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观察还贝止咳方对肺炎链球菌致肺热模型大鼠的胸腺、脾脏指数,炎性细胞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SD幼年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头孢呋辛酯片组、小儿肺热咳喘颗粒组及还贝止咳方的低、中、高剂量组,采用鼻腔滴入肺炎链球菌的方法建立大鼠肺热模型,造模前后监测大鼠体温,评价大鼠肺热模型;采用流式细胞仪及全血分析仪检测大鼠全血中的炎性细胞;采用酶联免疫技术检测大鼠肺灌洗液(BALF)中的白细胞介素(IL-4、IL-1β、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完整剥离大鼠脾脏和胸腺,检测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体温明显升高(P<0.01),说明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还贝止咳方低、中、高剂量组大鼠体温均显著降低(P<0.05、0.01),全血中的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数目、Th/Ts比值均显著降低(P<0.05、0.01),CD3+CD4+、CD3+CD8+细胞比例显著上升(P<0.05、0.01);BALF中的IL-10、IL-1β、IL-6、IL-4、TNF-α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0.01);且对IL-1β及TNF-α的下调作用优于阳性对照药;脾脏指数明显升高(P<0.05、0.01)。结论 还贝止咳方对细菌性大鼠肺炎模型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主要通过调节大鼠的免疫功能,减轻炎性反应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一种以慢性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在我国,儿童为主要发病群体,而在治疗小儿CVA方面,现代医学和中医各具特色。现代医学主要采用口服或吸入药物的方式,常用的药物主要是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及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中医对于CVA的治疗主要从扶正和驱邪两方面入手,分为5个基本证型。通过对比分析现代医学和中医治疗小儿CVA思路与方法的不同,以期为该病更有效的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患,女,28岁。因下腹剧痛10天.加重1天,伴阴道不规则流血,不能平卧而收入我院。查体:面色苍白,精神极差。自诉因停经20天于10天前行刮宫术,术后阴道流血不止,伴腹痛,不能平卧,今日疼痛加重。膀胱充盈后,行B超检查:子宫大小形态如常,宫腔内膜线居中。子宫周围可见大片状杂乱之  相似文献   
4.
肺炎克雷伯菌,因其耐药谱广,耐药率高,其治疗问题已成为世界性难题。中药具有低耐药性、多作用靶位的广谱抗菌效果,因此进行中药治疗或与西药联合治疗是一种对抗多重耐药菌的新型手段。检索近年来中国知网、万方全文和Pubmed等数据库的文献,从肺炎克雷伯的耐药机制和中药抗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作用等研究成果,阐述中药复合制剂以及其有效成分在临床上用于治疗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感染的疗效及作用机制。中药可以通过抑制β-内酰胺酶、对抗生物膜的形成、对抗内毒素的作用以及抑制外排泵等起到抗肺炎克雷伯菌作用。通过对中药的抗菌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准确全面地评价药效,为今后抗生素的合理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还贝止咳方不同极性部位的指纹图谱与其止咳作用的关联性,明确对其药效作用贡献较大的色谱峰,并对色谱峰进行归属。方法:采用梯度洗脱法建立还贝止咳方不同极性部位的色谱峰,以水提物图谱为参照,经色谱工作站处理,得到各部位指纹图谱的共有峰和相应的峰面积。以小鼠咳嗽次数、咳嗽潜伏期及肺灌洗液中的白细胞介素(IL)-4,γ-干扰素(IFN-γ),免疫球蛋白(Ig) E,IL-5的含量为检测指标,对还贝止咳方不同极性部位的止咳作用进行考察。将咳嗽次数、咳嗽潜伏期与共有峰峰面积进行关联性分析,指出对药效作用贡献较大的峰,并根据单味药指纹图谱进行归属。结果:双变量相关分析得出7个对止咳作用贡献较大的色谱峰,分别为12,13,29,32,33,35,39号峰,这些峰所代表的化合物含量越高,止咳作用越强,其中32号峰与咳嗽潜伏期有极显著相关性,13,32号峰与咳嗽次数具有极显著相关性。对这些色谱峰进行归属,发现这些色谱峰分别属于黄芩、还阳参、枳壳、甘草等药味。结论:13号,32号等色谱峰对还贝止咳方的止咳作用发挥的贡献较大,还阳参、黄芩、枳壳对于全方具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雯霞  冯敏  苗雨露  张文智  倪艳 《中成药》2020,(5):1371-1375
