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钾镁极化液对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172例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A、B共2组.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钾镁极化液治疗,B组仅行常规治疗治疗.结果 A组总有效率89.5%,B组为67.9%,A组临床疗效优于B组(P<0.05).结论 钾镁极化液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正常人腕骨三维运动学研究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正常人腕骨三维运动学在体研究方法。方法对10例正常人的右手腕,分别于中立位,掌屈、背伸各30°、60°位,桡、尺偏各10°、20°位建立螺旋CT图像,在计算机手术模拟系统内执行三维配准及三维截骨。以桡骨远端为参照骨建立三维坐标系统,编写桡骨远端及腕骨的质心、转动惯量、有限螺旋轴运算等程序。结果在该系统上构建出正常腕骨的立体结构模型,成功进行每块腕骨的三维切骨,并计算出腕骨及桡骨远端的质心及转动惯量。有限螺旋轴表达腕骨的平移及旋转运动方便可靠,三维测量方法项目全面、操作简捷、准确可靠。结论该研究为腕骨三维运动学提供了实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和全新的科学方法,制定了一定的理论及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蕺菜属植物优异种质。方法以产自中国不同地理类群的蕺菜属植物为材料,比较其形态特性,并通过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其光合特性,分析正常及高温(40℃)、低温(5℃)、干旱(土壤饱和持水量70%)逆境条件下的差异。结果 6个类群的形态差异主要表现在植株颜色、主茎高度、地上茎节间长和叶长及叶宽上。正常条件下,6个类群的光合速率(Pn)无显著差异,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水分利用系数(WUE)在个别类群间存在显著差异;经逆境处理后,各类群Pn、Tr、Gs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多个类群间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但各类群的WUE均有增加且差异极显著。峨眉蕺菜(EM)和湖南怀化蕺菜(HH)居群逆境处理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趋势十分相似,PSII作用中心光能传递和转换效率显著降低,光能用于非光化学反应比例显著增加。结论较高纬度的江苏如皋蕺菜(RG)对低温的耐性较强,西南和中南地区居群的蕺菜对高温和低温耐性较强。各类群光合作用抗逆性与其原产地的生态气候条件关系较密切,中国西南和中南等地具有抗逆性较强的蕺菜属资源,是鱼腥草栽培抗性品种选育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多穗柯Lithocarpus polystachyus叶中黄酮类成分,为其药效成分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聚酰胺、葡聚糖凝胶树脂及反复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UV、1H-NMR、13C-NMR)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多穗柯中分离得到11种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根皮素(1)、根皮苷(2)、二氢查尔酮-2′-β-D-吡喃葡萄糖苷(3)、2′,6′-二羟基-4′-甲氧基二氢查耳酮(4)、槲皮素(5)、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6)、5-羟基-7-甲氧基二氢黄酮(7)、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8)、三叶海棠苷(trilobatin,9)、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10)、槲皮素-3-O-α-L-阿拉伯糖苷(11)。结论 化合物346810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蛇含委陵菜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胜华  伍贤进  牛友芽  曾军英 《中草药》2011,42(11):2200-2203
目的研究蛇含委陵菜Potentilla kleiniana的化学成分。方法经薄层色谱、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数据测定、1H-NMR和13C-NMR等谱学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蛇含委陵菜活性有效部位中分离出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胡萝卜苷(2)、齐墩果酸(3)、熊果醇(4)、3α,19,24-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5)、委陵菜酸(6)、2α-羟基乌苏酸(7)、2α,3α,19α-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8)、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9)、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10)、山柰酚-3-O-β-D-鼠李糖苷(11)、2α,3β,19α,23-四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12)、2α,3β,19α,23-四羟基-12-烯-28-乌苏酸(13)、熊果酸(14)。结论化合物4、12、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多穗柯中黄酮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胜华  伍贤进  曾军英  张俭  周楠 《中草药》2010,41(12):1967-1969
目的 研究多穗柯Lithocarpus polystachyus叶中黄酮类成分,为其药效成分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聚酰胺、葡聚糖凝胶树脂及反复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UV、1H-NMR、13C-NMR)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多穗柯中分离得到11种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根皮素(1)、根皮苷(2)、二氢查尔酮-2'-β-D-吡喃葡萄糖苷(3)、2',6'-二羟基-4'-甲氧基二氢查耳酮(4)、槲皮素(5)、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6)、5-羟基-7-甲氧基二氢黄酮(7)、木犀草索-7-O-β-D-葡萄糖苷(8)、三叶海棠苷(trilobatin,9)、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10)、槲皮素-3-O-α-L-阿拉伯糖苷(11).结论 化合物3、4、6~8、10、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类风湿关节炎是以慢性多关节炎为主要症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随着国内外学者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深入研究,新的早期诊断方法不断应用于临床,提高了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诊断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该文重点阐述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诊断方法的进展,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蛇含委陵菜Potentilla kleiniana的化学成分。方法 经薄层色谱、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数据测定、1H-NMR和13C-NMR等谱学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蛇含委陵菜活性有效部位中分离出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胡萝卜苷(2)、齐墩果酸(3)、熊果醇(4)、3α, 19, 24-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5)、委陵菜酸(6)、2α-羟基乌苏酸(7)、2α, 3α, 19α-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8)、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9)、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10)、山柰酚-3-O-β-D-鼠李糖苷(11)、2α, 3β, 19α, 23-四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12)、2α, 3β, 19α, 23-四羟基-12-烯-28-乌苏酸(13)、熊果酸(14)。结论 化合物412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野百合碱诱导胰腺癌细胞BxPC-3呈巨型多倍体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军英  李胜华  伍贤进  丁丹勇  刘婷 《中草药》2014,45(14):2042-2046
目的 观察野百合碱体外诱导人胰腺癌细胞株BxPC-3形成多倍体巨细胞的作用。方法 BxPC-3细胞以1×104/mL的浓度接种于含野百合碱(0、5、10、20 μg/mL)的RPMI 1640培养液内72 h,Giemsa染色分析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分析DNA量,Annexin V-FITC/PI双标法流式细胞术观察野百合碱对BxPC-3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染色体展示分析野百合碱处理后BxPC-3多倍体巨细胞的染色体组,Western blotting检测周期蛋白Cyclin B1的表达。结果 Giemsa染色显示,多倍体细胞体积大,多核。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DNA量表明,野百合碱处理72 h出现4N、8N巨型BxPC-3多倍体细胞,诱导细胞凋亡,下调Cyclin B1蛋白表达,并与野百合碱的质量浓度呈依赖关系。染色体展示分析再次证明了巨型多倍体细胞的形成。结论 野百合碱通过抑制周期蛋白Cyclin B1的表达,导致多倍体巨细胞增加,出现4N、8N巨型BxPC-3多倍体细胞,促使BxPC-3细胞凋亡或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