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8篇
医药卫生   18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胶原酶溶解术的近、中、远期疗效。分析机制、适应证等与疗效的关系。方法:按统一的适应证选择标准、治疗方法,对行胶原酶溶解术、资料完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佳适应证l279例进行复诊、书信、电话等方式随访观察,随访时间和例数分别为:0.5~1年(近期)105例,2~4年(中期)593例,6~8年(远期)58l例,按统一的疗效标准评价胶原酶溶解术的近、中、远期疗效。结果:最佳适应证近期、中期、远期优良率分别为96.1%、85.4%、84.8%。结论:在诊断明确、最佳适应证范围内、规范操作的前提下,胶原酶溶解术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00例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目的 通过1600例临床观察,总结分析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994-10/1999-10采用硬膜外注射,部分采用盘内注射胶原酶300U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00例。结果 1200例患者术后3-48mo随访,总有效率96.67%,优良率90.58%。结论 硬膜外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创伤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加热对人肝癌耐药细胞模型-7721/Adm细胞内药物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比较43℃加热前后人肝癌细胞-7721(以下简称7721细胞)和耐药人肝癌细胞模型-7721/Adm(以下简称7721/Adm细胞)细胞内阿霉素(ADM)药物浓度的变化。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7721和作自行培养建立的人肝癌细胞模型-7721/Adm为研究对象,采用水浴加温法、流式细胞荧光技术观察阿霉素化热前后7721和7721/Adm细胞胞内阿霉素(ADM)浓度的变化。结果 加热后7721组提高30.8%,HCC-7721/Adm组提高51%。结论 加热可明显提高这两种细胞内的阿霉素浓度,从而提高这两种细胞的化疗敏感性,为临床克服多药耐药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5.
6.
跟骨骨折是跗骨骨折中最常见的损伤,多由高处坠落所致,青壮年多见,治疗不当易造成神经炎、肌腱炎、局部疼痛、创伤性关节炎、跟腱松弛等,其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不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扶正排毒片对无症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病毒载量的影响。方法用扶正排毒片治疗23例无症状HIV感染者,为期1年,观察病人治疗前后病毒栽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病毒载量下降。结论扶正排毒片有降低无症状HIV感染者病毒载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咯血的原因很多,如炎症、支气管扩张、肺癌、肺结核、肺动静脉瘘等,但未见因支气管动脉畸形所致的报道,本文总结了我院1992年10月以来因支气管动脉畸形引起咯血的6例结果。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 6例大咯血患者中男5例,女1例,年龄16~59岁。均因无明显诱因,反复咯血多次住院保守治疗。每次咯血量50~300ml,鲜血,咯血总量多达1000ml。查体、X线胸片、CT、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碘油造影等检查,均未见明确异常改变。经内科保守治疗,咳血症状缓解不明显而申请DSA检查。最后诊断:支气…  相似文献   
9.
种植性兔VX2肝肿瘤血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种植性兔VX2肝肿瘤生长的自然血供特点。方法VX2瘤株接种于新西兰兔肝左叶,制成模型瘤兔15只,将其按瘤体直径分为3组:A组直径<2.0cm、B组直径2.0~3.0cm、C组直径>3.0cm,分别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各组VX2瘤兔的门静脉和肝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肝动脉血管造影显示瘤体供血情况,分析不同直径大小的瘤体血流分布及构成。结果A组的VX2兔肝肿瘤供血不丰富,肝动脉部分参与供血;B组的VX2兔肝肿瘤瘤内血流丰富,供血以肝动脉为主;C组的VX2兔肝肿瘤中心部出现坏死,瘤周血流丰富,供血以肝动脉为主。C组的VX2兔肿瘤肝动脉最大血流速度(Vmax)(60.3±10.9cm/s)与A组(50.4±12.2cm/s)相比有差异(P<0.01),阻力指数(RI)(0.9±0.12)与A组(0.5±0.02)相比有差异(P<0.01);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V)及门静脉内径(D)各组差异不大(P>0.05)。结论种植性VX2肝肿瘤主要供血血管为肝动脉,肝动脉最大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随肿块增大明显增加,多普勒流速曲线呈高速高阻型;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及门静脉内径随肿块增大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兔肝VX2移植癌模型的病理学和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目的 采用三种不同植瘤方式建立稳定的介入实验研究兔VX2 移植性肝癌模型。方法  6 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 3组 ,每组 2 0只。第一组 ,将VX2 瘤细胞 (约 5× 10 7个 )经肝动脉灌注入兔的肝脏 ;第二组 ,将VX2 瘤细胞 (约 5× 10 7个 )经剖腹途径接种于兔的肝左叶 ;第 3组 ,将瘤组织块 (约含 10 6~ 10 8个瘤细胞 )经剖腹途径植入兔肝左叶。对三组进行比较观察 :①不同方式植瘤的成活率 ;②肝内肿瘤体积变化和肿瘤生长率 ;③大体及镜下 (光镜和电镜 )瘤组织形态特征 ;④成熟模型的DSA表现。结果 ①三组植瘤成活率分别为 7/ 2 0、10 / 2 0、19/ 2 0 ,第三组植瘤成活率最高 (Ρ <0 .0 5 ) ,其瘤体呈指数性生长 ;②病理学及CT表明该瘤在肝组织中呈浸润式生长 ,其性状与移植于兔其它部位的VX2 鳞状细胞癌特征相似 ;③DSA影像示移植性肝肿瘤具有丰富的血供。结论 成功建立了兔VX2 移植性肝癌模型 ,瘤组织块种植方式成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方法 ,为肝癌介入治疗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大型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