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14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摘 要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紫杉醇、多西紫杉醇浓度为临床个体化给药方案、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紫杉醇和多西紫杉醇互为内标,血浆样品采用乙腈提取法,以DikMA Diamonsil C18反相色谱柱分离样品,流动相为乙腈∶水(55∶45),检测波长为227 nm,流速为1.2 ml·min-1,柱温为25℃。结果: 紫杉醇和多西紫杉醇血药浓度在0.078~10.0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最低定量下限为0.039 mg·L-1;平均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9.85%和100.35%;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差均低于5%;短期稳定性、长期稳定性和反复冻融稳定性相对标准差均低于10%。紫杉醇临床样本血浆药物浓度监测结果范围为0.18~6.16 mg·L-1,临床监测结果存在明显个体差异。结论:紫杉醇和多西紫杉醇血浆药物浓度差异明显,进行两药治疗药物监测十分必要。本方法灵敏、准确、便捷、快速,适用于紫杉醇和多西紫杉醇的临床常规治疗药物监测及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尼龙绳结扎装置在内镜下荷包缝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事件并分析其原因,从而改进和探索尼龙绳结扎装置使用过程中的技巧及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20年12月该院消化内镜中心99例行上消化道内镜下荷包缝合患者的手术过程,总结尼龙绳结扎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事件及其原因。结果 共总结出问题事件21次,包括外鞘管前端褶皱10次、结扎环脱钩5次、结扎环无法释放2次、结扎环断开2次、结扎环塞向前移动2次。结果显示,内镜类型和缝合镜式是问题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且单腔镜操作、倒镜缝合比双腔镜、正镜缝合更容易发生问题事件,病变的位置不是问题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通过分析人为因素、创面位置因素、装置质量因素等问题事件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问题事件,提高手术效率。  相似文献   
5.
1病例资料 患者女,51岁,一年前出现上腹部不适,体检发现胆囊结石,未进行任何治疗。2013年6月胆绞痛反复发作,在当地医院保守治疗后好转。2013年7月4日本院门诊拟“胆囊结石伴胆囊炎”收入综合外科住院。  相似文献   
6.
止咳抗敏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45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止咳抗敏汤对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中药组予止咳抗敏汤,对照组予西药平喘、抗过敏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咳嗽及咳痰症状控制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止咳抗敏汤能有效缓解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韦英 《中国医药导报》2008,5(35):100-101
目的:对105例甲肝患者发生的8份药品不良反应(ADR)进行分析,分析影响甲肝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因素。方法:对105例甲肝患者发生的8份药品不良反应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因素、用药因素、药品不良反应类型、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机制等方面,均能影响甲肝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结论:临床用药过程中应认真了解引发ADR的危险因素,合理用药,尽量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摘 要:[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肠道屏障功能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162例在院肿瘤患者的血浆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细菌内毒素水平的数据,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其对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结果] 162例患者中,74例(45.68%)DAO值在正常范围内,88例升高(54.32%);89例(54.94%)D-乳酸值在正常范围内,73例升高(45.06%);145例(89.51%)细菌内毒素值在正常范围内,17例升高(10.4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营养不良C级、大便习惯改变、合并肠梗阻、合并感染患者的DAO、细菌内毒素水平显著升高(P均<0.05);大便习惯改变、合并肠梗阻、合并感染患者的D-乳酸水平显著升高(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便习惯改变是导致肿瘤患者血浆D-乳酸水平升高的独立影响因素(OR=11.712,95%CI:4.420~31.034,P<0.05),感染是导致肿瘤患者血浆细菌内毒素水平升高的独立影响因素(OR=3.280,95%CI:1.009~10.664,P<0.05)。[结论] 大便习惯改变、感染分别为影响肿瘤患者血浆D-乳酸、细菌内毒素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peritoneal albumin leakage on malnutrition-inflammation-atherosclerosis (MIA) syndrome in 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CAPD) patients. Method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a cohort of 130 CAPD patients without edema or active infection was performed. In order to identify peritoneal transport characteristics in CAPD patients, a standard peritoneal equilibration test (PET) was carried out. For malnutrition and inflammation, serum albumin and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 levels were measured. Mean-carotid artery intima media thickness (IMT) was used to determine atherosclerosis. Residual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rGFR) was defined as the average of 24-hour urinary urea and creatinine clearances. Results Pearson and Spearman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peritoneal albumin leakage amount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ge, body mass index, night dwell time, blood glucose, 4 h D/P creatinine levels and hs-CRP levels (r=0.204, P<0.05 ;r=0.314, P<0.01; r=0.265, P<0.01; r=0.212, P<0.05; r=0.401, P<0.01; r=0.216, P<0.05); whereas it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diastolic perssure, serum albumin levels, glucose level of dialyzate and peritoneal Kt/V (r=-0.209, P<0.05; r=-0.123, P<0.05; r=-0.271, P<0.01; r=-0.212, P<0.01). Overall, 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peritoneal albumin leakage and IMT.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P<0.01), and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itoneal albumin leakage amount and IMT (r=0.650, P<0.01). Conclusions Peritoneal albumin leakage i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peritoneal transport characteristics, malnutrition and inflammatory state in CAPD patients. High peritoneal albumin leakage amount is a risk factor for atherosclerosis in patients with rGFR less than 1 ml·min-1(1.73 m2)-1.  相似文献   
10.
改良腹膜透析换液操作流程的规范化培训与考核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专科护士对腹膜透析患者进行改良换液操作流程的规范化培训与考核的效果。方法将原有百特公司的换液操作法改良为八步操作、五步接管法,对我中心2005年新入组接受CAPD治疗的95位患者进行规范化培训与考核,并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结果经规范化培训后的考核合格率及出院后1个月首诊复考合格率为100%,因操作不当引起的腹膜炎发生率为零。结论对腹膜透析患者进行规范化的换液操作培训与考核,可确保患者换液安全,避免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等问题的发生,从而提高透析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