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35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20 毫秒
1.
目的 初步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8例AA患者,中位年龄28(7~49)岁,重型AA 10例,非重型AA 8例;7例曾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均无效.从正常足月分娩胎儿的脐带分离培养UC-MSC,静脉输注给患者,每次输注细胞数为1×106/kg,每周输注1~2次.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细胞计数、骨髓细胞学、骨髓活检、外周血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临床症状等,观察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18例患者接受UC-MSC输注中位次数38 (12~96)次,中位治疗时间8(3~16)月,中位随访时间31 (6~36)月.其中3例患者基本治愈,7例缓解,1例明显进步,2例患者贫血和出血症状好转、输血间隔延长,5例无效;总有效率72.2%.7例既往对免疫抑制剂无效的患者中,4例有效.12例患者在治疗前外周血CD4+/CD8+细胞比值倒置,治疗后11例不同程度升高(其中7例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UC-MSC治疗有助于改善AA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短期观察未发现不良反应,尤其对免疫抑制治疗无效、不适合移植或不能耐受相关副作用的AA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特异性免疫细胞治疗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特异性免疫细胞治疗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抽取患者外周血30~50 ml,分离单个核细胞经白细胞介素2、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混合培养48 h,收集形成的新免疫细胞,静脉回输给患者,每周1~2次,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外周血细胞计数、骨髓细胞学检查和活检以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和CD8含量.结果 19例患者经免疫细胞治疗后,6例患者外周血细胞计数、骨髓细胞学检查和活检结果全部恢复正常,在治疗前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比例倒置者,经治疗后恢复正常比例,随访6~28个月,外周血细胞数均在正常范围内,无一例复发;2例缓解,4例进步,3例死亡,其余患者病情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表现为输血间隔时间延长,出血症状明显好转,感染减轻.治疗过程中除个别患者出现轻度发热外,无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的损伤.结论 特异性免疫细胞对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非亲缘性双份脐血移植(CBT)治疗成人体重急性白血病的可行性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3例成人体重(〉50kg)急性白血病患者(1例ALL-NR,2例ANLL.CRl)进行双份无关供者脐血移植,预处理方案采用白消安/环磷酰胺(BU/Cy)方案加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用环胞菌素A(CsA)、甲氨蝶呤(MTX)及霉酚酸酯(MMF)±赛尼哌(Zenapax);肝静脉闭塞病(VOD)的预防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及肝素。结果 例1、例2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0.5×10^9/L的时间分别为+17d、+16d。血小板〉50×10^9/L的时间为+40d、+37d;DNA指纹图分别在+18d、+21d外周血VNTR检测显示为供者1型;例1+33d骨髓象完全缓解;+120d出现复发。例2染色体核型为46,XY;于+55d血型转为A型。目前已无病存活50个月。例3于+27d回输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恢复自身造血,目前无病生存46个月。结论 对于成人体重受者接受HLA配型部分相合的2份脐血移植在临床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职业苯接触及慢性苯中毒工人外周血中T细胞受体信号传导通路FcεRIγ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22例职业苯接触工人、12例慢性苯中毒工人及9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FcεRIγ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正常人、职业苯接触及慢性苯中毒工人FcεRIγ基因表达水平的中位数分别为37.50%、12.65%、7.41%,职业苯接触及慢性苯中毒工人FcεRIγ基因表达与正常成人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尽管慢性苯中毒工人外周血中FcεRIγ基因表达水平降低程度较职业苯接触更为明显,但二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职业苯接触及慢性苯中毒工人外周血中T细胞FcεRIγ基因表达水平均下调,这种表达异常可能与接触苯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2例AA患者,中位年龄31岁(12~70岁),包括重型AA 11例,非重型AA 11例;12例曾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均无效。从健康供者骨髓中分离培养BMSC,静脉输注给患者,每次输注细胞数为1×106/kg,每周输注1~2次。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细胞计数、骨髓细胞学、骨髓活检、外周血CD+3 CD+4、CD+3 CD+8 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临床症状等,观察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22例患者接受BMSC输注的中位次数为16次(5~83次),中位治疗时间13个月(2~33个月),中位随访23个月(2~34个月)。