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7篇
  202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细菌性肝脓肿在成人以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为多,过去多经剖腹置管引流,其创伤大,出血多麻醉复杂。我院从1990年以来采用B超导向,用胸穿套管针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5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56例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14~70岁,平均年龄38岁。患者均有持续畏寒、高热,肝区疼痛,白细胞明显增高。B超提示肝右叶54例,左叶2例,均为单腔,脓腔直径5~20cm。穿刺方法:当患者入院后,术者应在B超检查时察看脓肿部位、范围大小、体表部位及深度。更应注意探头方位用紫药水定位后进手术室。取平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相似文献   
2.
胆石症是我国常见病,胆囊已成为胆石症的主要发病部位,但胆囊结石常合并胆总管结石,文献报道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发生率为9%-16%。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在我国的普及,适应证的扩大,内镜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我科自2000年9月至2007年9月间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加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endosopic sphincterectomy,EST)治疗,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方式及年龄的关系。方法利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碎石网篮来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结果207例术前诊断胆总管结石先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再行LC;23例LC术后发现胆总管结石行EST。全部病例治愈。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先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再行LC,具有明显的优势,无明显年龄限制。  相似文献   
4.
胆囊切除术中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安源  丁玲芳 《腹部外科》2005,18(2):124-124
胆管损伤是胆囊切除术中较为严重的并发症[1]。尽管医源性胆管损伤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但人为的疏忽绝对不容忽视。我院自1995年~2004年共收治胆囊炎、胆囊结石2 543例,其中胆管损伤8例,损伤率约为0.32%,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8例,男 2 例,女 6 例;年龄 32~68 岁,平均年龄 44 岁。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 2 例,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 6 例。行开腹胆囊切除术(OC)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3例。胆总管损伤2例,肝总管损伤5例,肝总管及左、右肝管损伤1例。腹腔镜使用肽夹紧贴肝总管电凝后逐渐肌化而形成损伤1例,缝扎 1 例,切断 6 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损伤治疗的消化液转流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 980年~2 0 0 4年收治的 1 8例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愈 1 6例 ,死亡 2例。术后出现并发症 3例。随访 3月~ 2年者 1 3例 ,死于肺癌 1例 ,有胃肠道反应 2例。结论 带气囊鼻胃管减压、空肠造瘘消化液回输及内转流术是防止十二指肠瘘及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维生素K2属于甲萘醌化合物,对人体心血管、骨质、动脉等组织起到重要防护功能,作为一种新型的保健类食品,已经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研究热点。目前,维生素K2主要依靠化学合成法和生物发酵法进行生产。本文主要对生产维生素K2的化学合成法和生物发酵法及其相关研究成果,以及对未来市场前景的展望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无张力疝修补术120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张安源  丁玲芳 《腹部外科》2005,18(3):139-139
腹股沟疝传统的手术方法有Bassini法,Mcvay法,Halsted法等。这些方法较为繁杂,且破坏了原有的生理解剖结构,术后部分病人出现剧烈疼痛,恢复时间较长,复发率高达10%~15%,自1986年俄国学者开展无张力疝修补术以来。弥补了传统手术方法的多项不足,得到了广大学者和病人的好评,我院从1999~2004年用该方法治疗了120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20例,男98例,女22例,年龄20~82岁,平均年龄61岁。原发性腹股沟疝102例,其中斜疝95例,直疝7例;复发性腹股沟疝18例。120例中嵌顿性腹股沟疝9例。伴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病者有36例。2.修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