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目的:比较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联合不同生物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 19,CK19)?乳珠蛋白(human mammaglobin,hMAM)?小黏蛋白(small breast epithelial mucin,SBEM)检测乳腺癌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的临床价值?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中的生物标志物CK19?hMAM?SBEM的表达情况,对20例健康志愿者和2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对照组人群)进行检测以确定CK19?hMAM?SBEM在外周血中的基础表达水平,检测94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hMAM?SBEM表达情况?结果: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中CK19?hMAM?SBEM均有表达,Ct值分别为13.87?34.47?20.14;40例对照组人群中有1例表达CK19,另有1例表达hMAM,未检测到SBEM表达;94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中CK19表达率49%?hMAM表达率34%?SBEM表达率13%,联合CK19?hMAM?SBEM阳性率为56%?结论:运用多标志物(CK19?hMAM?SBEM)联合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乳腺癌外周血CTCs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同时特异性并不降低?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可手术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的阳性率及其与原发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以2010年9月至2011年5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4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为实验组,20例健康志愿者及2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抽取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的外周静脉血10ml,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富集分离单个核细胞,以多标志物(CK19、人乳腺珠蛋白、小黏蛋白)联合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TCs。采用皮尔逊x。检验分析可手术乳腺癌组与对照组外周血CTCs阳性率的差异,以及CTCs与原发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可手术乳腺癌组外周血CTCs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6%(53/94)比5%(2/40),X^2=30.62,P=0.00]。可手术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TCs阳性率在不同的年龄、绝经状态、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病理分级、病理类型、激素受体状态、HER-2表达、是否为三阴性乳腺癌、分子分型、P53表达、Ki67表达以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分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可手术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TCs的阳性率较高,但其与原发肿瘤临床病理学特征无关系。  相似文献   
4.
初诊时腋窝淋巴结状态是乳腺癌患者最重要的预后预测因子之一[1].此外,淋巴结状态还影响之后的局部及全身治疗的策略.尽管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是腋窝分期的金标准,然而这项操作却有着患侧上肢水肿、感觉及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大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已经证明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作为腋窝分期操作具有有效性并且降低了ALND所致的并发症[2].  相似文献   
5.
转移是肿瘤相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转移的过程包括肿瘤细胞从原发病灶脱落、侵入血管、在循环中停留、游离出血管、定位于远隔器官、增殖形成转移灶,肿瘤细胞必须顺利完成这一系列过程才能最终形成远处转移灶[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