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9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全反式维甲酸 (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前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与D 二聚体含量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 30例APL患者 (包括 12例合并DIC患者 )发病时及应用ATRA治疗后D 二聚体水平的变化 ,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30例APL患者治疗前血浆D 二聚体水平 (2 .38± 0 .98mg/L)较正常对照组 (0 .2 5± 0 .0 9mg/L)明显升高 (P <0 .0 1) ,其中 12例并发DIC者(2 .5 2± 0 .12mg/L)明显高于 18例不并发DIC者 (2 .18± 0 .96mg/L)。结论 APL患者D 二聚体检测值随维甲酸治疗逐渐降低 ,并可预测ATRA治疗过程中DIC变化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D -二聚体含量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经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前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21例APL患者(包括7例合并DIC患者)发病时及应用ATRA治疗后D -二聚体水平的变化 ,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21例APL患者治疗前血浆D -二聚体水平(2.38±0.98)mg/L较正常对照组(0.25±0.09)mg/L明显升高(P<0.01) ,其中7/21例并发DIC者(2.52±0.12)mg/L明显高于14/21例不并发DIC者 ,(2.18±0.96)mg/L。结论APL患者D -二聚体检测值随维甲酸治疗逐渐降低 ,并可预测ATRA治疗过程中DIC变化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接受地西他滨[15mg/(m2·d),第1—5天,静脉滴注持续1h以上1单药或联合CAGf阿糖胞苷(Ara-C)、阿克拉霉素(Acla)、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方案治疗的20例MDS和AML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2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8例,稳定(SD)及进展(PD)8例,总有效率为60.0%(12/20)。其中12例AML患者中CR2例,PR5例,总有效率为58.3%(7/12),8例MDS患者中CR2例,PR3例,总有效率为62.5%(5/8)。1例MDS.难治性贫血伴环状铁粒幼细胞患者和2例慢性粒一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输血依赖情况有所改善。14例患者出现Ⅲ-Ⅳ度骨髓受抑,发生率为70.O%(14/20)。总感染率为35.0%(7,20),其中肺部感染率为20.0%(4/20),患者经积极抗感染、刺激造血及输血等支持治疗后感染控制。1例患者出现化疗相关死亡。20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肝功能损害及出血。结论地西他滨单药或联合CAG方案治疗MDS和AML有一定疗效,可廷缓疾病进展;患者对化疗不良反应均能耐受.且化疗相关病死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拟评价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应用于腰硬联合麻醉下妇科手术中清醒镇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0例ASAⅠ-Ⅱ级择期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R+P组)。C组:给予0.3ml/(kg·h)生理盐水连续输注。P+R组:给予3μg/(kg·h)瑞芬太尼和1.5mg/(kg·h)异丙酚同时连续输注,输注过程中调整输注速度使患者OAA/S=3分。记录于人室后(T0)、输注药物前(T1)、输注药物后5min(T2)、10min(T3)、15min(T4)、30min(T5)、子宫切除时(T6)、药物停止输注时(T7)、药物停止输注后10min(T8)时点记录MAP、HR、SpO2,自主呼吸次数(sRR)。于T0、T5、T8时点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用VAS评分法评定患者术中的焦虑分数。结果患者一般资料无差别。两组患者的MAP、HR变化: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P〈0.05),各时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从T1时点较T0开始降低,但这种降低无统计学意义。SpO2的变化:C,P+R组患者的SpO2在各时点组间、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05)。SRR的变化:组内组间均差异无统计学(P〉0.05)。PaCO2在P+R组的,115时点较T0显著升高(P〈0.05)。P+R组的焦虑分数(VAS)显著低于C组(P〈0.01)。结论应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妇科手术中具有良好的清醒镇静作用,患者焦虑分数低,呼吸、循环功能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5.
人工流产是作为计划生育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早已被人们广泛接受,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技术的进步,人们普遍期望人流完全镇痛技术的实施.医务人员应力求减轻或消除孕妇在人流中的疼痛,体现人性化的服务.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38岁。因面色苍白、乏力于2002年1月26日到我院就诊。查体:贫血貌,皮肤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胸骨轻压痛,心、肺未见异常,肝脾肋缘下未触及。血常规:WBC3.63×10^9/L,Hh60g/L,BPC46×10^9/L。血涂片:幼稚细胞占0.45。骨髓形态学检查:骨髓增生极度活跃,粒、红细胞比例为1.75:1,单核细胞系占0.880,原始单核细胞占0.680,幼稚单核细胞占0.200,粒、红两系增生受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白血病临床发病特点及治疗. 方法 对我院1999年1月1日~2008年6月30日收治的97例初治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97例患者中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为主,占80.4%(78/97),ALL: AML为1:4.33,男:女为1:1.37.临床表现常有贫血,发热,出血.外周血白细胞≥100×109/L者15.5 %(15/97),乳酸脱氢酶增高者69.1%(67/97),血清铁蛋白增高者44.3 %(43/97).骨髓增生明显活跃以上占57.5%(56/97),原始幼稚细胞≥80 %占46.4%(45/97),CD34+细胞阳性者42.3%(22/52),染色体核型异常者64.7 %(11/17).97例中11 例放弃治疗,2例姑息治疗,81例接受常规化疗.其CR率39.5 %,PR率8.6%,总有效率48.1%,死亡率11.1%.60-69岁患者CR 7 例,占58.3%(7/12).结论 对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治疗应个体化,根据患者的一般状况,重要脏器功能状态等因素,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Evans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同时或相继发生的综合征.其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有关,用激素治疗有效,但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用激素治疗效果差,且副反应大,难以耐受.为进一步探讨对Evans综合征的治疗,我们应用环孢菌素A(CsA)治疗难治性Evans 综合征患者1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B超监视下与无B超监视下行外倒转纠正胎位效果并进行比较。方法 孕妇取平卧位,观察组使用百胜-AU3型超声诊断仪常规行外倒转术。结果 B超监视下行外倒转术100例成功94例,术后出现2例脐带绕颈,但未引起胎儿宫内窘迫。无B超监视的68例成功55例,术后出现胎膜早破1例,早产2例,脐带绕颈2例,其中1例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结论 B超监视施行外倒转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B超监视下与无B超监视下行外倒转纠正胎位效果并进行比较评价。方法 孕妇取平卧位 ,观察组使用百胜 -AU3型超声诊断仪常规行外倒转术。结果 B超监视下行外倒转术 10 0例成功 94例 ,术后出现 2例脐带绕颈 ,但未引起胎儿宫内窘迫。无B超监视的 6 8例成功 5 5例 ,术后出现胎膜早破 1例 ,早产 2例 ,脐带绕颈 2例 ,其中 1例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结论 B超监视施行外倒转成功率高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