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7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 研究分析新生儿肺炎采用小儿咳嗽糖浆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新生儿肺炎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开展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观察组给予小儿咳嗽糖浆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儿呼吸道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测定两组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治疗前后的水平,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有效率,记录整个治疗过程不良反应。结果 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儿均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咳嗽症状消失、肺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咳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痰液黏稠度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CRP、WBC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但观察组血清CRP、WBC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咳嗽糖浆联合盐酸氨溴索能够促进患儿排痰,有助改善新生儿肺炎的各项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在新生儿肺炎辅助治疗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黄疸是最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多数患儿预后良好,少数新生儿可发展为高胆红素血症,病情严重者还可发生急性胆红素脑病及核黄疸,威胁新生儿生命安全。降低急性胆红素脑病发病率的关键在于预防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因此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早期预测及筛查、风险因素评估是新生儿科研究的热点。目前,临床仍缺少预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敏感性高的单一因素,仍需要联合其他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本研究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因素、早期预测因子、早期筛查方法进行综述,以期提高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法(PHV)在新生儿高碳酸血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0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60例呼吸衰竭并发新生儿高碳酸血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试验A组和试验B组,各2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通气策略,试验A组和试验B组使用PHV,试验A组p H范围7.30~7.40,PaCO2维持范围45~55 mmHg;试验B组pH范围7.35~7.45,PaCO2维持范围55~65 mmHg。比较三组患儿治疗后临床情况、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监测结果、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异常结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并发症。结果:试验A组和试验B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试验A组和试验B组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氧疗时间、aEEG监测结果、头颅MRI异常结果、血流动力学指标、气胸、气管插管和动脉导管开放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ziting enterocolitis,NEC)的发病、治疗、预后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8月本院NICU收治的53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资料。结果53例患儿中胎龄〈34周37例,占69.8%;24h内开始喂养者34例,占64.2%;非母乳喂养者41例,占77.4%;发病时间〈2周36例,占67.9%;出生体重〈1500g19例,其中I、Ⅱ期4例,Ⅲ期15例,存活8例(42.1%),≥1500g 34例,其中I、Ⅱ期20例,Ⅲ期14例,存活25例(73.5%),(P〈0.01)。胎龄〈34周的37例中,I、Ⅱ期13例,Ⅲ期24例,存活19例(51.4%),胎龄≥34周16例,其中I、Ⅱ期11例,Ⅲ期5例,存活14例(87.5%),(P〈0.025)。53例NEC患儿共治愈31例,好转2例,死亡及放弃后死亡20例。结论 NEC好发于胎龄〈34周者,多发生于生后2周内,胎龄越小、体重越低病情越重,病死率越高。对有高危因素的患儿适当延迟喂养及母乳喂养可降低NEC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联合应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与磁共振成像(MRI)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患儿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8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在江西省儿童医院NICU接受换血术治疗的185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在入院24 h内进行aEEG检测,住院期间进行颅脑MRI检查、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定(NBNA)评分,出生后4~5个月进行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将患儿依据GMs质量评估结果分为GMs正常组和GMs异常组。结果 血清胆红素水平越高,aEEG异常程度就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0.521,P<0.01)。aEEG预测GMs异常时的阳性预测值64.15%,颅脑MRI预测GMs异常时阴性预测值为32.14%、特异度为22.78%。结论 aEEG联合颅脑MRI检查可更好地协助临床早期识别换血患儿的脑损伤,可作为预测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黄芪颗粒辅助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5月江西省儿童医院NICU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5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8)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黄芪颗粒。治疗7 d后,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记录两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拒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治疗前后凝血纤溶功能[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不成熟中性粒细胞/总中性粒细胞(I/T)]、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拒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PLT水平高于对照组,D-D、I/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PCT、WB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颗粒辅助治疗新生儿败血症能提升临床效果,改善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