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自2000年9月至2006年9月共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83例,经钻孔引流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小骨窗开颅术与大骨瓣开颅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7至2011年间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使用小骨窗开颅术,对照组使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对照组患者痊愈3例,显著改善22例,有效率62.5%;实验组痊愈5例,显著改善30例,有效率87.5%,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3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2.5%(P< 0.05),其余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术比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有更好的治疗效果而操作更简便,术后并发症更少,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软通道微创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3月急诊收治的3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取软通道微创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开颅手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基本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好转、无效及总有效率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半年和术后1年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通道微创术治疗脑出血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神经功能损伤小等优势,是临床治疗脑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张卫  金浩  朱扬清 《江苏医药》2012,38(16):1941-1942
目的探讨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因素及对策。方法 69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患者分为两组:Ⅰ组34例,术中肉眼直视下止血,术后常规处理;Ⅱ组35例,显微镜直视下电凝止血,术后给予丙泊酚持续静脉滴注维持麻醉状态,呼吸机机械通气,维持时间4-24h。比较两组术后再出血的差异。结果Ⅰ组术后再出血12例(35.3%),明显多于Ⅱ组的5例(14.3%),且再出血量大[(30.7±9.9)ml vs.(18.0±5.7)ml](P<0.05)。两组再出血的时间都发生在24h之内。结论在相同手术方式下,术中显微镜下严格止血和术后控制血压是降低基底节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环池形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7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行中脑水平环池形态的CT扫描 ,分析其与疗效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中脑水平环池形态分为四型 :Ⅰ型16例 ,环池无变化 ,死亡1例 ;Ⅱ型20例 ,环池部分变窄 ,死亡3例 ;Ⅲ型22例 ,环池部分闭塞 ,死亡8例 ;Ⅳ型20例 ,环池完全闭塞,死亡14例.结论 了解环池形态变化对颅脑损伤的治疗及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导致非火器性颅脑损伤患者重残及植物生存的最常见原因之一,脑组织的加速、减速及旋转运动均可造成DAI,其主要病理特征为轴索断裂后形成轴索球。提高综合治疗及有效的防治并发症,仍是临床倡导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朱扬清  张卫  金浩  邹煜 《吉林医学》2012,33(31):6781-6782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应用价值。方法:115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治疗组进行标准创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术式治疗,通过观察两组并发症及预后比较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脑膨出嵌顿、术后迟发血肿、外伤性脑梗死等并发症以及植物生成和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彻底的大骨瓣减压术可以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残疾程度与死亡率,能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金浩  张卫  朱扬清 《吉林医学》2013,(27):5585-5585
目的:探讨与分析采用微创锥颅术结合早期多功能康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微创锥颅术治疗,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微创锥颅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进行微创锥颅术进行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早期康复治疗,分析并比较两组的脑卒中量表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全部40例进行微创锥颅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经过15 d治疗后的脑卒中量表评分表现为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经过3个月的治疗之后Barthel指数评分的表现为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微创锥颅术结合早期多功能康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相比较于单纯微创锥颅术治疗具有相应的可行性,治疗效果好,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的含量,探讨其在颅脑损伤中的作用机理。方法按GCS评分分组(≤8分为重伤组,>8分为轻伤组),对4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于伤后不同时期(伤后24h,3、5、7d)测定脑脊液中ET、NO含量,并评定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重伤组患者伤后脑脊液ET、NO含量显著高于轻伤组(P均<0.05)。脑脊液ET、NO峰值越高,预后越差(P<0.01)。结论ET、NO参与了急性颅脑损伤后病理生理变化,监测其含量变化,对于伤情判定及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