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药的安全有效与人们的生命安全和中医药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中药的使用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和风险,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中药饮片由中药材加工而来,其原材料选择和炮制过程对中药的质量和疗效产生重大影响.结合中药饮片的生产加工、销售使用等环节,构建中药饮片质量追溯体系是解决我国中药发展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中药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中药饮片全链条过程的相关信息进行有效地追踪和记录,实现"来源可知,去向可追,质量可查,责任可究"的目标,大大增加对中药市场的监管力度.本文综述了我国中药饮片质量追溯体系的研究进展,为中药饮片的追溯体系研究提供方向.今后的方向是基于二维码技术,建立中药饮片流通使用的全生命周期闭环研究,完善中药饮片流通追溯体系.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33岁。于2012年11月18日因高空坠落伴昏迷4h入院,入院后经诊断为:①特重度开放性颅脑外伤:脑挫裂伤(右侧额叶);硬膜下血肿(左侧额颞顶);硬膜外血肿(右侧额部),颅骨骨折(两侧额骨);原发性脑干伤;颅底骨折(两侧前颅窝、中颅窝);头皮裂伤(左额部)。②创伤性湿肺。③全身多处软组织损伤。11月19日行左侧开颅血肿清除术+ICP探头置入术+气管切开术,术后高热,  相似文献   
3.
日前,越来越多的二级医院临床药师进入临床,参与查房、病例讨论和会诊,开展治疗药物和药物不良反应(ADRs)监测、处方点评干预等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分泌型磷脂酶A2(sPLA2)在人恶性黑素瘤A375细胞、黑素瘤组织与健康人皮肤细胞、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方法:分别采用ELISA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上清液和细胞内sPLA2的表达,免疫组化法考察人皮肤组织中sPLA2的表达和分布。结果:恶性黑素瘤A375细胞上清液的sPLA2浓度为(177.27±13.57)pg/mL,明显高于人表皮HaCaT细胞的(21.42±5.05)pg/mL(P〈0.05)和真皮成纤维细胞的(2.75±1.23)pg/mL(P〈0.05);其细胞内sPLA,/GAPDH的灰度比值为7.03±1.31,亦明显高于HaCaT细胞的1.45±0.37(P〈0.05)和成纤维细胞的0.31±0.11(P〈0.05);黑素瘤组织中呈现大量sPLA2阳性细胞和颗粒,而健康人表皮和真皮组织中则未见该阳性细胞和颗粒。结论:sPLA2在人恶性黑素瘤A375细胞和黑素瘤组织中较健康皮肤细胞和组织均有较高表达和分布,提示sPLA2有可能成为皮肤黑素瘤靶向给药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5.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与案例教学(CBL)相较于传统教学,更注重学生能力培养,而这正符合当前临床药学培训需求。本研究总结了上海中医药大学第七人民医院药学部应用PBL联合CBL针对社区临床药师开展临床药学培训的实践。结果显示,在激发学员学习兴趣,明确其学习目的,增强其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程度、查找信息技能、团队合作意识、临床思维等方面,PBL联合CBL教学优于传统教学。该教学在社区临床药师培训中反响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复方麝香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血清血小板第4因子(PF4)、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β-血小板球蛋白(β-TG)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2018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麝香注射液+高压氧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0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血清PF4、CD62P、β-TG水平及血液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并观察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MoCA评分、MMSE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oCA评分、MMSE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治疗前大脑中动脉PSV、Vm、PI和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大脑中动脉PSV、Vm快于对照组,PI高于对照组,RI低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PF4、CD62P和β-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血清PF4、CD62P和β-T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液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液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P0.05)。(6)两者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复方麝香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能力,改善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降低患者血栓形成风险及血清PF4、CD62P和β-TG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管理,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2014年7~12月96例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6例病历中共使用4种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有年龄和病区差异;其中一联用药最多,占92.71%;进行病原学检查60例,占62.5%,其中明确了病原学及药敏结果26例,占27.08%;病程书写不规范14例,占14.58%。结论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合理,但是会诊单、用药依据仍需规范,抗菌药物送检率和检出率较低,应继续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门诊、急诊抗菌药物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进行调研分析,为探索适合医院实际的超说明书用药管理模式提供依据。 方法 随机抽取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2013年门诊、急诊10%的抗菌药物处方进行点评,对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进行评估,统计各类抗菌药物超说明书使用率、超说明书用药类型分布,并评价其合理性。 结果 共抽取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23 600张,涉及9大类,共43种抗菌药物,总体超说明书使用率为22.00%;超说明书处方数量最多的是头孢菌素类(13 206张),超说明书使用率最高的为硝基咪唑类(73.45%);超说明书用药类型主要表现为超频次(55.64%)、超剂量(52.60%),口服药品超剂量最为显著(72.46%),与之相比,注射剂主要表现为超给药频次(82.18%)、超溶媒(38.80%)。 结论 医院抗菌药物超说明书用药现象较为严重,大部分属于不合理用药,少有合理依据,总体亟待规范。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中药饮片在流通使用环节的质量追溯体系,为我国中药饮片使用流通的追溯管理提供应用示范。方法:建立包括饮片出厂、验收入库、贮存养护、调剂发放和不良反应监测等整个流通使用过程的追溯架构。基于二维码技术,给每批药品标上唯一标识,每个流通环节均需使用“二维码身份证”,确保有相关的流通记录。结果:实现了二维码生成、识别与追溯功能,用扫描枪或手机扫描药品包装上的二维码,可查询中药饮片从出厂后整个流通过程中的信息,初步构建了中药饮片使用流通过程中的质量追溯体系。结论:该体系高效完整客观,使用方便,可用于追溯中药饮片流通使用全流程,真正实现“来源可溯,去向可追”,有助于提高中药饮片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考察黄连与吴茱萸药对配方颗粒与单煎液、共煎液的关键成分含量差异,探索药对配方颗粒与传统煎法的等效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制法下6种生物碱含量,包括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表小檗碱、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并利用SPSS18.0进行统计检验。结果黄连生物碱存在明显差异,与共煎相比,单煎小檗碱含量显著升高100.52%,共煎(0.64±0.07)%/单煎(1.29±0.17)%(P0.001),黄连碱[共煎(0.45±0.05)%/单煎(0.33±0.04)%]、巴马汀[共煎(0.48±0.03)%/单煎(0.36±0.03)%]和表小檗碱[共煎(0.30±0.03)%/单煎(0.23±0.03)%]则明显降低(P=0.020、0.002、0.017),而配方颗粒除了巴马汀(0.42±0.03)%略有降低(P=0.038),其他3种黄连生物碱没有明显差异(P0.05);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在共煎、单煎、配方颗粒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和吴茱萸配方颗粒与共煎液差异不显著;与共煎液相比,单煎液黄连生物碱含量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