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卢建国  杨庆达  苏瑞鉴  梁波  张智钊 《骨科》2015,6(3):149-151
目的 探讨应用改良掌背动脉穿支蒂营养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4年3月,应用改良掌背动脉穿支蒂营养皮瓣修复85例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85例皮瓣均成活,皮瓣切取面积2.5 cm×1.2 cm~6.3 cm×3.8 cm.2例术后因肿胀引起蒂部卡压,拆除部分缝线后皮瓣肤色逐渐恢复正常,1例术后出现感染,部分边缘坏死,抗感染及换药后愈合.6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获得随访的皮瓣外形及色泽满意,无明显臃肿,重建感觉的皮瓣两点辨别觉恢复至6~10 mm.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优53例,良10例,可5例,优良率92.6%(63/68).结论 改良掌背动脉穿支蒂营养皮瓣血供可靠,手术操作简单,术后护理简便,感觉、功能恢复良好,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2.
足底内侧动脉皮穿支蒂岛状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逆行足底内侧动脉皮穿支蒂岛状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8月至2007年5月采用足底内侧动脉皮穿支蒂岛状皮瓣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临床应用7例,皮瓣面积为9cm×6cm~7cm×5cm,修复受区创面大小为8cm×5cm~6cm×5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35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外形不臃肿,供区愈合良好。结论足底内侧动脉皮穿支蒂岛状皮瓣血运可靠,设计灵活,手术切取简便安全,是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2004年6月至2008年3月收治髋臼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及多处骨折5例,男3例,女2例;年龄27-46岁。髋臼骨折行重建钢板内固定,股骨颈骨折行空心螺钉内固定。结果5例患者随访8~44个月,平均13.5个月,优2例,良2例,差1例。结论髋臼骨折合并股骨颈骨折是复杂而严重的损伤,应尽早行手术治疗,并根据两处骨折的不同类型选择手术次序及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足内侧皮瓣、足底内侧皮瓣修复前足、足跟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6月至2008年8月采用足内侧皮瓣、足底内侧皮瓣修复前足、足跟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临床应用28例,皮瓣面积为12cm×7cm-5cm×3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24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外形不臃肿,供区愈合良好。结论足内侧皮瓣、足底内侧皮瓣血运可靠,手术切取简便安全,是修复前足、足跟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C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18例青壮年肱骨髁间C型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切口愈合后配合中药熏洗及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随访6~18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按Aitken-Rorabeck疗效评定标准,优11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为94.4%.结论 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C型骨折,可根据骨折塑形,内固定可靠,配合中药熏洗并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有助于肘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足内侧皮瓣、足底内侧皮瓣修复前足及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6月至2008年8月采用足内侧皮瓣、足底内侧皮瓣修复前足及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临床应用23例,皮瓣面积为5 cm×3 cm~12 cm×7 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24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外形不臃肿,供区愈合良好。结论足内侧皮瓣、足底内侧皮瓣血运可靠,手术切取简便安全,是修复前足及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