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盆骨折是一种高能量损伤,随着社会进步,交通伤、企业工伤导致骨盆骨折越来越多,且常合并失血性休克及其他脏器损伤,死亡率较高,文献报道在10%左右。既往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法复位石膏固定、骨牵引、骨盆悬吊等非手术治疗方法,但常因骨折复位不良造成骨盆畸形、肢体短缩疼痛及肢体废用性萎缩等并发症,致残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联合二期前路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治疗合并椎管狭窄的严重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15例前后方均有明显压迫合并椎管狭窄的CSM患者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联合二期前路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治疗,观察手术并发症情况及比较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的双手10 s握拳试验、VAS评分、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评分及神经功能改善率评价临床疗效,并进行影像观察开门大小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患者得到12个月及以上有效随访。12个月随访时JOA评分由术前(7.5±2.0)分提高到(15.3±1.2)分,影像学随访示椎管减压充分,未见关门现象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1例出现饮水呛咳,术后2周恢复正常;2例出现C5神经麻痹,经高压氧等治疗,2个月后完全恢复;1例出现颈后切口血肿,经扩创引流后治愈。结论分期后前路联合手术创伤小,脊髓神经功能改善良好;在后路手术的基础上,二期前路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内固定术可更好地解除脊髓压迫,并发症少,避免了前路跨多节段减压植骨内固定而导致的内植物失败、脊髓损伤等并发症,对存在有合并疾病的年龄较高手术耐受性差的患者安全性可靠。  相似文献   
3.
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架治疗四肢开放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架在四肢开放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本文对 18例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8例 ,男 16 ,女 2 ,年龄 16~ 5 1岁 ,平均 31.5岁 ,开放性骨折 18例 ,根据AO分类原则 ,12C型 2例为骨不连 ,2 2B型 1例 ,4 2C型 1例 ,4 1C型 1例 (合并骨折处软组织严重性裂伤 ) ,4 2A型 5例 ,4 2B型 8例。其中 3例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 ,皮肤撕脱。1·2 手术方式 经治病例中 1例 4 2B型及 2例 4 2A型骨折采用闭和穿针复位外固定 ,其余采用小切口直视下复位外固定。采用半环式外固定架治疗 4 2A…  相似文献   
4.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于老年人,传统治疗为卧床患肢持续牵引,但长期卧床引起的肺部感染、褥疮及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髓内固定系统(PFNA)是近年来为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而设计的髓内固定系统。我科自2009年8月~2012年2月用PFNA内固定治疗26例老年股骨粗隆部骨折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个旧市健康汉族人群骨密度变化情况及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0月至2016年6月来昆明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汉族人员共1 269人(年龄20~80岁),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腰椎及左髋部进行骨密度测量,按性别及年龄段分组,每10岁为一年龄段,一共有12组,并进行基本体征测量以及骨质疏松相关危险因素问卷调查.结果 (1)个旧市男女性峰值骨量均出现在20~29岁年龄段;(2)男女性骨密度丢失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多,女性50~59岁年龄段有一个快速丢失阶段;(3)50岁以上年龄组男性各组的骨质疏松患病率低于女性各组,其中70岁以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旧市健康汉族人群骨密度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其中50岁后骨密度丢失率和骨质疏松发病率女性高于同年龄组男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病情选择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观察组32例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28例患者采用普通钢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Johner-Wruh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平均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住院时间短、愈合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股骨髁部和髁间粉碎性骨折多发于老年人跌倒、青壮年高能量损伤和多发伤,因骨折靠近膝关节,多为粉碎性和不稳定性,致使膝关节功能的完全恢复变得极为困难;畸形愈合、迁延愈合、肢体短缩、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明显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我科自2000年6月至2005年6月,采用股骨髁上逆行髓内钉(diastal femoral nai.DHN)治疗该类骨折19例,优良率90%,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后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 应用手法复位后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病例18例,男2例,女16例,年龄12-60岁,平均年龄40岁.致伤原因跌倒伤16例,车祸伤2例.骨折按AO分型:C1型8例,C2型10例.均采用手法整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治疗.手术时间:急诊15例,伤后3-5d2例,伤后14d1例.结果 所有病例均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骨折均愈合,未出现克氏针松动、针道感染.患者腕关节功能评定按Cooney评分标准进行评估:优4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83.3%.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单,骨折愈合快,治疗费用低,可早期功能锻炼,勿需二次住院,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9.
桡骨远端骨折是人类全身最常见的骨折,其发病率约占急诊骨折病人的17%,治疗不当会产生明显的功能受限.红河州滇南中心医院骨科2009年10月至2012年6月应用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共32例,总体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选择性上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外伤性上颈椎不稳定性骨折脱位的外科治疗方法及价值.方法对17例外伤性上颈椎不稳定性骨折脱位行选择性上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其中C1、C2骨折伴旋转脱位4例,行C1、C2、C3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6例,按Levine—Edwards分型标准:Ⅱb型2例,Ⅲ型4例,6列均行C2、C3椎椎弓根内固定;Ⅱ型齿状突骨折伴C1不稳定5例,Jefferson骨折2例,行C1、C2椎弓根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17例中,脊髓神经损伤9例,按Frankel分级:C级2例,D级7例.结果随访5月~3 a,平均2 a 3个月,1例残留颈部疼痛,半年后症状明显减轻,余16例颈痛症状完全消失;术后3~6个月骨折愈合,C2、C3获得骨性融合;颈部前屈活动受限2例;1例枕部皮肤疼痛,感觉过敏,经营养神经,高压氧治疗,2月后完全恢复;1例髂骨取骨区感染,占14.2%,经VSD引流,Ⅱ期缝合后治愈.神经损伤患者中1例C级恢复至D级,其余病例神经症状完全恢复,未出现脊髓神经症状加重、大血管损伤、脑脊液漏、植骨不融合和颈部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采用选择性的上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外伤性上颈椎不稳定性骨折脱位,必要时结合自体髂骨植骨,固定节段少,最大限度保留了颈椎的运动节段,骨折复位良好,固定牢固,神经功能改善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低,但应重视早期颈项肌功能锻炼及并发症的防治,以最大限度恢复颈椎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