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泵衰竭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xtra 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支持治疗的效果,为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围术期循环辅助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东莞康华医院2012年3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867例,其中18例患者术后出现泵衰竭应用ECMO继续进行循环支持治疗的资料。观察分析患者血浆乳酸、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肌酐浓度、血管活性药物:肾上腺素及多巴胺使用剂量和心指数在ECMO建立时、运行24 h及撤机时的变化。结果18例泵衰竭应用ECMO支持治疗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血浆乳酸、BNP、肌酐浓度及肾上腺素、多巴胺药物使用剂量在应用ECMO支持治疗即时、运行24 h及停止时呈现显著降低趋势,而心指数则出现逐步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因ECMO严重并发症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6例。结论应用ECMO支持治疗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泵衰竭,可有效辅助治疗循环衰竭,进而降低外科换瓣患者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腾冲县人民医院口腔科自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瘤体周围压迫加平阳霉素注射治疗60例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草莓状血管瘤和混合性血管瘤,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calcific aortic stenosis,CAS)当发展为重度时,主动脉瓣置换术是最为有效的干预手段。结合这种病例的具体特点,探讨围术期合并心力衰竭时正性肌力药物的正确使用及合并感染时潜在血管麻痹症综合征的处理和优化容量管理等方面对麻醉诱导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经验总结。本研究报道1例突发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老年钙化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治疗,并分析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究多学科团队协作对心外科手术患者超声肾脏血流灌注指标、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1年3月期间在我院心脏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74例,随机划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围术期常规管理,观察组则实施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比对两组患者超声肾脏血流灌注指标、肾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 aortic balloon pump,IABP)联合小剂量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治疗重症瓣膜置换术后并发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应用效果及治疗经验。方法选取2008年12月至2016年11月在东莞康华医院心外科住院86例(男45例,女41例,年龄33~76岁)重症瓣膜置换术后并发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在常规强心、扩血管、营养心肌等治疗基础上单纯应用IABP辅助;实验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小剂量呋塞米(0.01~0.05 mg·kg~(-1)·h~(-1))持续静脉泵入治疗。观察比较两组间IABP辅助时间、心率、有创平均压、肾上腺素使用剂量及心指数、尿量、肾功能(肌酐值)、中心静脉压,乳酸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病死率较低;IABP辅助的时间较短、肾上腺素的使用剂量较小、肾功能(肌酐值)的变化范围波动较小,心率及中心静脉压、乳酸浓度等下降明显,有创平均压、尿量、心指数等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ABP联合小剂量呋塞米静脉持续泵入治疗重症瓣膜置换术后并发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更明显,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机械辅助时间较短,减少围术期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可以提高重症瓣膜病患者的瓣膜置换术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烤瓷冠桥因其强度高,耐磨性好,色彩近似天然牙等良好的理化特性目前已成为重要的临床修复形式,而且使用越来越普遍。但由于某些临床医生的不正确牙体预备方式,印模时不完善的龈缘处理技术,导致修复体影响牙体和牙周组织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多途径治疗急性胰腺炎并发腹间隔室综合征疗效。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 Sinomed、 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自建库至 2020年 12月 1日收录的中医药治疗急性胰腺炎并发腹间隔室综合征的临床试验, RevMan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 17项研究,共 1 033例病人;荟萃分析显示,与西药基础治疗比较,中西药联用可显著降低腹内压[标准化均数差( SMD)95%CI:.0.63(.0.83,0.43)];与西药基础治疗比较,联用中药组可显著降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 Ⅱ(APACHE Ⅱ)评分[ SMD 95%CI:.0.65(.0.87,0.43)];与西药基础治疗比较,联用中药组可有效缩短排便恢复时间[ SMD 95%CI:.0.68(.1.14,0.22)];此外,小样本的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相较于单纯西药治疗可降低病人死亡情况[比值比( OR)95%CI:1.04(.1.91,.0.16)]。结论中药治疗急性胰腺炎并发腹间隔室综合征可降低腹内压、减少临床 APACHE Ⅱ评分、缩短病人排便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9.
右锁骨下静脉(RSV)导管插入术于1952年由Aubaniac首次报道[1],右侧穿刺较左侧到达上腔静脉的途径更短,且较左侧更安全有效,不易损伤胸导管,因此受到临床医师的青睐.中央静脉导管是血管通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用于快速补液、肠外营养、血液动力学监测,减少外周用药导致的静脉炎,放置临时心脏起搏器和血液透析等[2].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