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7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虫草素对高糖培养的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F/6A)血管新生作用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培养 RF/6A 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NC 组)、高糖对照组(HG 组)、高糖加不同浓度的虫草素组(HG+10μg/ mL组、HG+50μg/ mL 组、HG+100μg/ mL 组)。采用 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采用 Transwell 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采用 Matrigel 检测各组管腔形成的情况;采用 Western-blot 检测各组细胞中 VEGF 和 VEGFR2蛋白表达的情况。
  结果:与 NC 组相比,HG 组 RF/6A 的增殖活性增加( P<0.05)。不同浓度的虫草素对 RF/6A 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随着虫草素浓度增加,细胞活性下降。 HG+10μg/ mL组、HG+50μg/ mL 组、HG+100μg/ mL 组的增殖活性抑制率分别为(10.2依0.9)%、(23.4依1.5)%、(31.1依1.2)%,与 HG 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NC 组、HG组、HG+10μg/ mL 组、HG+50μg/ mL 组、HG+100μg/ mL 组细胞迁移个数分别为55.6依2.70、87.4依2.40、65.4依2.7、57.8依2.38、62.4依2.77个。与 NC 组相比,HG 组迁移细胞数量增加(P<0.05);不同浓度虫草素组细胞迁移数量随着虫草素浓度的增加而减少,与 HG 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NC 组、HG 组、HG+10μg/ mL 组、HG+50μg/ mL 组、HG+100μg/ mL 组的细胞管腔形成个数分别为18.7依2.08、25.7依1.52、19.9依1.57、16.3依2.51、5.7依1.72个。与 NC 组相比,HG 组细胞管腔形成个数增加(P<0.05);不同浓度虫草素组细胞管腔形成个数随着虫草素浓度的增加而减少,与 HG 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 NC 组相比, HG 组 VEGF 和VEGFR2蛋白表达的量增加(P<0.05);不同浓度虫草素组中细胞内 VEGF 和 VEGFR2蛋白表达的量均低于高糖对照组(P<0.05)。
  结论:虫草素可能通过抑制高糖下 VEGF 和 VEGFR2蛋白的表达,抑制 RF/6A 细胞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进而抑制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碘伏烧灼联合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4例真菌性角膜炎均采用碘伏局部烧灼联合应用氟康唑观察疗效。结果治愈19例,占79·1%,好转4例,占16·7%,无效1例,占4·2%。结论碘伏烧灼联合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β抑制蛋白质-1(β-arrestin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确诊的31例SLE患者及31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根据SLEDAI评分≥10或10,将31例SLE患者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ELISA测定健康对照与31例SLE患者血清中β抑制蛋白质-1(β-arrestin1)的水平,并采用SPSS13.0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差异性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SLE患者血清中β-arrestin1的水平(0.252μg/L)低于健康人(0.501μg/L),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活动期(SLEDAI评分≥10)患者血清中β-arrestin1水平(0.133μg/L)低于缓解期(SLEDAI评分10)(0.342μg/L),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核抗体滴度1∶80 SLE患者血清中β-ar-restin1的水平低于抗核抗体1∶40,(0.214μg/Lvs0383μg/L,P0.05)。结论:血清β-arrestin1水平在SLE患者中明显降低,且与疾病的活动性呈一定程度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可溶性CD30配体(sCD30L)的表达水平, 探讨其水平变化及在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SLE诊断标准的45例SLE患者, 另选20例健康人作对照, 采取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SLE组及对照组血清中的sCD30L的水平, 同时检测临床相关指标, 分析sCD30L在各组患者血中的变化及其与临床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SLE 血清sCD30L水平为(21.20±10.90)μg/L,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6.45±1.17)μg/L, P<0.01].SLE血清sCD30L水平与ds-DNA, 尿α1, SLEDAI评分呈正相关(r=0.324, P<0.05;r=0.658, P<0.05;r=0.486, P<0.05), 特别是在SLEDAI评分大于10分和早期狼疮性肾炎的患者中相关性更强(r=0.508, P<0.01;r=0.715, P<0.01).SLE患者血清sCD30L水平明显升高, 其升高水平与ds-DNA, 尿α1, SLEDAI评分呈正相关.结论:sCD30L的表达异常可能是SLE 发病的重要环节,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疾病活动, 特别在早期狼疮性肾炎的发病及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难治性青光眼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难治性青光眼病因复杂,多种发病机制并存,药物治疗不理想,常规滤过性手术成功率低。手术失败主要原因是滤过口处成纤维细胞增殖以及瘢痕形成使滤过口阻塞。手术治疗方法众多,联合的小梁切除术、青光眼引流物植入术、睫状体光凝术等是难治性青光眼常用的手术方式,而青光眼引流物植入术是目前公认的难治性青光眼的首选手术方式。本文对难治性青光眼的常用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眼表综合分析仪评估养血润目方联合玻璃酸钠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9-06/2020-12我院白内障术后干眼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观察组采用养血润目方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眼表综合分析仪指标水平、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第1次泪膜破裂时间(NIBUTf)、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BUTav)、泪河高度(LTMH)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1),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结膜充血评分、睑板腺缺失评分、FL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1),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通过眼表综合分析仪评价分析,显示养血润目方联合玻璃酸钠用于白内障术后干眼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眼表功能,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