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9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1.
江霞  乐胜  黄志容  刘丽莎  展思东 《吉林医学》2013,34(24):5033-5033
目的:探讨集束干预策略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作用,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实施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160例为对照组,另选择实施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160例为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除实施常规护理外,实行集束干预策略,然后通过观察两组患者VAP的感染率对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对照组患者VAP的感染率为21.28‰,明显高于干预组患者VAP的感染率(9.63‰);在住院时间方面,干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7.1±3.4)d,明显短于对照组(8.8±4.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干预策略在预防VAP方面的效果明显,具有临床的可行性、科学性、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展思东  庄志辉  蔡雪  乐胜  江霞 《海南医学》2016,(17):2780-2782
目的:研究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用多巴酚丁胺后的灌注水平及氧代谢状况。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急诊科接诊的40例ICU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应用多巴酚丁胺进行治疗。治疗前和治疗6 h、24 h后观察并记录患者的HR (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心排出量(CO)、心排血指数(CI),氧输送(DO2)、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乳酸(Lac)及Lac清除率。结果治疗前患者的HR为(112±17)次/min,治疗6 h和24 h后分别为(101±16)次/min和(94±10)次/min,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与治疗前比较,MAP、CO、CI水平均明显升高[(68±11) mmHg、(4.3±0.2) L/min、(2.4±0.4) L/(min·m2)] vs (86±10) mmHg、(6.0±0.3) L/min、(4.1±0.3) L/(min·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h和24 h后,患者的DO2水平分别为(0.96±0.11) L/min、(1.21±0.58) L/min,与治疗前的(0.80±0.06) L/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的ScvO2为(77±6)%,与治疗前的(49±5)%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Lac为(2.67±0.57) mmol/L,较治疗前的(5.81±1.98) mmol/L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Lac清除率为(56.43±2.65)%,明显高于治疗6 h后的(36.31±2.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巴酚丁胺治疗老年感染性休克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灌注水平及氧代谢状况,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3.
展思东  乐胜  秦忠宗  江霞 《吉林医学》2013,34(21):4231-4232
目的:对在临床重症患者中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选择重症患者病例8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分别接受常规气管切开术和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以及切口愈合时间等观察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该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存在显著的微创、组织损伤小、扩张过程中可控性强、出血量少、操作时间短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在重症患者临床救治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重症超声联合被动抬腿试验指导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的价值。方法:选取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漂浮导管指导液体复苏,观察组采用重症超声联合被动抬腿试验指导,对两组的指导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复苏6 h,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率、乳酸、碱剩余值均明显优于复苏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6 h复苏达标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超声联合被动抬腿试验指导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的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对脓毒症患者诊断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并发脓毒症患者27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无并发脓毒症患者28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各时段PC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脓毒症患者血清PCT水平与脓毒症程度呈正相关,即脓毒症程度越重的患者血清PCT水平越高(P〈0.05)。结论血清PCT对脓毒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监测其动态变化有助于对患者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并发腹腔间隔室综合征(compartmen syndrome,AC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到本院就治的76例SAP合并AC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SAP合并ACS患者典型表现有腹胀、腹膨隆、腹痛、呼吸困难等;容易并发器官功能障碍、黄疸、消化道出血、胰性脑病等疾病;76例患者中65例抢救成功,占85.53%;死亡11例,占14.47%。结论对SAP合并ACS患者进行腹腔置管引流联合生大黄导泻、芒硝外敷治疗能有效缓解腹腔高压表现,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PDCA护理模式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诊重症监护病房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360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80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以及观察组180例(采用PDCA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情况、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5例,共检出4种病原菌,而观察组发生血流感染2例,共检出2种病原菌。观察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PDCA护理模式可有效规避护理风险,提高护理人员的依从性,改变患者的不良行为,从而降低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创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机械通气患者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获得性肌无力的影响。方法 100例ICU获得性肌无力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ICU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治疗。对比两组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28 d死亡情况及干预前后肌肉参数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ICU停留时间(6.41±0.45)d、机械通气时间(5.01±1.03)d均短于对照组的(8.77±0.71)、(6.51±1.99)d,住院28 d死亡率4.00%低于对照组的2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股直肌横断面积、股直肌厚度、股中间肌厚度、膈肌增厚率、膈肌活动度均优于本组干预前,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膈肌厚度均优于本组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的应用在改善机械通气患者ICU获得性肌无力方面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