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4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Ⅱ期梅毒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 38例Ⅱ期梅毒患者进行了临床病理学分析。结果 :基本病理改变为血管内膜炎和以浆细胞为主的混合型炎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万乃洛韦与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差别。方法 :病人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口服万乃洛韦 0 3,2次 /d ,疗程 1 4d ;对照组 :口服阿昔洛韦 0 2 ,5次 /d ,疗程1 4d。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 83 33% ,对照组治愈率为 5 6 6 7% ,两组经统计学比较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万乃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高 ,安全性好 ,服药方便 ,是治疗带状疱疹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3.
4.
新生儿败血症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4例感染(包括败血症组和非败血症感染组)和20例非感染(对照组)新生儿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表达,并与IL-6、C反应蛋白(CRP)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败血症组CD64表达明显高于非败血症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非败血症感染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败血症组经抗感染治疗后CD64表达下降.CD64表达水平与IL-6、CRP均呈正相关.提示对感染新生儿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并判定其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与调节性T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生、发展中的变化.方法 选取32例SLE活动期患者作为SLE活动组、30例SLE稳定期患者作为SLE稳定组及25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分别从蛋白质水平与mRNA水平检测其外周血CD4+T细胞IL-17及FoxP3的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SLE活动组外周血CD4+T细胞IL-17蛋白质(1.01±0.22)%及mRNA(2.04±0.6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SLE稳定组(0.48±0.16)%、(1.12±0.34)及健康对照组(0.41±0.12)%、1(P<0.01),但SLE稳定组与健康者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活动组外周血CD4+T细胞FoxP3蛋白质(2.36±0.54)%及mRNA(0.42±0.16)表达水平显著低于SLE稳定组(4.34±0.95)%、(0.87±0.28)及健康对照组(5.09±1.17)%、 1(P<0.01),SLE稳定组又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中可能存在Th17/调节性T细胞的失衡,且失衡程度可能与病情活动性相关.  相似文献   
6.
沙利度胺对人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沙利度胺(Thd)对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经不同浓度Thd作用后,用MTT比色法检测其增殖情况,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早期凋亡及CD28、CD152表达,用RT PCR检测其白细胞介素6(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水平.结果 在体外,与阴性对照组相比,500μg/ml Thd组可促进T淋巴细胞的增殖、早期凋亡,抑制T淋巴细胞CD28的表达.100μg/ml Thd组可促进T淋巴细胞CD152表达.各剂量组均能抑制IL-6、TNF-α mRNA表达,100μg/ml和500μg/ml Thd可增强IL-10 mRNA的表达.结论 Thd可以通过影响T淋巴细胞的增殖、早期凋亡以及CD152、CD28,IL-6、TNF-α、IL-10 mRNA的表达,对健康人T淋巴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阴晴  陆建成  高雁  尤海燕 《临床荟萃》2006,21(9):650-651
细菌L型是细菌在体内外多种因素作用下引起的细菌细胞壁缺陷,虽然其毒力不强,但它能回复成细菌型,与泌尿系统感染的反复发作和迁延不愈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提高中段尿培养的检出率,更好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依据,我们对所有中段尿同时进行普通型和L型细菌培养.现将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1 657例中段尿标本的普通型和L型细菌培养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中医药学历数千年而不衰,并不断发展,主要依靠历代医学家临床经验的积累、整理提高。历代名医辈出,多得自家传师授。《周礼》有"医不三世,不服其药"的记载,可见在很早人们就已重视老中医  相似文献   
9.
10.
MSCs联合雷帕霉素对异基因鼠脾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联合雷帕霉素对BALB/c鼠T、B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从5~6周龄BALB/c鼠骨髓中分离培养MSCs并鉴定其纯度。用EZ SepTM Mouse 1X分离异体BALB/c鼠脾脏淋巴细胞,分别在刀豆蛋白A(ConA)、脂多糖(LPS)刺激下,用MSCs和/或雷帕霉素处理,MTT法检测淋巴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T、B淋巴细胞CD69、CD28和CD86的表达和T淋巴细胞凋亡情况,Real time PCR测定T淋巴细胞IL 10 mRNA、IFN γ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MSCs明显抑制T、B淋巴细胞增殖,联合雷帕霉素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P<0.01)。MSCs可抑制T淋巴细胞的凋亡,联合雷帕霉素组较单独MSCs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P<0.01)。MSCs联合雷帕霉素具有协同促进IFN γ mRNA表达和协同抑制IL 10 mRNA表达的作用。单独MSCs或MSCs联合雷帕霉素对T、B淋巴细胞CD69、CD28和CD86的表达无显著影响。结论MSCs联合雷帕霉素对BALB/c鼠T、B淋巴细胞有免疫负调节作用,可能与协同抑制淋巴细胞增殖、T淋巴细胞凋亡和干预IFN γ mRNA、IL 10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