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48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性重型肝炎血浆内毒素脂多糖 (LPS)与肝组织Kuppfer细胞自杀因子配体 (FasL)表达和血清可溶性FasL(sFasL)的关系。 方法 检测 1 2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浆内毒素LPS的水平 ,同步观察肝组织FasL表达与血清sFasL的水平 ,并与 1 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对照。 结果 慢性重型肝炎组LPS水平、sFasL、FasL表达阳性率及阳性强度均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 ,P <0 .0 1。 结论 肝细胞功能严重受损时 ,血中肠源性LPS增高 ,并促使肝组织FasL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FasL表达与血清可溶性FasL水平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穿组织FasL的表达,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可溶性FasL。结果: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sFasL水平>中度>轻度,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FasL表达的程度和血清sFasL水平与肝组织病变的活动性一致。结论:(1)肝组织炎症程度加重,肝组织FasL抗原的表达增强,同时血清中sFasL水平升高;(2)Fas介导的肝细胞凋亡在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抑制肝细胞Fas表达有助于减轻肝细胞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3.
1 病案摘要患者女 ,2 7岁 ,因多汗、阵发性心悸伴血压升高 1年于2 0 0 4年 3月 10日入院。腹部 MRI提示 :右侧肾上腺占位性病变。拟诊嗜铬细胞瘤收住院。入院后监测血压波动于 16 0~2 6 0 mm Hg,VMA显著高于正常 ,测定值为 173.5μmmol/ 2 4 h尿 (正常值范围 15 .7~ 88.5μmmol/ 2 4 h尿 )。 3月 17日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见肿块位于腔静脉及腹主动脉间 ,大小约 3.5 cm× 3.5 cm,表面光滑 ,与周围组织粘连不明显 ,触之血压有轻度升高 ,未浸润周围器官 ,双侧肾上腺正常 ,肿块周围淋巴结未发现肿大。术中钳夹肿块下极血管时血压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1(STAT-1)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膀胱癌发病机制中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TAT-1在88例膀胱癌和12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膀胱癌中STAT-1表达阳性率为78.4%,显著高于正常膀胱组织的41.7%。STAT-1表达水平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分期及复发之间密切相关。结论 STAT-1异常表达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而且是肿瘤生物学行为较有价值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与膀胱癌发病之间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8例膀胱癌标本和11例正常膀胱组织中HPV16/18、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和cyclinE的表达及相关关系.结果膀胱癌中HPV16/18阳性率为65.4%,显著高于正常的27.3%;而且与肿瘤病理分级、分期相关,但与肿瘤复发无相关.膀胱癌中HPV16/18与bFGF及cyclinD1表达之间有显著相关性,但与cyclinE表达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HPV16/18感染参与膀胱癌发病过程,而且通过多途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E2F 1在肺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与肿瘤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2F 1在 4 6例肺癌和 8例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在肺癌组织中E2F 1阳性率为 5 8 7% ,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的 12 5 %。E2F 1表达随肿瘤分期升高而增高 ,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组织的E2F 1表达也有差异 ,但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结论 :E2F 1异常高表达在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可作为肿瘤浸润程度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PCNA和c-erbB-2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10例正常食管粘膜组织,15例重度不典型增生的食管粘膜组织和87例食管癌组织中PCNA和c-erbB-2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PCNA和c-erbB-2在食管癌组织中均呈异常高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分期及预后密切相关,而且两者之间存在着协同表达。结论 PCNA增殖指数高与c-erbB-2异常高表达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提示PCNA和c-erbB-2可作为判断食管癌预后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60岁。因阴囊左侧近阴阜处偶有痒感,起红斑2年入院。2年前上述部位发生一拇指盖大小圆形红斑,偶有痒感,逐渐扩大,外形不规则,境界清楚,表面覆着少许鳞屑。曾在外院以寻常疣、股癣给予抗病毒、抗真菌治疗无效。体检:左侧阴阜近阴囊处有一3.1cm×4...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密度脂蛋白(HDL)对严重烧伤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制作大鼠30%体表Ⅲ度烫伤模型,观察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烧伤组(烫伤后30min补充平衡溶液)及实验组(烫伤后立即静脉注入HDL)。伤后12、24、48、72h4个时间点的肝组织学变化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l)的表达。结果:(1)组织学观察:烫伤后各组大鼠肝细胞均有不同程度损伤,其中以烧伤组伤后24h最重,肝窦扩张充血,窦内炎细胞浸润,肝细胞变性,点灶性坏死,实验组24h肝组织学改变与烧伤组比较上述损伤明显改善。正常对照组肝组织结构基本正常。(2)ICAm-1免疫组化检测:正常对照组无表达,烧伤组与实验组ICAm-1平均表达率分别为81.6%(49/60)及36.6%(22/60),两组24h时段的表达率分别为86.6%(13/15)及20%(3/15),烧伤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实验组(P〈O.01),而两组各其他时段表达强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严重烧伤大鼠早期应用HDL对抑制肝细胞中ICAm-1的表达,减少肝细胞免疫损伤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心包积液中肿瘤细胞制作的细胞块进行疾病诊断和肿瘤来源的鉴别诊断,评价心包积液对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30例恶性肿瘤并发恶性心包积液患者,心包穿刺引流积液送病理制作细胞块进行肿瘤来源的诊断,验证临床疾病的诊断。结果:30例恶性心包积液细胞块鉴别诊断病因中,肺癌21例,其中腺癌17例,鳞癌3例,小细胞未分化癌1例;乳腺癌4例;食管癌1例;结肠癌2例;红细胞太多,无法制作细胞块2例。结论:恶性心包积液细胞块留取对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对晚期肿瘤转移性心包积液确定原发灶提供病理诊断和临床肿瘤的治疗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