其中1例患者基本治愈,9例缓解,3例明显进步,3例患者贫血和出血症状好转、输血间隔延长,6例无效;总有效率72.7 %(16/22)。3例曾接受标准方案免疫抑制治疗无效的患者中,2例缓解。14例患者在治疗前外周血CD+4/CD+8细胞比值倒置,治疗后10例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BMSC治疗有助于改善AA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短期观察未发现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深入及扩大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美司钠联合水化、强迫利尿、碱化对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出血性膀胱炎(HC)的预防效果。方法 32例接受HSCT的患者,2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采用全身照射+环磷酰胺(TBI-CTX)预处理方案,其余30例均采用经典的白消安+CTX(BU-CTX)预处理方案,所有患者均采用美司钠联合水化、强迫利尿、碱化预防HC,并给予更昔洛韦和阿昔洛韦预防巨细胞病毒(CMV)和其他病毒感染,监测移植前后血CMV-IgM水平。鼓励患者每小时排尿,检测尿pH值并计算尿量,每6 h复查一次尿常规并测中心静脉压(CVP),每8 h检测血电解质。结果 仅1例患者移植后6个月出现迟发型Ⅱ级HC,经过水化、碱化、利尿、止血、抗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35 d后患者HC治愈,其余31例均未出现HC。患者均未出现循环负荷过重造成的不良后果,未出现明显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结论 美司钠联合水化、强迫利尿、碱化预防HC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HLA不全相合无血缘供者脐血移植 (UCBT)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造血重建、移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和生存情况。方法 :对 1例 15岁女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L)患者进行HLA 1个位点不相合2份UCBT。预处理方案 :采用白消安、环磷酰胺 (BU/CTX)方案 ,同时应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ATG)和Daclizumab(赛尼哌 ,zenapax)。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的预防采用环孢菌素A(CsA)联合短程甲氨蝶呤 (MTX)和霉酚酸酯(MMF)方案。移植有核细胞数 (NC)为 4 .9× 10 7/kg ,CD34+ 细胞为 5 .36× 10 5/kg。结果 :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 >0 .5× 10 9/L的时间为移植后第 15天 ;血小板计数 >5 0× 10 9/L的时间为移植后第 37天 ;全血细胞恢复正常的时间为移植后第 4 2天。移植后第 2 1天DNA指纹图提示供者型。受者已无病生存 2 0 0d。结论 :HLA 1个位点不相合的UCBT是可行的 ,对于体重量大的受者 2份脐血移植 (CBT)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接触苯致血液损伤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按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标准,对58例苯接触工人16年的血液损伤程度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苯接触工人外周血TCR Vβ亚家族T细胞的分布及其克隆性,寻找防治苯中毒的免疫指标。方法 采用RT—PCR扩增6例不同工龄低浓度苯接触工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的TCR Vβ 24个亚家族的互补决定区3(CDR3),产物进一步经基因扫描分析确定T细胞的克隆性,并与8名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8名健康者表达全部Vβ亚家族,PCR产物呈多峰图像(多克隆)。苯接触工人随工龄不同,外周血损伤的情况不同而出现Vβ表达减少,PCR产物出现寡克隆或双克隆改变。结论 低浓度苯接触工人的外周血T细胞的TCR Vβ亚家族表达出现限制性,部分Vβ亚家族呈克隆性增殖,可能由于苯损害T细胞而造成机体免疫的不同改变。该方法有望成为预防和诊治苯中毒的一项免疫指标。  相似文献   
10.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苯中毒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苯中毒致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SAA)。方法 用HLA配型全相合的女性供者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治疗 1例苯中毒致SAA男性患者。输入单个核细胞数为 9.4 1× 10 8 kg、CD34 阳性细胞为 12 .4 9× 10 6 kg、粒 -巨噬细胞系祖细胞集落数为 8.2× 10 5 kg。预处理方案由环磷酰胺加全身照射和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组成 (环磷酰胺总量 12 0mg kg ,全身照射为 8Gy ,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总量 6 0mg kg)。为防止植入失败 ,移植后第 18天再次输入供者白细胞层 ,其中单个核细胞数为 9.0 2× 10 8 kg、CD34 阳性细胞为 10 .6 2× 10 6 kg、粒 -巨噬细胞系祖细胞集落数为 6 .3× 10 5 kg,并用环孢菌素A和甲氨蝶呤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结果 输入单个核细胞后白细胞最低值为 0 ,血小板最低值为 3× 10 9 L ;中性粒细胞于移植后第 2 1天开始大于0 .5× 10 9 L ,血小板于移植后第 2 8天开始大于 5 0× 10 9 L。移植后第 4个月出现皮肤局限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受者染色体转为 4 6 ,XX ;ABO血型由B型转为O型。结论 此例为国内首例采用Allo PBSCT治疗苯中毒致SAA并获得成功 ,为苯中毒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