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救治后的河北省解锁精神分裂症患者目前疗效及社会功能状况。方法以符合入组标准的84例解锁的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其疗效,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估疾病的严重度,WHO残疾评定量表(WHO-DASⅡ)评定社会功能状况。结果共78例患者完成了量表评估。目前PANSS量表总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分量表及CGI-S评分均较解锁时低(t=7.145,6.421,8.215,8.676,9.080;P<0.05);以PANSS的减分率评定,目前显著进步8例(10.3%),进步35例(44.9%),无效35例(44.9%)。目前WHO-DASⅡ总分及各分量表均较解锁时低(P<0.05),主要以轻度精神残疾(61.5%)为主。结论解锁的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过治疗后回访,目前临床疗效肯定,社会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促进河北省双相障碍患者治疗的规范化、合理化,特别是为提高基层的临床治疗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在河北省39家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接受精神药物治疗的门诊或住院双相障碍患者,通过问卷调查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521份,回收有效问卷519份,有效回收率为99.6%。397例(76.5%)患者接受心境稳定剂治疗,使用频率排前3位的分别为丙戊酸钠、碳酸锂和丙戊酸镁;455例(87.7%)患者接受抗精神病药治疗,使用频率排前5位的分别为喹硫平、奥氮平、利培酮、氯氮平和阿立哌唑;89例(17.1%)患者接受抗抑郁药治疗,其中73.0%使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154例(29.7%)患者接受苯二氮类药物治疗,47例(9.1%)患者辅以抗胆碱药物治疗,27例(5.2%)患者辅以β受体阻滞药治疗。双相障碍治疗以联合用药为主,428例(82.5%)患者联合2种以上精神药物治疗,以心境稳定剂联合抗精神病药为主;且抗抑郁药使用以联合心境稳定剂或抗精神病药为主。住院患者心境稳定剂的使用与门诊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丙戊酸钠的使用频率低于门诊患者,碳酸锂和丙戊酸镁的使用频率高于门诊患者;住院患者接受抗抑郁药治疗的比例显著低于门诊患者,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河北省双相障碍患者的治疗以心境稳定剂联合抗精神病药为主要的方式;抗精神病药的使用比例较高,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为主;抗抑郁药的使用以联合用药为主;心境稳定剂在住院与门诊的选择有所不同,且抗抑郁药门诊使用比例较高。双相障碍患者的治疗总体符合双相障碍防治指南的推荐用药原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关锁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对43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关锁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实施解锁、住院治疗、定期随访、社区治疗与康复、家属健康教育等一系列干预措施,应用"中央补助地方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简称686项目)"设计的《解锁患者信息采集表》采集患者信息,分别于综合干预前和综合干预后1、3、6个月,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临床效果,采用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定社会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对关锁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实施综合干预后,简明精神病量表总分呈持续性下降,干预后1、3、6个月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总分呈持续性升高,综合干预后1、3、6个月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关锁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实施综合干预措施,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社会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残疾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制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问卷及WHO残疾评定量表(WHO-DA SⅡ),对来源于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2009年4月-2010年9月进行精神疾病残疾鉴定的资料齐全的21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结果精神残疾等级评定以中度(44.8%),轻度(34.3%)为主。精神残疾等级与年龄、病程呈显著的正相关(r=0.191,0.309;P<0.001)。以WHO-DA SⅡ总分为自变量,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只有病程与病情严重程度呈独立相关(t=3.914,P<0.001)。以病程≤10年及病程>10年的患者比较,WHO-DA SⅡ总分及理解与交流、身体移动、与人相处、生活活动、社会参与等因子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的精神残疾随病程的延长而逐渐加重,健全社区康复体系,可减缓社会功能缺陷。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定精神分裂症的精神残疾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自制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问卷及WHO残疾评定量表(WHO-DASⅡ),对来源于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2009年4月~2010年9月进行精神疾病残疾鉴定的21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精神残疾等级评定以中度(44.8%),轻度(34.3%)为主.中度及以上残疾组在年龄及病程上高于轻度残疾组(P<0.05).中度及以上残疾组在WHO- DASⅡ总分及各因子分之间比较均高于轻度残疾组(P<0.05).以残疾等级评定结果为因变量,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只有病程与残疾程度独立相关(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的精神残疾以轻、中度为主,病程越长,残疾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6.
孙秀丽  栗克清  成玉敏  严保平 《河北医药》2012,34(19):2919-2921
目的研究强迫症与伴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方法对门诊就诊的102例强迫症患者(强迫症组)和122例伴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分裂症组)做他评自编问卷调查及耶鲁-布朗强迫量表(DY-BOCS)评定,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分裂症组以无业/待业(34.4%)为主,性格多孤僻;强迫症组以学生(27.5%)为主,性格具有道德观念强、注意细节、追求完美、按部就班及小心谨慎。对目前存在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92例)和强迫症(98例)比较,分裂症组强迫行为的比率高于强迫症组(χ^2=11.69,P〈0.05),而强迫思维的比率低于强迫症组(χ^2=10.85,P〈0.05)。强迫症组DY-BOCS量表总分高于分裂症组(t=4.486,P〈0.001)。在强迫思维方面分裂症组所花时间、功能妨碍、痛苦、控制效果及总分均低于强迫症组;在强迫行为方面分裂症组中功能妨碍、痛苦均低于强迫症组,但抵抗高于强迫症组(P〈0.05)。结论伴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出现更多的强迫行为,伴表现出痛苦及功能妨碍方面不如强迫症明显,在临床上应仔细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组与利培酮组,分别治疗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副反应.结果 奥氮平组与利培酮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67%和79.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程度轻,奥氮平组体质量增加比例高于利培酮组;利培酮组锥体外系反应比例高于奥氮平组.结论 2种药物均为疗效好、安全性高的抗精神病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舒思和维思通治疗分裂症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共纳入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舒思和维思通治疗8周.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不良反应症量表(TESS)评定副作用.结果舒思的总有效率为87%,显效率为66%,无效率为13%.与维思通相比起效慢.第三周才产生疗效.其副作用主要是嗜睡和活动减少.结论舒思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年龄滞后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编心理年龄评估问卷、应付方式问卷、防御方式问卷(DSQ)及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2012年9-11月在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就诊的171例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估。结果医生评定的心理年龄低于患者实际年龄(t=28.972,P0.05);心理年龄高滞后组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的应对方式评分高于低滞后组(t=2.751,2.082,3.438,2.254;P0.05);心理年龄高滞后组退缩、制止的防御方式评分高于低滞后组(t=2.854,2.176;P0.05)。父母养育方式两组无明显差异。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退避(P0.05,OR=1.276)是心理年龄滞后程度的危险因素,两者呈正相关。结论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存在心理年龄滞后现象,滞后程度不同使用的应对方式及防御方式不同。更多使用退避的应对方式可能会加大患者心理滞后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的农村被关锁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病耻感状况。方法以2006年11月-2012年3月全省解锁救治出院的82例患者家属为调查对象,以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十版(ICD-10)标准对患者进行诊断,采用精神疾病内在病耻感调查表对家属进行入户调查。结果实际调查82例,以家属年龄≤60岁及60岁(近似平均值)分为两组,两组家属均存在较强烈的病耻感,且家属年龄≤60岁组病耻感明显低于60岁组(t=2.229,P0.05)。结论农村被关锁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普遍存在病耻感,且年龄较小者偏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