内斜弱视眼的鼻侧视网膜抑P制现象随弱视治疗进展存在逐渐恢复趋势。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泪囊炎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新生儿泪囊炎是小儿临床眼科常见眼病 ,其临床表现为泪溢和脓性分泌物增多 ,单纯保守治疗疗程长且疗效不确定 ,泪道探通术是快速有效的治疗手段。我院自 2 0 0 0年 10月~ 2 0 0 1年 11月对 6 6例患儿行泪道探通术获得了一些经验与体会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情况 经我院眼科门诊确诊为新生儿泪囊炎患儿 6 6例 ,71眼 ,男 39例 ,女 2 7例 ;年龄 1~ 14个月 ,平均 4 .6个月 ;单眼 6 1例 ,双眼 5例。1 2 治疗方法 经门诊确诊的患儿 ,先行泪囊按摩、点抗生素眼水及眼膏 ,后在泪小点表面麻醉下用生理盐水加抗生素眼水做泪道冲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斜视弱视眼多焦视诱发电位(mfVEP)的特征性改变。方法对30例4~8岁调节性内斜视弱视儿童行mfVEP检测,并与同年龄正常儿童进行比较。结果内斜视弱视眼各环N1、P1波振幅密度值降低、峰潜时延长.在中心区存在显著性差异;鼻颞侧反应峰潜时存在差异。各组上半视网膜N1、P1波较下方振幅密度降低、峰潜时延长,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内斜视弱视眼在中央及鼻侧区域视功能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泪囊炎泪道造影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先天性泪囊炎是婴儿常见病 ,足月儿发生率为 6% [1 ] ,一般认为是鼻泪管内上皮残屑堵塞或开口处Hasner瓣膜未穿破所造成。我们对近几个月来就诊的 3 6例先天性泪囊炎行双眼泪道碘油造影 ,以观察泪囊炎患侧泪道形态、堵塞部位 ,并与健侧进行对比。对象和方法1 对象 :2~ 1 4个月龄婴儿 3 6例 ,平均4 7月。男 1 9例 ,女 1 7例。单眼 (患眼 )造影 1 1例 ,双眼造影 2 5例 ,共造影 61眼。2 方法 :患儿均以溢泪、分泌物多就诊。经泪道冲洗、滴用抗生素眼水 3~ 7天后复诊 ,加压冲洗泪道仍不通且无明显分泌物时行40 %碘油双眼泪道造影 (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内斜视性弱视儿童多焦VEP(mfVEP)和多焦ERG(mfERG)的特征及治疗后的改变.方法 对30例4~8岁内斜视弱视儿童治疗前及治疗后行mfVEP和mfERG检测,并与同龄正常儿童比较.结果 治疗前内斜视弱视眼mfERG及mfVEP各环P1波振幅密度降低,中心区域差异显著;mfVEP峰潜时延长,且鼻颞侧存在差异.治疗后,mfERG及mfVEP P1波振幅密度上升,mfVEP峰潜时较治疗前缩短,鼻颞侧差异缩小.结论 治疗后较治疗前内斜视弱视眼多焦电生理结果改善,其可作为弱视疗效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7.
3~10岁儿童散光与弱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光不正是小儿眼科的常见眼病,由于社会及家庭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儿童屈光不正的人数有逐年增长的趋势,由于散光在屈光不正中占重要地位,散光尤其是高度散光在视觉发育、近视眼的发生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因此重视儿童散光的正确验配,有助于促进儿童视觉发育。本文着重对3~10岁儿童的散光特点及其与弱视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用英国Keeler Pulsair非接触性眼压计对我国1742例(3418只眼)正常儿童的眼内压进行了测量,测出的平均眼压值为2.32±0.43kPa,其(?)±1.96s为1.47~2.20kPa,不同年龄、性别和眼别其眼压有显著性差异。根据本研究结果、作者建议以1.47~3.20kPa做为我国儿童的正常眼压值,最后就NCT的准性及应用价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共同性外斜视集合不足型的近期手术疗效。方法采用常规单眼外直肌后徙+内直肌缩短手术治疗集合不足型共同性外斜视。结果显示所有42例病例术后正位率90.5%,并且远近斜视度差值明显减小。结论采用单眼外直肌后徙+内直肌缩短手术治疗集合不足型共同性外斜视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0.
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致过敏反应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临床资料患者 ,女 ,2 9岁 ,因双眼视物不清 10余年 ,于 2 0 0 3年 7月2 2日就诊。眼部检查 :视力双眼 0 .6 ,睑球结膜无充血 ,眼底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为双眼屈光不正 ,行散瞳验光检查。予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 1次后 (未压迫泪囊部 ) ,患者即感双眼痒伴疼痛 ,不能睁开 ,同时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