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6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乌蛇败毒胶囊治疗湿疹的机理。方法采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模型,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及大、中、小剂量组和空白组,观察各组治疗前后血清IL-2、TNF-α的变化。结果中药组能明显降低模型小鼠血清中IL-2、TNF-α的含量(P<0.01),降低诱发后鼠耳的肿胀度,减少真皮内单一核及多形核白细胞数目(P<0.01)。结论乌蛇败毒胶囊治疗湿疹的部分机理是抑制小鼠Ⅳ型变态反应、降低血清IL-2,TNF-α含量,减轻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2.
消疣Ⅱ号方治疗顽固性扁平疣3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消疣Ⅱ号方治疗顽固性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分设中药消疣Ⅱ号方治疗组 31例 ,抗病毒冲剂对照组 1 9例 ,两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83.9%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63.2 % ,P <0 .0 5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消疣Ⅱ号方治疗顽固性扁平疣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三种方法检测HBV-M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MEIA、TRFIA、ELISA三种方法在测定HBV -M时结果的符合程度、灵敏度、特异性 ,了解TRFIA法测定HBV -M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 用三种不同方法对 5 6份临界值或强阳性血清作HBsAg、HBsAb、HBeAg、HBeAb四项指标测定 ;170份随机标本同时用TRFIA及ELISA法作乙肝两对半测定。结果 HBsAg、HBsAb、HBeAg阴阳结果经配对资料的 χ2 检验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HBeAb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TRFIA法测定HBV -M特异性、灵敏度及结果符合率较ELISA法高 ,TRFIA作为定量的方法 ,可为临床疗效的观察及乙肝疫苗的接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本地区表达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的幽门螺杆菌(HP)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方法将127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分为四组。采用金标免疫斑点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清中HP抗体,采用间接ELISA法测定各组CagA-IgG,并作组间的比较。结果慢性胃炎(CG),十二指肠溃疡(DU),胃溃疡(GU),胃癌(GC)患者及无症状组(AC)血清中HP抗体的检出率分别为74.2%,85.7%,81.5%,77.8%,61.6%,CagA-IgG的检出率分别为61.3%,66.7%,63.0%,70.4%,34.0%。经χ2检验显示,在DU与GU组,HP及CagA HP感染率均明显高于AC组(P<0.05、P<0.01),而CG及GC组与AC组比较,HP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CagA HP感染率仍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胃肠疾病组间的HP及CagA HP感染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广州地区,仅DU与GU组的HP感染率高于AC组,而CagA HP感染率在CG、DU、GU与GC组,均高于AC组,可见CagA-IgG的表达情况,可为胃十二指肠疾病的致病因素与诊疗、防治提供依据,但不能作为区分CagA HP感染所致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单一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治疗剂量环孢素A(Cyclosporin A,CsA)及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对大鼠血细胞的影响。方法将肾移植术后CsA及FK506治疗剂量按公式换算成大鼠的用药剂量。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sA组(25 mgμkg-1·d-1)及FK506组(0.8 mg·kg-1·d-1),每组6只,持续给药4周后称取大鼠体重,检测各组大鼠血细胞有无变化。结果对照组、CsA组及FK506组的RBC、HCT无明显差异(p>0.05);CsA组WBC、PLT较对照组及FK506组明显升高(p<0.05);CsA及FK506组的MPV较对照组增多(p<0.05),且CsA增加的幅度最大,CsA与FK506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A组HGB、MCV、RDW较对照组及FK506组明显降低(p<0.05);CsA组MCH较对照组减少,FK506组较对照组增多,且CsA及FK506分别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K506组MCHC较CsA及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实验至第4周,CsA对大鼠血细胞的影响较大,以WBC、PLT、MPV增加,HGB、MCV、RDW减少为主,对血中RBC、HCT影响较小;FK506对血细胞的影响较小,以MPV、MCH、MCHC增加为主。  相似文献   
6.
