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米力农联合参麦注射液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缺血性心肌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常规组常规给予血管扩张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等药物,观察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米力农和参麦注射液,分别治疗7 d和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的临床疗效、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6 min步行距离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组,观察组血浆NT-proBNP水平较常规组下降更为明显,观察组心脏超声LVEF值及6 min步行距离较常规组增加更为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力农联合参麦注射液可明显改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各项心功能指标,短期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氯沙坦联合胺碘酮预防老年房颤的效果。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房颤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加用氯沙坦。比较两组患者房颤复发率、左心房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在6个月、9个月、12个月的房颤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无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LAD、LAEDV、LAESV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LAEF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氯沙坦联合胺碘酮能显著减少老年房颤复发,改善心房重构,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BNP水平短期内的变化。方法观察对象为7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4例,7~10天后行PCI。49例经球囊预扩后置入支架,23例则直接支架置入,并测定术前、术后即刻、1h、3h、6h、12h的BNP水平。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即刻BNP显著升高,3h达到高峰,12h渐恢复至基线水平。而49例球囊预扩后的BNP水平较直接支架置入术后有升高,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BNP水平有一过性升高。  相似文献   
4.
ICU中脑外伤病人肺部感染是一个最常见和棘手的并发症 ,不但延长了住院日 ,并且严重影响了病情的预后。通常脑外伤昏迷的病人考虑其咳嗽反射降低 ,导致肺部分泌物潴留 ,常规给予建立人工气道进行吸痰 ,但人工气道的建立本身就破坏了呼吸道的正常防御机制 ,导致肺部感染加重 ,在  相似文献   
5.
慢性心力衰竭血红蛋白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n患者血红蛋白水平(Hb)规律,评估Hb浓度对CH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210例(CHF组)CHF患者(贫血78例、非贫血132例)和86例(对照组)健康者的临床资料,比较Hb、尿素氮(Bun)、肌酐(Cr)、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差异,并进行随访。结果CHF组Hb、LVEF低于健康体检者(对照组),BUN、Cr高于对照组;CHF患者随着心功能恶化Hb则逐渐降低,贫血发生率升高,LVEF降低、BUN、Cr逐渐升高;Hb与LVEF呈正相关.BUN、Cr与LVEF呈负相关;随访期间CHF组死亡率高、平均住院次数多、平均住院时间长。结论Hb与CHF患者预后关系密切。CHF患者Hb水平降低或贫血是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酒石酸美托洛尔干预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B型尿钠肽(BNP)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将85例CHF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42例和常规治疗基础上美托洛尔治疗组43例.另设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关托洛尔起始量12.5~25mg/d,缓慢递增至目标量25~100mg/d。疗程9个月。免疫荧光定量测定所有CHF患者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评价心功能。结果CHF患者血浆中BNP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2组治疗后心功能较前改善,BNP浓度下降,但美托洛尔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美托洛尔可明显降低CHF患者的血浆BNP水平,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戈睿佗  王曼虹  虞旭东  张利勇 《浙江医学》2011,33(4):523-524,528
目的 探讨入院时空腹血糖水平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307例AC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术前空腹血糖(FBS)水平分为3组:A组FBS<5.6mmol/L,B组5.6≤FBS<6.1mmol/L,C组FBS≥7.0mmol/L.对3组患者的基础临床资料及30d内心力衰竭、全因病死率、新发生的心律失常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不同空腹血糖水平ACS患者其高血压、高血脂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B、C两组与A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和糖尿病的发生率增高(均P<0.01) B、C两组与A组比较多支病变增加,植入支架数明显增多(P<0.05或0.01),C组与A组比较B2、C型病变增多(P<0.05) 随着血糖水平的增高,B、C两组与A组比较心力衰竭、全因病死率明显增多(均P<0.01),心律失常发生率也增高(均P<0.05).结论 空腹血糖升高提示ACS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以便制定相应预防措施.方法 对医院收治的AMI并发医院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整理、查阅AMI患者病历1739例,发生医院感染148例,AMI医院感染发病率为8.51%;发生感染部位呼吸道感染59例、尿路感染36例、皮肤软组织感染28例、消化道感染13例,其他12例,其中单一部位感染143例,≥2个部位感染5例;对148例AMI医院感染患者相关因素分析中,年龄、性别、住院天数、合并慢性基础疾病、抗菌药物应用、侵入性操作和免疫抑制剂、激素应用与医院感染发病明显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MI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发生率较高,对AMI患者的侵入性操作和抗菌药物应用等危险因素等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处理临界病变策略制定的指导价值。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病变程度介于30%~70%的临界病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24例,对靶血管行FFR检测,对FFR〈0.75的病变进一步行PCI治疗,FFR〉0.75的病变不予介入处理,所有患者均给予最优化药物治疗,3个月后随访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心功能评价及复查血脂水平。结果:CAG提示46处临界病变,8例患者的11处病变行PCI治疗,治疗率为22%的,术后3个月总胆固醇水平较前明显降低,2例发生心绞痛事件,无1例发生心源性猝死或再次入院治疗。结论: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处理临界病变血管时,应用FFR测定辅助评估心肌供血,可以更合理的指导PCI。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房纤颤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缺血性心肌病患者120例,按是否存在心房纤颤分为心房纤颤组(n=56)和非心房纤颤组(n=64)。分别检测两组血浆NT—proBNP水平,并作心脏超声检测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内径(LV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缺血性心肌病心房纤颤组血浆NT—proBNP水平、LAD和LVD高于缺血性心肌病非心房纤颤组,而LVEF值低于缺血性心肌病非心房纤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心肌病心房纤颤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患者年龄、心房纤颤持续时间、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内径呈正相关,与射血分数呈负相关。结论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房纤颤患者较之缺血性心肌病非心房纤颤患者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且NT—proBNP水平与年龄、心房纤颤持续时间、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内径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