目的 优化还贝止咳方提取纯化工艺.方法 采用G1-熵权法和正交试验,以总固体得率及总黄酮、绿原酸含有量为评价指标.以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影响因素,优化提取工艺;以浸膏量、乙醇体积分数、静置时间为影响因素,优化纯化工艺.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5h,总固体得率为24.71%,总黄酮、绿原酸含有量分别为24.04、0.11 mg/g;最佳纯化工艺为将浸膏浓缩为1g/mL生药量,50%乙醇醇沉后静置24 h,总固体得率为14.56%,总黄酮、绿原酸含有量分别为25.04、0.138 mg/g.结论 该方法指标可控,稳定可行,可用于提取纯化还贝止咳方.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013—2015年上海市流行的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异株的基因型和耐药谱。方法对2013—2015年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细菌检测实验室保存的1 179株分离自腹泻患者的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复核,结合聚合酶链反应(PCR)筛选、鉴定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异株。采用PCR检测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异株基因型。采用改良纸片扩散法对鼠伤寒沙门菌双相株和单相株进行14种抗菌药物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标准判断结果。结果 1 179株沙门菌中共检出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异株52株,在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4%和23.3%,病例来源主要为上海郊区,且以青中年人群为主。在52株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异株中,有44株(84.6%)fljB基因缺失;在8株fljB基因未缺失株中,有2株(3.8%)基因型为fljB+fljA-hin-,6株(11.6%)为fljB+fljA+hin+。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耐3类以上抗菌药物的单相株有40株(76.9%),耐4类以上抗菌药物的单相株有36株(69.2%),并且鼠伤寒沙门菌单相株对氨苄西林-链霉素-磺胺类药-四环素(ASSu T)的耐药率(61.54%)和对氨苄西林-氯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四环素(ACSSu T)的耐药率(19.23%)均远高于双相株(10.6%)(P0.05)。结论上海市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异株检出率较高且人群分布不均,多重耐药性严重,在疾病防控中应注意合理布局资源和使用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上海市2008年-2010年伤寒、副伤寒沙门菌的耐药及分子分型特点,初步掌握伤寒、副伤寒沙门菌的分子流行特点,为今后的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WHO推荐的改良K-B纸片法,对18株伤寒、副伤寒沙门菌进行13种抗生素敏感性试验;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PFGE)方法对18株伤寒、副伤寒沙门菌进行分子分型及聚类分析。结果:18株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对利福平100%耐药,对奈啶酸的耐药率为44.4%,其中伤寒沙门菌对奈啶酸的耐药率为37.5%,5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奈啶酸100%耐药,乙型副伤寒对奈啶酸无耐药株。所有菌株对其他11种抗生素均敏感;18株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共产生16种PGFE带型,有3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表现为同一PFGE型别。结论:2008年-2010年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较高;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之间有较高的同源性,伤寒沙门菌的PFGE带型比较分散。  相似文献   
9.
<正>我科2010年3月至2011年10月共收治前列腺增生(BPH)合并膀胱结石患者23例,采用钬激光碎石和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TUVP)术式,经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科2010年3月至2011年10月共收治BPH合并膀胱结石23例,年龄63~82岁,平均72.5岁。23例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分析该人群中高血压患者的不良行为及形成原因,探讨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不良行为包括不遵医行为和不良的生活习惯,护理措施包括提供用药指导和生活方式干预,认为及早提供用药指导和护理干预能切实降低高血压发病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