多烯磷脂酰胆碱和虎杖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干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中西药物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干预效果。方法 以高脂饲料饲养Wistar大鼠12w诱发NAFLD.然后转以基础饲料饲养.并分别进行4w的中药虎杖提取液和西药多烯磷脂酰胆碱水溶液干预及蒸馏水对照灌喂。提取脂肪组织总RNA并逆转录(reversely translation, RT)成为cDNA。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al-time qPCR)方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TNF-α)mRNA相对水平,并以生化方法测定肝脂含量,通过t检验分析数据的差异。结果 虎杖干预显著降低脂肪组织TNF—α mRNA相对水平(P〈0.05)和肝组织总胆固醇脂含量(P〈0.05)。多烯磷脂酰胆碱的干预对于降低肝组织的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的效果不显著(P〉0.05),但它显著增加了脂肪组织的TNF—α mRNA相对水平(P〈0.05)。结论 虎杖可以调节NAFLD大鼠的肝脂代谢,降低脂肪组织的TNF—α mRNA水平,改善肝细胞的脂类变性状况。多烯磷脂酰胆碱可增加NAFLD大鼠脂肪组织的TNF—α mRNA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银屑宁胶囊治疗银屑病的机制.方法 5%普萘诺尔乳剂外涂豚鼠耳背皮肤,使其产生银屑病样病理改变,然后分另q以复方青黛丸和银屑宁胶囊治疗,光镜下观察局部皮肤病理变化,检测皮损组织IL一2和IL4水平.结果 造模后组织病理可见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棘层肥厚,真皮毛细血管扩张,有较明显的单一核细胞浸润,经复方青黛丸和银屑宁胶囊治疗后,皮损组织病理明显改善;与模型组比较,正常组、银屑宁胶囊大、中剂量组和复方青黛丸组I-一2水平均降低,IL-4水平均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银屑宁胶囊各组IL-2和大、中剂量组IL-4水平变化,与复方青黛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银屑宁胶囊时Th1/Th2(IL-2、IL-4)的调节作用可能是其治疗银屑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赛若金联合大黄Zhe虫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干扰素α-1b(赛若金)联合大黄(庶/虫)虫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抗肝纤维化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观察组(赛若金和大黄(庶/虫)虫丸)60例在护肝基础上,同时应用赛若金3×106u,肌注,1次/d,连用2周,改为1次/2 d;大黄(庶/虫)虫丸,3 g/次,3次/d,口服.对照组60例一般护肝治疗.均3个月1疗程,连用2疗程.结果观察组在疗程结束时HBeAg及HBV-DNA阴转率为63.3%和68.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透明质酸和球蛋白水平明显下降,白蛋白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赛若金联合大黄(庶/虫)虫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均能增强抗病毒、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干扰素α-1b(赛若金)联合大黄(庶/虫)虫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抗肝纤维化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观察组(赛若金和大黄(庶/虫)虫丸)60例在护肝基础上,同时应用赛若金3×106u,肌注,1次/d,连用2周,改为1次/2 d;大黄(庶/虫)虫丸,3 g/次,3次/d,口服.对照组60例一般护肝治疗.均3个月1疗程,连用2疗程.结果:观察组在疗程结束时HBeAg及HBV-DNA阴转率为63.3%和68.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透明质酸和球蛋白水平明显下降,白蛋白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赛若金联合大黄(庶/虫)虫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均能增强抗病毒、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马为  徐邦牢  王蓉  包品红 《广东医学》2008,29(5):766-768
目的 对本院2003年连续收集的122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进行染色体盒mec元件(SCCmec)分型。方法 用K-B法药敏试验常规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按NCCLS标准,用琼脂板稀释法测定MRSA对苯唑西林的MIC值;用多重PCR方法对MRSA染色体盒mec元件的结构及其变异情况进行分型分析,对MRSA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122株MRSA对青霉素及环丙沙星均耐药,苯唑青霉素的MIC为64-1024mg/L,对红霉素、四环素、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2%、95%、45%及47%,对万古霉素全部敏感;122株MRSA中有115株属于SCCmec-III型,4株属于SCCmec-IIIA亚型,1株属于SCCmec-IV型,1株属于SCCmec-I型,1株属于未定型株(NT SCCmec型)。结论 多数MRSA菌株对所用抗生素呈多药耐药;用多重PCR方法对MRSA进行分子分型,是基于对MRSA耐药基因mecA的结构进行分析的一种分型方法,方便快速,结果可靠,是MRSA分子分型的有效工具,对从基因水平阐述隐含的耐药机制及MRSA的耐药性变迁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