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T11-L2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行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分布情况对病损部位邻近椎体和上下终板的影响,尤其是应力的变化。方法 2018年3月~2019年1月我院治疗的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病人72例,构建T11、T12、L1、L2活动节段的有限元模型,根据有限元软件读取不同对象相邻椎体、相邻椎体上终板、下椎板应力,比较其手术前后的差异。结果 4组病人基本情况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时点(骨折前、骨折后、恢复后)比较,T11组和T12组、L1组和L2组病人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数据比较,在骨折前、骨折后、恢复后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经过椎体前缘高度的多次测量方差分析4组病人,影响病人椎体前缘高度的因素包括分组情况、时间因素、分组和时间的相互作用(P0.05);将4组病人治疗前与治疗后进行相邻椎体间和终板应力的比较,发现4组病人相邻椎体应力、相邻椎体上终板应力、相邻椎体下终板应力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椎体成形手术的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病人,椎体前缘高度及相邻椎体终板应力都有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对肥厚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心肌肥厚组和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组。测定左室指数,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心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受体-1(AT1R),放射免疫法测定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分光光度法测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活性,部分心肌组织进行HE、VG染色。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肌肥厚组左室指数、左室全心比、ACE活性、AngⅡ浓度及AT1R阳性表达率增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心肌肥厚组相比,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组左室指数、左室全心比、ACE活性、AngⅡ浓度及AT1R阳性表达灰度值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CE活性、AT1R阳性表达灰度值仍高于对照组(P〈0.05),而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去甲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肌肥厚大鼠心肌组织局部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化,导致心肌细胞肥大,胶原增生。PD142893可以部分抑制这一作用,内皮素可能参与了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周伟梁  秦伟毅  苏磊  华黎电  彭雄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6):1582-1583,1585
目的探讨腹内压(IAP)检测在临床危重病患者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用膀胱测压法对256例患者检测腹内压,分别记录每例患者入院时和入院后d1、d2、d3IAP值,对数据进行汇总与分析。结果 256例患者中,内科腹内压﹤10mmHg者12例、10~14mmHg17例、15~24mmHg14例、25~34mmHg11例、≥35mmHg15例;外科腹内压﹤10mmHg者42例、10~14mmHg21例、15~24mmHg67例、25~34mmHg39例、≥35mmHg18例;内、外科患者IAP平均值分别为(15.8±4.2)mmHg和(17.3±5.7)mmHg,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867,P﹤0.05);对33例腹内压≥35mmHg的17患者行手术减压治疗,死亡5例,非手术治疗的16例患者均死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3,P=0.0001);死亡组患者31例,腹内压平均值为(31.7±3.9)mmHg,存活组患者225例,腹内压平均值为(14.8±3.2)mmHg,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092,P=0.001)。结论腹内压高低与患者病情及预后有密切关系,对重症患者入院后进行腹内压测定有助于病情的评估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4.
彭雄  赵娅琴  马红艳 《职业与健康》2004,20(12):136-137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人才创新意识的要求愈来愈高,当今社会人才竞争激烈,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必须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尤其是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远程实时传输12导联心电图对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STEMI)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40例STEMI患者采用同时进行远程实时传输12导联心电图和常规12导联心电图记录,采用配对t检验和秩和检验比较相同导联各波形的时限、振幅及ST段偏移程度,用Pearson分析ST段抬高相关性.结果 两种方法所测得STEMI患者的心电图各波形的时限、振幅及ST段偏移程度等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检测的ST抬高幅度高度相关(r =0.912,P=0.000),二者之间的符合率高(Kappa值为0.976),结论 远程实时传输12导联心电图监测系统所记录和传输的心电信号准确、可靠,可用于STEMI的院前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纳络酮对本地区急性昏迷(饮酒的同时服用较大剂量的安定)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①应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急诊就医和院前呼救昏迷时间在6h以内的急性昏迷患者作第一次Glasgow评分,Glasgow评分在6~10分的急性昏迷患者296例列入本研究。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纳洛酮治疗1组、2组、3组和4组。在对原发病治疗的同时,对照组使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美解眠注射液200mg静脉滴注,治疗组分别加用纳洛酮0.4mg,1.2mg,2.0mg和5.0mg稀释到20ml后静脉推注,每2小时1次。对人选患者取动脉血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取静脉血检测电解质等,根据资料作第一次APACHE-II评分,在24和48h分次进行APACHE-II评分。③病例观察指标:认真观察记录患者苏醒时间,治疗后1/2、1、2、4、8、12、24、48和72hGlasgow评分和血压等。结果:各组2种评分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完全苏醒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分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头痛,肌肉松弛无力等症状减少,治疗3组和治疗4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络酮对乙醇和镇静剂联合中毒所致的急性昏迷,具有较强地催醒作用,在一定的范围内存在剂量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左右上臂血压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大学生左右臂肱动脉血压有无差异及左右臂血压与左右臂围的相关性 ,并探讨影响左右臂血压的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在校本科生 2 0 2名 ,其中男生 110名 ,女生 92名。用汞柱台式血压计按标准方法测量左右臂肱动脉血压。结果 :左右臂肱动脉收缩压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且右臂高于左臂 (男生P <0 0 1,女生P <0 0 5 ) ,而左右臂舒张压无统计学差异 (男生P >0 0 5 ,女生P >0 0 5 ) ;男生左右上臂臂围与肱动脉SBP分别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女生右臂臂围与右臂肱动脉SBP、DBP分别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 ;左右臂围差与左右上臂血压差异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临床测量血压应同时测量左右臂的血压以兹比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对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71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45%,心功能(mmA)Ⅱ-Ⅳ级,在常规药物治疗[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基础上将其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血流动力学、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及6分钟步行距离(6-MWD)等指标的变化,并对心功能及运动耐量进行评估.结果 经过6个月治疗,卡维地洛组患者症状和心功能改善,与对照组比较LVEF上升[(44.38±6.08)%及(38.57±7.32)%,P<0.01],LVEDD、LVESD、血压及心率明显下降(P<0.05),6分钟步行距离与对照组及治疗前相比有所提高(P<0.01).结论 在洋地黄、利尿剂、ACEI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卡维地洛能显著改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素抗凝血浆急诊时在Hx-7185电解质分析仪上测定血钾的偏差。方法:采用Hx-7185电解质分析仪测定30例患者血清和肝素抗凝血浆钾的浓度。结果:血清钾浓度(Y)与血浆钾浓度(X)的回归方程为:Y=1.02X 0.31,r=0.9986。结论:用Hx-7185电解质分析仪检测肝素抗凝血浆钾和血清钾存在恒定浓度差(约0.38),与徐克及邱志林报道有差异,这是不同仪器及试剂引起的,即基质效应,并不是血浆钾与血清钾固有的浓度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跟骨外侧U形切口结合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5例38足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采取跟骨外侧U形切口入路并结合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评价术后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伤口愈合时间、Bohler角与Gissane角恢复情况及Maryland足部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7~24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2.7±2.5)周。术后切口感染率为5.26%,伤口愈合时间为(16.21±4.33)天,无皮肤坏死发生;术后平均Bohler角为(29.53±5.21)°,Gissane角为(116.24±8.56)°,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1);末次随访按Maryland足部评分显示:优12例14足,良19例20足、可3例3足,差1例1足,优良率为89.47%。结论应用跟骨外侧U形手术切口入路结合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合并关节面移位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可实现充分显露及良好的骨折复位固定,术后并发症少,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