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21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收治的112例UC患者选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入院时间2011年1月—2016年12月的患者为1组,入院时间2017年1月—2021年12月的患者为2组,各56例。1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2组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评价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及肠道菌群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总有效率高于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炎症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治疗前,2组低于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肠道菌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多于1组,大肠埃希菌数量少于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UC效果优于美沙拉嗪,能够有效下调患者机体炎症因子,改善肠道菌群情况。  相似文献   
2.
曾群章  韩琳  薛吓娟  方艺聪 《安徽医药》2021,25(9):1801-1805
目的 探讨神经突起导向因子-1(netrin-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福建省漳州市医院收治的184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netrin-1的表达,比较其表达差异,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netrin-1高表达率分别为71.7%(132/184)、9.8%(18/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255,P<0.001).netrin-1高表达与浸润深度(χ2=11.580,P=0.001)、TNM分期(χ2=8.875,P=0.003)、淋巴结转移(χ2=15.692,P<0.001)有关,而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直径、分化程度、病理学类型无关(P>0.05).netrin-1高表达与低表达者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0.9%(54/132)和71.2%(37/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01,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浸润深度(χ2=4.874,P=0.027)、TNM分期(χ2=9.215,P=0.002)、淋巴结转移(χ2=14.414,P<0.001)、netrin-1表达(χ2=15.101,P<0.001)与结直肠癌病人5年总生存率相关.Cox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RR=1.768,95%CI:1.083~2.887,P=0.023)、淋巴结转移(RR=1.946,95%CI:1.193~3.175,P=0.008)、netrin-1表达(RR=1.959,95%CI:1.034~3.709,P=0.039)是结直肠癌病人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netrin-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升高,其高表达可能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对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iR-143靶向TREM1调控免疫因子IL-6、IL-10对克罗恩病模型肠黏膜HT-29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LPS刺激HT-29细胞建立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肠黏膜细胞炎症反应模型,将模型细胞分为agomir NC组、antagomir NC组、miR-143 agomir组和miR-143 antagomir组,通过ELISA、Western blot、qRT-PCR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炎性因子、细胞活力、细胞凋亡及TREM1表达水平,探究miR-143对模型细胞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的影响及miR-143与TREM1的靶向关系;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和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对miR-143和TREM1靶向关系进行验证。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IL-6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IL-10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提示CD细胞模型建立成功;与agomir NC组相比,miR-143 agomir能显著降低促炎因子IL-6水平(P<0.01)、增加抗炎因子IL-10水平(P<0.01),增加模型细胞活力,降低细胞凋亡;同时,miR-143 agomir能显著下调CD模型细胞中TREM 1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P<0.01)。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证实miR-143与TREM1的靶向结合作用。结论miR-143可靶向抑制TREM1减少IL-6的分泌和增加IL-10的分泌,并抑制肠黏膜细胞的凋亡,从而缓解CD中肠黏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空芯针穿刺活检在乳腺肿瘤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普外三科2008年8月-2012年12月对86例可触及肿块的乳腺肿瘤患者进行空芯针穿刺活组织检查。结合手术后常规石蜡切片病理检查,对空芯针穿刺活检(CNB)标本和切除活检(EP)标本的病理组织学诊断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86例乳腺肿瘤患者经空芯针穿刺活检组织学诊断:乳腺癌67例,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4例,其他病变15例(其中叶状肿瘤2例,纤维腺瘤4例,乳腺腺病6例,乳腺炎症3例)。术后常规病理检查显示:乳腺癌71例,其他病变15例(其中叶状肿瘤2例,纤维腺瘤5例,乳腺腺病4例,乳腺炎症3例,导管内乳头状瘤1例)。空芯针穿刺活组织检查乳腺癌病理诊断符合率(敏感性)为95.349%(82/86),特异性(阳性率)为100%,假阴性4.651%,无假阳性。结论空芯针穿刺活组织检查简便易行、安全性高,是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乳腺肿瘤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腹腔镜下经括约肌间切除部分内括约肌治疗结肠息肉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12月共7例F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吻合口离肛缘1.8~3.2 cm,肛管无息肉残留,术中出血30~150 mL.本组7例均随访至2013年12月,排便次数平均3~8次/d,肛门无漏便和漏气,手术后短期内排便次数较多,随着时间推移,术后一年控便功能有明显改善.结论 采用腹腔镜全结直肠切除、经盆腔途径经括约肌间切除部分内括约肌、S型储袋回肠-肛管吻合治疗FAP技术上是可行的,短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腹会阴直肠切除术(APR)中经腹膜外途径永久性乙状结肠造口与造口相关并发症,尤其是造口旁疝(PSH)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收治的67例接受同一主刀医生操作的腹腔镜下APR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从腹膜外和经腹膜造口途径的不同分为经腹膜外(EP)组34例和经腹膜(TP)组33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及与造口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P组1例(2.94%)和TP组8例(24.24%)患者出现了PSH,两组PSH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造口脱垂、造口回缩、造口黏膜皮肤分离、造口周围皮炎、切口、盆腔感染和术后肠梗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膜外途径造口显著降低腹腔镜下APR手术后PSH的发生率,推荐腹腔镜下APR手术采用腹膜外途径永久性乙状结肠造口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完全性机械性肠梗阻的高龄患者,经肠梗阻导管肠道准备后一期行根治切除吻合术的可行性。方法对本院收治因左半结肠癌并急性完全性机械性肠梗阻的2例高龄患者,在X线及肠镜辅助下留置肠梗阻导管,并由此导管行肠道准备后,一期行根治切除吻合术。结果 2例均成功完成一期根治切除吻合术,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如期出院。结论由肠梗阻导管肠道准备后限期一期行根治性切除肠吻合术是治疗高龄左半结肠癌并急性完全性机械性肠梗阻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BISAP评分与Ranson评分在预测急性胰腺炎(acute panereatitis,AP)的严重程度、死亡结局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BISAP(bedside index for severity in AP)评分与Ranson评分对124例AP患者进行回顾性评分,比较轻症组与重症组、死亡组与存活组的评分差异,比较高分组与低分组之间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发生率、病死率的差异。结果重症组与轻症组、死亡组与存活组的BISAP及Ranson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于Ranson高分组(≥3分)和低分组(〈3分)患者SAP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BISAP高分组(≥3分)与低分组(〈3分)的SAP及病死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ISAP评分与Ranson评分对于判断AP严重程度均具有重要参考意义。BISAP简便易行,能够早期对AP患者进行死亡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