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7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细胞因子分泌及其与疾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分离法对11例SLE患者和6例正常人骨髓MSCs进行分离培养,流式细胞术鉴定MSCs.取P2代细胞,半定量RT-PCR检测SLE患者骨髓MSCs白细胞介素-6(IL-6),IL-7,IL-11,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和干细胞因子(SCF)的表达.结果 SLE患者MSCs均表达CD29、CD44和CD105,不表达CD14、CD34、CD45和HLA-DR.两组P2代MSCs均表达IL-6、IL-7、IL-11、M-CSF和SCF.SLE患者组MSCs IL-6、IL-7表达降低(P<0.01),IL-7的表达和SLE的活动评分(SLEDAI)呈负相关(r=-0.891,P<0.05).结论 SLE患者MSCs细胞因子分泌异常,可能与SLE血液系统损害及病情活动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肌腱附着点超声检查诊断强直性脊柱炎(AS)的价值.方法 20例AS患者,病程1-8(4.3±3.1)年.采用高频线阵探头(频率7-12 MHz)对6对肌腱附着点进行超声检查.临床检查时,患者有肌腱附着点部位自主疼痛、肿胀或压痛之一则定义为肌腱附着点炎.结果 AS患者肌腱附着点炎的超声诊断率高于临床检查(51.3% vs.19.6%) (P<0.05).AS患者肌腱附着点病变在超声上主要表现为肌腱插入骨皮质部位出现钙化(33.3%)、肌腱水肿(29.2%)、血流灌注(25.8%)、肌腱增厚(22.1%)、骨皮质不规则(12.9%)、骨侵蚀(9.6%)和滑囊炎(7.1%).47处临床检查肌腱附着点阳性病变中,44.7%超声检查未发现异常;而193处临床阴性附着点中,49.2%超声提示存在附着点病变.结论 超声检查可发现肌腱附着点结构和炎性病变,可作为AS患者临床检查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3.
该文报道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合并高血压基础疾病患儿的诊疗经过。病例1为13岁3月龄男性患儿,以发热、干咳为主要表现,胸部CT提示左下肺叶磨玻璃影,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病例2为13岁8月龄男性患儿,无临床症状,胸部CT无异常,咽拭子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两者均为家族聚集性发病,均有高血压家族史,且体质肥胖,住院期间连续多次监测静息状态下血压高于同龄儿童正常值95%参考区间,分别予钙通道阻滞剂及β受体阻滞剂,血压控制可,临床痊愈出院。该文病例提示应重视疫情期间对有高血压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COVID-19患儿的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81岁.因左上腹包块11个月,腹痛2 d于2007年10月25日入院.2006年12月B超检查发现左上腹囊实性占位,因无不适,拒绝治疗.2007年10月23日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腹胀,进行性加重,无发热、恶心、呕吐、腹泻、黑便等表现.查体:腹部膨隆,腹肌紧张,全腹压痛、反跳痛,左上腹触及质硬、活动欠佳、边界不清、大小约10.0 cm×10.0 cm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相似文献   
5.
兖矿集团10年间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在煤炭企业的流行规律及传播因素。方法:整理历年病毒性肝炎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兖矿集团十年均发病率为97.97/10万,发病分布以男性青壮年工人为主,一年四季均可发商,发病高峰为4-6月份。结论:兖矿集团病毒性肝炎控制措施是有效的。乙型肝炎仍是今后防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的超微结构及细胞骨架的形态学特征.方法 体外培养SLE患者的MSCs后,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CM)观察超微结构及肌动蛋白、纽蛋白的表达.结果 SLE MSCs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多数细胞内呈衰老征象,可见大量自噬体;细胞边缘应力纤维增多,排列紊乱,组成粗大的强荧光团,核周围应力纤维减少;纽蛋白在细胞边缘排列紊乱,细胞核周围增多.结论 SLE MSCs超微结构及细胞骨架的改变是细胞扩增不良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张华勇  吴烜  李俏敏 《吉林医学》2012,33(30):6500-6501
目的:探讨在食管、贲门癌术中留置十二指肠营养管给予早期肠内营养的意义。方法:对30例食管、贲门癌患者术中放置十二指肠鼻饲营养管,术后鼻饲能全力,分析其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能经常规操作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并耐受早期肠内营养,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均治愈出院。结论: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的营养补给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唾液酸蛋白(BSP)、血清癌胚抗原(CEA)和细胞角蛋白19(Cyfra21-1)联合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骨转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56例住院患者的血清标本按临床诊断不同分为NSCLC骨转移组(52例)、NSCLC无骨转移组(58例)及肺部良性病变组(46例)。对所有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BSP,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CEA、CYFRA21-1含量。对比分析三组患者此3项指标检测结果及对NSCLC骨转移灵敏度、特异度的差异。结果:NSCLC骨转移组和无骨转移组患者血清CEA、Cyfra21-1含量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病变组;NSCLC骨转移组血清BSP含量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和肺部良性病变组。血清BSP对NSCLC骨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CEA、Cyfra21-1的检测;BSP、CEA和Cyfra21-1联合检测的特异度较单一检测有明显的提高,且血清BSP水平增高的NSCLC患者1年内累计生存率明显低于BSP水平正常的患者。结论:BSP、CEA和Cyfra21-1联合检测不仅有效地提高了NSCLC骨转移患者诊断的特异性,而且在NSCLC骨转移危险的预测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初诊原发性干燥综合征86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初诊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的临床特点,旨在提高对pSS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 对2006~2007本院86例旨次诊断为pSS的住院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回顾总结.结果 除口干、眼干、关节痛外,患者血液系统受累较为多见.18岁以下青少年患者口干、眼干发生率低,而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比例高.抗SSA或SSB抗体阳性患者血液系统损害发生率高,并且红细胞沉降率(ESR)增快、球蛋白或免疫球蛋白G增高、抗核抗体(ANA)及类风湿因子(RF)阳性较抗SSA或SSB抗体阴性患者更多见.结论 干燥综合征(SS)并不是都呈良性疾病过程,部分患者早期即存在重要脏器损伤.年轻患者出现不明原因发热、球蛋白增高、RF阳性者应注意排除SS可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口服吉非替尼 250 mg,1次/d或厄洛替尼 150 mg,1次/d,直至病情进展,比较两组的疗效,无进展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29.2%和25%(P=0.757),疾病控制率为83.3%和75%(P=0.162),无进展生存时间为7.6个月和6.2个月(P=0.995),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如腹泻、皮疹等发生也相似.结论 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治疗晚期NSCLC疗效和安全性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