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研究蚯蚓组织中1种新型脱氧核糖核酸酶(EWD1)的主要酶学性质。方法用SDS-PAGE凝胶电泳、质谱分析、毛细管等点聚焦电泳法和酶活性测定等方法。结果EWD1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57000。Mn2+、Ca2+是该酶的抑制剂,Mg2+对酶的活性基本上没有影响。该酶的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值为5.2,等电点为6.12。以小牛胸腺DNA为底物,测得Km为1.58 mg/mL,Vmax为5.36 mg/(mL.min)。结论蚯蚓组织中发现的此种脱氧核糖核酸酶EWD1具有特殊的酶学性质,明显区别于已知的脱氧核糖核酸酶类。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赤子爱胜蚓组织中脱氧核糖核酸酶1(EWD1)作用于底物的机制。方法采用ZORBAX-Oligo柱-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琼脂糖电泳、紫外分光光度法等分析技术,进行了蚯蚓EWD1对环状、线状DNA、单链DNA的降解中间产物和终产物的观察和分析。结果EWD1对所有形式的DNA底物均有降解作用,对单链DNA的降解产物为较均一的、<18bp的寡核苷酸,并显示EWD1无降解RNA的作用。结论蚯蚓组织中发现的EWD1能够分解多种来源的遗传物质,属于脱氧核糖核酸内切酶。  相似文献   
3.
蚯蚓组织的NaAc抽提液经过热变性、酸变性和丙酮分段沉淀,再经过DEAE-Sepharose和CM-Sepharose层析纯化,从中分离纯化得到一种脱氧核糖核酸酶(EWD2),经SDS-PAGE电泳、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MALDI-TOF)、毛细管等点聚焦电泳法测定.此DNase的相对分子质量测定为69 100,明显大于已发现的DNase Ⅰ和DNaseⅡ.该酶的等电点为6.05,温度稳定性、pH稳定性、激动剂和抑制剂等各项参数,与已发现的各种DNase相比较有明显差别.结果提示,蚯蚓组织中发现的这种脱氧核糖核酸酶具有特殊的酶学性质,可能是一种新型脱氧核糖核酸酶,其作用机理和分类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地龙体内两种新型脱氧核糖核酸酶(LDs)的部分生化性质,并对其作用进行初步探索。方法采用Sephacryl-200柱层析、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法、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方法。结果初步得出LD1、LD2分子量为126.62kDa;确定了等电点分别为6.12、6.05。LD1、LD2对细菌质粒DNA、λDNA均有分解作用。结论地龙中的LDs是一种新型的脱氧核糖核酸酶。明确LDs的分子量、等电点有助于优化LDs的提取工艺以及LDs的进一步研究。对细菌质粒DNA、λDNA的降解提示LDs有可能对抗细菌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5.
蚯蚓体腔液抗病毒活性及其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赤子爱胜蚓为原料,研究其体腔液的抗病毒活性及可能伪机制,为新型抗病毒药物的开发提供思路.[方法]用分光光度法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测定蚯蚓体腔液蛋白酶活性和核酸酶活性;用鸡胚培养检测其抗流感病毒的活性,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及e抗原诊断试剂盒检测其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及e抗原的破坏作用.[结果]蚯蚓体腔液具有蛋白酶活性、核酸酶活性每抗病毒活性;各种不同浓度的蚯蚓体腔液对流感病毒的增殖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可以抑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和e抗原表达,呈浓度依赖关系.[结论]蚯蚓体腔液具有抗病毒活性,其可能机制是蛋白酶、核酸酶及各种活性成分单独和/或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蚯蚓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的测定方法。方法应用干琼脂糖薄膜覆盖法(DAFO)检测蚯蚓DNase。结果DAFO用于蚯蚓DNase的种类、数量的确定,新DNase类的筛选以及DNase活性的测定。结论DAFO是研究脱氧核糖核酸酶的一种重要方法。为蚯蚓DNase及其他DNase的测定提供了可行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